德輶如羽

德輶如羽

读音

德輶如羽:dé yóu rú yǔ

含义

  • :品德、德行。
  • :轻便的车,引申为“轻”。
  • 如羽:像羽毛一样轻。

整体含义:形容德行高尚的人,其言行举止自然、不刻意,如同羽毛般轻盈无负担。比喻道德修养高的人,不会给人压迫感,反而让人感到舒适自在。

典故

  1. 《诗经·小雅·巧言》
    “巧言如簧,颜之厚矣。彼何人斯,居河之麋。无拳无勇,职为乱阶。既微且尰,尔勇伊何?为犹将多,尔居徒几?”
    其中“德輶如毛”一句,后演变为“德輶如羽”,形容德行轻如羽毛,不给人压力。
  2. 《论语·雍也》
    孔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虽未直接提及“德輶如羽”,但强调德行应自然流露,而非刻意表现。
  3. 《庄子·逍遥游》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道家思想强调自然无为,与“德輶如羽”的内涵相通。

近义词

  1. 德高望重:形容品德高尚,受人尊敬。
  2. 温润如玉:比喻人温和有礼,如美玉般润泽。
  3. 谦谦君子:指谦虚有礼、品德高尚的人。
  4. 和光同尘:形容不露锋芒,与世无争的处世态度。

反义词

  1. 盛气凌人:形容傲慢自大,气势逼人。
  2. 咄咄逼人:指言语或态度强势,令人不适。
  3. 骄横跋扈:形容傲慢专横,目中无人。
  4. 道貌岸然:表面正经,实则虚伪。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

    • 老师总是笑眯眯的,让人觉得“德輶如羽”。
    • 爷爷待人温和,就像“德輶如羽”一样。
  2. 小学高年级

    • 他的品德高尚,言行举止“德輶如羽”,深受同学喜爱。
    • 真正的君子,不会让人感到压力,而是“德輶如羽”。
  3. 初中

    • 真正的领导者应当“德輶如羽”,而非盛气凌人。
    • 她的善良和谦逊,让人感受到“德輶如羽”的魅力。
  4. 高中

    • 在人际交往中,“德輶如羽”的态度更能赢得尊重。
    • 古人云“德輶如羽”,意在强调德行应自然流露。
  5. 大学及以上

    • 儒家思想中的“德輶如羽”,体现了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
    • 他的处世哲学是“德輶如羽”,既不张扬,也不刻意低调。

错误用法

  1. 形容物质轻盈

    • ❌ 错误例句:“这件衣服轻飘飘的,真是‘德輶如羽’。”
    • ✅ 正确用法:该成语仅用于形容德行,不能用于形容物体重量。
  2. 贬义使用

    • ❌ 错误例句:“他做事太随意,简直是‘德輶如羽’。”
    • ✅ 正确用法:该成语为褒义词,不可用于批评他人轻率。
  3. 混淆近义词

    • ❌ 错误例句:“他‘德輶如羽’地炫耀自己的成就。”
    • ✅ 正确用法:该成语强调自然、不刻意,与“炫耀”矛盾。
  4. 用于动物或自然现象

    • ❌ 错误例句:“小鸟的飞行姿态‘德輶如羽’。”
    • ✅ 正确用法:仅用于形容人的德行,不能用于动物或自然现象。

你可能感兴趣

关于钦的诗词

关于钦的诗词(第1篇)关于“钦”的诗词全文及解析一、诗经·大雅·文王之什标题:钦敬之歌原文:钦敬于天,民惟达观。旻天明矣,神祇敬焉。作者及朝代:该段诗词出自《诗经·大雅》,为先秦时期的作品。解析:此段诗词表达了古人对天的敬畏与崇拜,以及对于神祇的尊敬之情。“钦敬于天”一句,强调了人们对天的敬重与敬畏,同时也体现了古人达观的宇宙观。二、全唐诗·卷三百六十七·李商隐《钦乃曲》标题:钦乃之曲原文:钦乃一声山水绿,又闻欸乃伴春还。风帆沙鸟应相问,今夜舟中望月圆。作者及朝代:李商隐,唐代诗人。解析:李商隐的这首《钦乃曲》描绘了春日山水间的景色和舟中望月的情感。其中,“钦乃”是摇船时划桨发出的声音,代表着

关于圣贤的诗词

关于圣贤的诗词(第1篇)关于圣贤的古诗词文章一、引言圣贤之词,自古流传。在古诗词中,圣贤的品格、风范及道德成为诗人们赞美与歌颂的永恒主题。下面,将为您列举几首关于圣贤的古诗词,并附上原文、作者、朝代及解析。二、古诗词(一)《论语·述而》节选原文: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作者:孔子朝代:春秋解析:此句表现了孔子的思想——向贤者学习。不论任何时代,都应保持对圣贤智慧的敬畏和尊重。此乃古时士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二)《游子吟》节选原文: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作者:孟郊朝代:唐解析:虽是赞美母爱之作,但亦能

关于德的诗词

关于德的诗词(第1篇)关于德的诗词一、诗词全文及解析《论语·述而》中“德不孤,必有邻。”解析:此句表达德行高尚的人不会孤单,必然有志同道合的人与他相伴。体现了德行的重要性和道德力量的凝聚力。诗经《小雅·节南山之什》“德音莫违,及尔如令。”作者:(无特定作者) 朝代:先秦时期解析:这句话在告诫人们应当守道德的约束,不得背信弃义。声音中有美德,与你所追求的命相协调,反映了道德规范的准则性。《唐诗经·韦贤传》中“君子之德,乐山乐水。”作者:韦贤 朝代:唐朝解析:此句以山水的乐境来比喻君子的德行,表达了君子应具备高尚的品德和情操。杜甫《三绝句》“德星降复群贤集,大雅重光复圣门。”作者:杜甫 朝代:唐朝

描写赞美别人的诗词

本文介绍了多首赞美他人的古诗词,包括《诗经·国风·周南·汉广》、《赠从弟》、《七绝·赠友人》等。这些诗词以景起兴或直接赞美人物品行与才貌,体现了对美好品质的追求和赞美之情。文章还对这些诗词进行了详细解析,展示了诗人对他人美好品质的崇高敬意。这些赞美他人的古诗词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是对人性之美的颂扬,传达了人们对美好品质的向往与敬仰。

描写柳下惠的诗词名句

描写柳下惠的诗词名句(第1篇)文章标题:描写柳下惠的诗词名句及其解析一、柳下惠的诗词背景及人物柳下惠,古代中国历史上的著名人物,被誉为“和圣”,是古代贤人中的典范。其人以高尚品德和睿智思想为人称颂。自古以来,柳下惠的事迹被传颂于诗篇之中,通过这些诗篇,我们能够感受到古人们对他的崇敬之情。二、描写柳下惠的诗词名句《诗经·小雅·节南山》:“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优游涵咏如柳下惠,自昔人望似登仙。”作者:佚名(不可考),朝代:先秦解析:此句通过比喻,用柳下惠的形象来赞美某人有着优雅从容的品行,其中蕴含了对于古代贤人超凡脱俗、潇洒自如的赞赏之情。苏辙《次韵孔毅父三首》:“夫子何为者,

关于德育的诗词

关于德育的诗词(第1篇)关于德育的诗词,自古以来在中华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以下是根据“关于德育的诗词”这一主题所整理出的古诗词,包含了全文、作者、朝代以及解析。一、诗经《小雅·鹤鸣》原文: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父兮生我,母兮鞠我。养育之德,莫重此大。作者:佚名(先秦)解析:这首诗表达了孝敬父母和感激养育之恩的重要性,突出了德育的核心地位。其中“九皋”为深谷,鹤鸣之声传遍天际,象征着父母的恩德深远而广大。二、曹操《短歌行》原文: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作者:曹操(东汉)解析:诗中以鹿鸣为喻,表达了尊重贤才、重视人才的道德教育思想。也传达

道微德薄

道微德薄的拼音为dào wēi dé bó,意指个人道德修养不够深厚,道行浅薄,用于形容人的品德不高尚或道德修养不足。该成语的典故并不明确,但可以从字面意思理解。其近义词如才疏学浅、德薄能鲜等,反义词如德高望重、才德兼备等。文章还提供了道微德薄的多个例句及错误用法提醒。

德洋恩普

德洋恩普是一个成语,意指道德的恩泽广泛而普遍。源自儒家思想,强调道德的重要性和普遍性。该成语用于形容人的道德品质高尚,恩惠广大,能惠及众人。其近义词包括恩泽广布、仁爱广被等,反义词为道德败坏、冷漠无情等。在语境中,可用来称赞某人的善举和道德风范,如伟人、英雄人物等。使用时应避免与其他词语混淆,注意语境的恰当性。文章给出了例句及错误用法提醒。

德厚流光

“德厚流光”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é hòu liú guāng。其含义指道德高尚、积蓄深厚,能够流传光耀后世。最早出自《左传·昭公二十九年》,用于形容人的品德高尚,影响深远。近义词包括仁德显赫、仁风远播、德高望重等。反义词为道德败坏、声名狼藉、寡廉鲜耻等。在使用时需注意语境和人物事迹的判断和选择,避免滥用或误用。

德薄才鲜

本文介绍了成语“德薄才鲜”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在道德和才能方面的不足,源自古代文人自谦之语。其近义词包括才疏学浅、德薄能鲜等,反义词则为才高八斗、德艺双馨等。使用时应避免滥用场合、用于轻视他人以及与其他词语混用等错误用法。文章通过例句展示了该成语在语境中的应用,同时也强调了保持谦逊心态的重要性。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