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善吾身:修身自持的智慧
读音
dú shàn wú shēn
含义
“独”指独自、单独;”善”意为完善、修养;”吾”即我;”身”指自身、个人。字面意思是独自完善自身修养。这个成语形容在纷扰世事中保持个人操守,专注于自我修养而不随波逐流。
具体含义指在恶劣环境中或他人不修德时,仍能坚持个人道德修养,洁身自好。它强调个人在无法改变外界时,至少要保持自身的高尚品格。
典故
- 《孟子·尽心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这是最早记载这一思想的出处,孟子认为士人在不得志时应修养个人品德,得志时则要造福天下。
- 《后汉书·丁鸿传》记载了东汉学者丁鸿”独善其身,不交当世”的故事,他在乱世中闭门读书,保持清高节操。
- 宋代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阐释这一思想时写道:”君子处穷约,则修其在己者而已”,进一步强调了个人修养的重要性。
- 明代洪应明《菜根谭》中有言:”众人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体现了”独善吾身”的精神境界。
近义词
- 洁身自好:保持自身纯洁,不与坏人坏事同流合污。
- 明哲保身:明智的人善于保全自己,现指因怕连累自己而回避原则斗争的处世态度。
- 守身如玉:保持节操,像玉一样洁白无瑕。
- 不同流俗:不跟随一般的世俗风气,形容品格高尚。
- 孤芳自赏:比喻自命清高,自我欣赏(略带贬义)。
反义词
- 同流合污:跟坏人一起做坏事。
- 沆瀣一气:比喻臭味相投的人勾结在一起。
- 随波逐流:比喻没有坚定的立场,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只能随着别人走。
- 狼狈为奸:比喻互相勾结干坏事。
- 趋炎附势:奉承和依附有权有势的人。
例句
小学阶段例句
- 虽然班上有些同学上课说话,但小明总是独善吾身,专心听讲。
- 看到别人乱扔垃圾,小红独善吾身,坚持把垃圾扔进垃圾桶。
- 游戏时间,当其他孩子都在疯闹时,小华独善吾身,安静地看书。
- 考试时有人想作弊,但小丽独善吾身,坚持自己认真答题。
- 下雨天,看到有人踩草坪抄近路,小强独善吾身,宁愿绕远走正道。
初中阶段例句
- 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能够独善吾身、保持阅读习惯的人越来越少了。
- 面对网络上的各种谣言,他选择独善吾身,不转发不评论。
- 班级里攀比之风盛行,唯有她独善吾身,保持朴素的生活方式。
- 当同学们都在追捧流行偶像时,他独善吾身,坚持自己的古典音乐爱好。
- 在”躺平”文化盛行的环境中,他仍能独善吾身,保持积极进取的心态。
高中阶段例句
-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正是古代文人独善吾身的典范。
- 在这个功利至上的时代,独善吾身不仅需要定力,更需要勇气。
- 面对学术不端行为,真正的学者应当独善吾身,坚守学术道德。
- 社交媒体时代,能够独善吾身、不被流量裹挟的内容创作者难能可贵。
- 当集体陷入盲目狂热时,能够独善吾身、保持理性思考的人尤为可贵。
大学及以上例句
- 知识分子在乱世中往往面临两难选择:兼济天下还是独善吾身?
- 现代社会的复杂性使得纯粹的独善吾身越来越具有挑战性。
- 独善吾身不应成为逃避社会责任的借口,而应是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
- 在商业伦理缺失的环境下,企业家如何既独善吾身又经营成功,考验智慧。
- 真正的独善吾身不是消极避世,而是在浊世中守护精神家园的积极姿态。
错误用法
- 逃避责任:”工作出了问题时,他选择独善吾身,把责任全推给同事。”(错误:成语不含推卸责任之意)
- 自私自利:”她从不参与慈善活动,总是独善吾身。”(错误:混淆了洁身自好与自私冷漠)
- 孤立主义:”国家应该独善吾身,不参与任何国际事务。”(错误:成语用于个人修养,不适用于国家政策)
- 不近人情:”朋友遇到困难时,他以独善吾身为由拒绝提供帮助。”(错误:曲解了成语本意)
- 消极避世:”面对社会问题,他只是独善吾身,从不思考如何改变。”(错误:忽略了成语中积极的修养含义)
- 标新立异:”为了显示与众不同,他故意独善吾身,反对所有人的意见。”(错误:将坚持原则误解为刻意叛逆)
“独善吾身”这一成语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个人修养的深刻智慧,它既不是逃避现实的借口,也不是冷漠自私的托辞,而是在复杂环境中守护精神家园的一种积极姿态。正确理解和使用这一成语,对我们应对现代社会的各种挑战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你可能感兴趣
独善其身
独善其身的正确读音为dú shàn qí shēn。这个成语意味着只顾个人完善和进步,忽视他人需求和利益。源于古代儒家思想,与强调关心他人的思想相悖。独善其身带有负面含义,表示自私的行为和态度。其近义词如洁身自好、自给自足等,反义词如兼善天下、助人为乐等。在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误用或滥用。
润屋润身是什么意思
润屋润身是一个成语,读音为rùn wū rùn shēn。它的含义是通过修养身心,使个人品德和才能得到提升,同时改善生活环境。这一成语源自《论语·宪问》中的孔子思想,阐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过程。润屋润身的近义词包括修身齐家、温文尔雅、涵养有度等,反义词则为粗俗浅薄、暴躁无礼、疏忽大意等。在运用这一成语时,需要注意避免错误的理解,如只注重物质条件的改善或个人品德的提升等。同时,要注意语境的恰当性,不要随意用于不相关的场合或语境中。只有“润屋”和“润身”相辅相成,才能真正达到润屋润身的效果。通过不断学习和修养身心,人们可以逐步实现润屋润身的目标。
500字读后感大学
《大学》读后感摘要《大学》作为古代儒家经典,深入阐述了儒家思想对于道德修养和治理国家的重要观点。书中从格物致知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过程,体现了儒家对于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的追求。阅读《大学》让我深受启发,深刻认识到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并意识到自身在社会责任中的位置。书中人物形象虽未具体描述,但通过其思想体系,我感受到了古代儒生的智慧和品德。阅读《大学》让我受益颇丰,不仅丰富了我的知识体系,还让我在思想上得到了启迪。这本书对我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成己成物
“成己成物”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héng jǐ chéng wù,指个人在完善自身的同时,也能对他人或事物产生积极的影响和贡献。其强调个人修养和品德的重要性,只有先完善自己,才能更好地影响和帮助他人或事物。这一成语最早可以追溯到《礼记·大学》中的一句话,并有许多相关的典故和故事。其近义词包括修身齐家、自强不息和精益求精等,反义词则是自暴自弃、损人利己和半途而废等。在实际应用中,人们常常以成己成物的态度来对待工作和学业,以追求更高的境界和更好的效果。但在使用时需注意避免将“成己”与“成物”割裂理解,以及将“成己”与“利他”对立看待等错误用法。
读后感 厚德载物
读后感 厚德载物(第1篇)读后感:厚德载物在我初翻开这本厚重之书时,便被其散发的沉稳与深度所吸引。厚德载物,四字箴言,如同一座灯塔,照亮了我对人生哲理的探索之路。初读此书,我被其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情节所吸引。书中的人物形象鲜明,情节跌宕起伏,语言风格朴实无华,却能深深触动人心。它讲述了一个关于人性、道德与责任的故事,展现了人类在面对困境时所展现出的坚韧与智慧。本书主要围绕几位主要人物展开,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成长、挑战与蜕变。故事背景多样,既有宏大的历史背景,也有细腻的家庭情感,让我看到了人性的光辉与阴暗面。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主人公在面对道德抉择时所做出的选择,这不仅仅是个人的成长,更是
大学 八目 读后感
《大学八目》读后感《大学八目》作为经典之作,主要围绕古代学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和步骤展开。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入理解了修身的重要性及其对于家庭、国家乃至整个社会的深远影响。书中通过八个步骤详细阐述了修身的过程,其中我特别被“诚意正心”这一步骤所吸引,意识到内心真诚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阅读过程中,我深受启发,对书中的智慧深表敬意,并将将其融入自己的生活,不断提升自己的修养和内涵。希望每位读者都能从中受益。
关于治的诗词
关于治的诗词(第1篇)关于“治”的诗词及其解析一、诗词列表治世之能事,功高而民安。——佚名《治世之言》治国以礼乐,治家以和睦。——李商隐《为有源远流长者》治乱之道,在乎明君臣之分。——李煜《诗经·君子于役》治人者,必先自治。——朱熹《论治之道》安得天下有情人,共治千秋大业。——宋词中民间歌曲《百年赋》二、诗词全文及作者朝代治世之能事,功高而民安。全文:世道皆由人,治国治人无已时。高哉禹之志,不以四海为己私。若非克己任,吾将藐尔谁能为。三载己奉德,黎庶仰洪威。衢歌争致主,全我江之湄。治世之能事,功高而民安。作者:佚名(具体朝代不详)治国以礼乐,治家以和睦。全文:治国以礼乐,此乃王道之根本。教化乃
读 大学 的读后感论文
读《大学》的读后感论文一、引言《大学》作为古代儒家经典之一,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思想价值。在阅读过程中,我被其深邃的哲理和独特的文化内涵所吸引,对其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讨。二、基本信息与阅读动机《大学》一书,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哲理,让我对儒家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选择阅读此书,主要是出于对古代儒家思想的探索与理解,希望借此了解儒家对于人生哲理和教育理念的观点。三、内容梗概与主题思想《大学》主要阐述了“大学之道”,即如何通过大学教育达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目标。书中强调了道德修养的重要性,以及个人品德对于家庭、国家乃至整个社会的影响。其主题思想在于强调道德修养的重要性,体现了
《礼记 大学》读后感
《礼记 大学》读后感(第1篇)《礼记 大学》读后感《礼记 大学》作为古代儒家经典之一,初读时便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文字流畅,内容丰富,不仅详细阐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也富含许多深刻的道理。整部经典让人能够深切地感受到儒家对于个体、社会和政治等方面的理解和洞察,彰显出中华文化深厚的人文底蕴。此书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为开篇,强调了教育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巨大影响。它告诉我们,一个人要达到更高的境界,不仅需要内心的修养,还要注重实际行动和社会的和谐。在书中,我特别被“格物致知”的观念所吸引,这一观点强调通过实践去认识事物,从而获得真正的知识。书中所提到的“八目”——“
大学章句 读后感
大学章句 读后感(第1篇)大学章句 读后感《大学章句》一书,初读之时,便给人以深邃之感。作为一部经典之作,它以独特的语言风格和深邃的智慧,吸引着每一位读者。此书内容丰富,涵盖广泛。它以古人的智慧为引子,阐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从宏观到微观,从理论到实践,书中都给出了详尽的论述。在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古代学者对于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以及对于社会、国家、世界的独到见解。书中最为吸引人的莫过于其独特的观点和精彩的片段。比如其中提到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一理念,既是一种个人修养的指导思想,也是一种社会治理的原则。书中对于这一理念的深入解读,让我深刻理解到,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不仅关乎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