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问不闻

不问不闻:一个关于冷漠与忽视的成语

读音

bù wèn bù wén

含义

“不问不闻”由四个字组成:

  • :否定词,表示“没有”或“不”。
  • :询问、关心。
  • :同上。
  • :听闻、打听。

整体含义指对某人或某事毫不关心,既不主动询问,也不去打听,表现出一种冷漠、忽视的态度。

典故

  1.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春秋时期,鲁国大夫季孙意如对待国君态度冷淡,既不主动进谏,也不关心国事,被后人形容为“不问不闻”。
  2. 《后汉书·独行列传》
    东汉名士范冉因不满朝廷腐败,隐居山林,对朝政“不问不闻”,以此表达对时局的不满。

近义词

  1. 漠不关心:形容对人或事毫不放在心上。
  2. 置之不理:放在一边,不予理会。
  3. 视若无睹:明明看见却像没看见一样,形容冷漠对待。
  4. 充耳不闻:故意不听别人的意见或劝告。

反义词

  1. 关怀备至:形容非常关心照顾。
  2. 嘘寒问暖:形容对他人的生活细节非常关心。
  3. 体贴入微:照顾得非常细致周到。
  4. 耳提面命:形容长辈或上级耐心教导,反复叮嘱。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

    • 他对同学的困难不问不闻,大家都不喜欢他。
    • 妈妈生病了,我们不能不问不闻,要好好照顾她。
  2. 小学高年级

    • 老师批评那些对班级事务不问不闻的学生。
    • 我们不能对环境污染的问题不问不闻,要从小事做起保护地球。
  3. 初中

    • 他对社会热点事件不问不闻,显得很冷漠。
    • 作为班干部,不能对同学们的诉求不问不闻。
  4. 高中及以上

    • 政府官员若对民生疾苦不问不闻,必将失去民心。
    •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不能对真相不问不闻,要学会独立思考。

错误用法

  1. 误用为“不闻不问”

    • ❌ 他对这件事不闻不问。(正确应为“不问不闻”)
  2. 误用为褒义

    • ❌ 他专心学习,对娱乐新闻不问不闻,值得表扬。(“不问不闻”通常含贬义,此处应改为“不关注”)
  3. 误用于主动忽视

    • ❌ 老师不问不闻地走过吵闹的教室。(“不问不闻”形容态度,不能修饰动作)

“不问不闻”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处世态度的体现。正确理解和使用它,能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表达人际交往中的冷漠与忽视。

不问不闻.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你可能感兴趣

不闻不问

"不闻不问"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bù wén bù wèn",表示对某事或某人漠不关心,完全不去过问或了解。这个成语源于古代社会中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描述,表示一种冷漠、疏远的态度。其近义词包括漠不关心、置之度外等,反义词则是关怀备至、密切关注等。使用时应谨慎,避免在正常的社交互动或日常交流中使用,也避免用作褒义词或滥用于形容小事。不当使用可能传达出消极、冷漠或不负责任的态度。

不揪不睬

本文介绍了中文成语"不揪不睬"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表示对于某事或某人不予理睬、不予关注的态度。文章详细解释了其含义和用法,并提供了相应的例句。同时,也指出了在使用该成语时需要注意语境和用法,避免错误使用。

冷若冰霜

本文介绍了“冷若冰霜”这一成语的读音、含义、典故出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常见的错误用法。该成语用来形容人的态度或神情冷漠、严肃,像冰霜一样冷硬无情。其最早出自南朝·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文章还强调了在使用该成语时需要注意避免用错场合、对象,以及滥用和不当搭配的情况。

冷语冰人

冷语冰人的读音为lěng yǔ bīng rén,含义指用冷淡、漠然的态度对待他人或说冷漠无情的话。该成语源于古代故事和文学作品,带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其近义词有冷若冰霜等,反义词为热情洋溢等。使用时需注意场合和语境,避免误用或滥用。错误的用法包括在不适合的场合使用、过度使用或改变其结构和含义。

耳旁风

本文介绍了成语“耳旁风”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和反义词。其含义形容声音轻柔、微弱,不易被察觉,也可以用来形容说话做事轻率、不认真或形容某种情况轻微、不严重。典故不明确,可能源于自然现象的观察和体验。文章还提供了一些例句以及错误用法提示,帮助理解和正确使用“耳旁风”这个成语。

描写同学聚会诗词

本文提供了五篇关于同学聚会的古诗词及其解析,以及对于同学聚会的感悟和回忆。文章描绘了同学聚会时的欢乐温馨场景,回忆了青春时光的美好纯真,感慨了友谊的珍贵和时间的无情。同学聚会不仅是重温过去回忆,更是珍惜现在时光,继续前行的一种方式。文章通过诗词的描绘和感悟的体会,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同学聚会的意义和价值,珍惜与同学之间的友谊和情感。

不凉不酸

"不凉不酸"是一个形容词短语,读音为"bù liáng bù suān",用来形容事物状态和氛围恰到好处,既不太冷也不太热,味道既非酸涩也非苦涩。它没有明确的典故出处,可能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形成的表达。该词可用来形容食物、饮料、天气、交流氛围等,表达一种恰到好处的舒适感。其近义词如恰到好处、温而不火等,反义词则包括冷热不均、酸甜苦辣等极端状态。使用此成语时需注意语境和含义,避免在不适当的场合使用或与其他词语混淆。

当耳边风

"当耳边风"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对别人的劝告、警告或建议等不予重视,置若罔闻。其典故源于古代军事和历史故事,也与一些历史人物的故事有关。该成语的近义词有置若罔闻、充耳不闻等。其反义词则是重视、认真对待等。使用"当耳边风"时需注意场合、对象和语境,避免滥用或误用。

当耳旁风

“当耳旁风”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对事情不重视、不认真对待或对他人的话语听而不闻。源自古代中国的一个故事,用以形容对警告、劝告或建议等未给予足够重视,如同耳边风一样轻易忽略。其近义词包括轻描淡写、不以为意、漠然置之、视而不见,反义词则包括郑重其事、慎重其事、重视有加、耳听八方。然而,误用该成语的情况也时有发生,例如误将其用于形容问题的重要性或风吹过耳朵的感觉等。因此,在使用时需谨慎,确保符合成语的原本含义。

丢盔弃甲

丢盔弃甲是一个成语,形容战斗中失败,士兵慌乱逃跑,丢掉头盔和铠甲的情景。典故来源于古代战争和《三国演义》中的情景。近义词包括溃不成军、落荒而逃等,反义词有勇往直前、临危不惧等。在丢盔弃甲的错误用法中,要避免用于非战斗情境下的失败或混乱状态,以及褒义情境下的混用。文章中详细解释了这个成语的含义、典故、用法等,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并运用这个成语。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