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闻不问:漠不关心的成语解析
读音
bù wén bù wèn
含义
- 不:否定词,表示“没有”或“不”。
- 闻:听,听到。
- 问:询问,关心。
- 整体含义:既不听也不问,形容对事情漠不关心,置身事外。
典故
-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 春秋时期,晋国大夫叔向因政治斗争被流放,他的朋友乐王鲋前去探望,但叔向“不闻不问”,表现出对政事的冷漠。
-
《后汉书·范晔传》:
- 范晔因得罪权贵被贬,友人劝他上书辩解,他却“不闻不问”,最终被贬至边疆。
-
民间故事:
- 古代有位官员对百姓疾苦“不闻不问”,最终激起民变,导致自己被罢官。
近义词
- 漠不关心:形容对人或事冷淡,毫不理会。
- 置之不理:放在一边,不予理睬。
- 袖手旁观:比喻置身事外,不参与其中。
- 视若无睹:看见了却像没看见一样,形容不重视。
反义词
- 关怀备至:形容非常关心照顾。
- 嘘寒问暖:形容对别人的生活十分关切。
- 事必躬亲:凡事都亲自去做,形容认真负责。
- 热心助人:形容乐于帮助他人。
例句
-
小学低年级:
- 小明对班级活动不闻不问,老师批评了他。
- 妈妈生病了,我们不能不闻不问,要照顾她。
-
小学高年级:
- 他对同学的困难不闻不问,大家都不喜欢他。
- 环保问题很重要,我们不能不闻不问。
-
初中:
- 政府官员对百姓的诉求不闻不问,导致民怨沸腾。
- 面对校园霸凌,老师和家长不能选择不闻不问。
-
高中及以上:
- 某些企业对环境污染不闻不问,最终受到法律制裁。
- 国际社会对某些地区的战乱不闻不问,导致人道主义危机加剧。
错误用法
-
误用为“不闻不同”:
- ❌ 他对这件事不闻不同。(正确应为“不闻不问”)
-
误用为“不问不闻”:
- ❌ 领导对员工的问题不问不闻。(正确应为“不闻不问”)
-
误用为褒义:
- ❌ 他专心研究,对外界不闻不问,真是专注!(“不闻不问”通常含贬义)
-
误用于主动关心场景:
- ❌ 医生对病人的病情不闻不问。(医生本应主动关心,此处矛盾)
“不闻不问”通常带有消极色彩,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误用为中性或褒义表达。
你可能感兴趣
不揪不採
不揪不採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ù jiū bù cǎi。它的含义是指不轻易采取或采取行动,形容态度谨慎,对某事持观望态度,不急于采取行动或做出决定。这个成语并没有明确的典故出处,但可以从字面意思理解。它常用于形容人们在面对选择或决策时会谨慎思考、权衡利弊。近义词包括慎重其事、小心翼翼、审慎从事。反义词包括轻举妄动、草率从事、鲁莽从事。在日常使用中,需要注意语境和用法是否恰当,不要随意评价他人的行为或态度。不揪不採可能被认为是消极拖延或懒散的态度,在紧急情况下仍然犹豫不决是不恰当的使用方式。
不揪不采
不揪不采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用来形容人或事物不关心、不感兴趣、不积极、不主动的样子。其读音为bù jiū bù cǎi,并没有明确的典故来源,是从日常用语逐渐演变而来。该词汇可以形容一个人对某事漠不关心,或者形容某个地方、某项工作缺乏活力。其近义词包括漠然置之、漫不经心等,反义词则是积极主动、热情高涨等。在日常使用和写作中,需要注意避免在不恰当的场合使用,并选择合适的词语来表达语境和含义。例如,文中描述了一个人总是表现出不揪不采的态度,对任何事情都不感兴趣,同时也介绍了不揪不采的错误用法和注意事项。
不揪不睬
本文介绍了中文成语"不揪不睬"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表示对于某事或某人不予理睬、不予关注的态度。文章详细解释了其含义和用法,并提供了相应的例句。同时,也指出了在使用该成语时需要注意语境和用法,避免错误使用。
两耳塞豆是什么意思
“两耳塞豆”是一个成语,读音为liǎng ěr sāi dòu,形容一个人对外界声音或信息完全不予理睬,专注于某件事。该成语可能源于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其近义词有闭目塞听、置若罔闻等,反义词有耳听八方、眼观六路等。在使用时需注意其贬义成分,避免在严肃或正式场合使用,并避免与近义词混用。该成语的错误用法包括误用为褒义、滥用场合不当等。
不问不闻是什么意思 解析这个成语的冷漠含义、历史典故及正确用法
不问不闻的读音为bù wèn bù wén,含义是既不询问也不听闻,形容对周围事物漠不关心。其出处并不明确,可能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特殊心态或文化现象。该成语的近义词有漠然置之、置身事外、置若罔闻等,反义词有寻根究底、问长问短、耳听八方等。在日常使用中,需要注意根据语境恰当使用,避免在需要积极关注和了解情况的场合使用。以上就是关于不问不闻的介绍。
财竭力尽是什么意思
本文介绍了成语“财竭力尽”的读音拼音、含义、典故,以及近义词和反义词。该成语用来描述一个人或团体在财富或力量上已经用尽,没有剩余,通常用于描述极大的努力和牺牲。文章还提供了关于财竭力尽的例句,并指出在日常生活和写作中需要注意避免滥用该成语。本文旨在帮助读者正确理解和使用“财竭力尽”这一成语。
不胜其苦
本文介绍了成语“不胜其苦”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用来形容某个人或事物所经历的苦难或困难超出了其所能承受的极限,表达面对艰难困苦时的痛苦和压力。文章还提供了多个与“不胜其苦”相关的典故、例句,并对其错误用法进行了说明和纠正。
大模大样是什么意思
大模大样的拼音是dà mó dà yàng,形容人或事物表现出自信、从容、不拘小节的态度或姿态。其典故来源于古代戏剧和小说。近义词有威风凛凛、堂堂正正等,反义词有鬼鬼祟祟、缩手缩脚等。使用时要根据语境和对象选择合适的词语,避免错误用法。该成语在例句中常用来形容人的自信、威严和从容不迫的态度。
言者谆谆,听者藐藐是什么意思
言者谆谆,听者藐藐的读音读音:yán zhě zhūn zhūn,kūn zhě miǎo miǎo(注音)。言者谆谆,听者藐藐的含义“言者谆谆,听者藐藐”是一句常用的成语,形容说话人诚恳地劝导或教育,而听话人却心不在焉、不以为意,甚至对所说的事情漠不关心。其中,“言者谆谆”指的是说话人语重心长、态度恳切,“听者藐藐”则形容听话人态度轻忽、不重视。言者谆谆,听者藐藐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典故并不明确,但可以从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中理解其含义。它反映了人们在交流中常常出现的沟通障碍和误解现象,即说话人的真诚和努力往往得不到听话人的重视和回应。言者谆谆,听者藐藐的近义词语重心长:指说话时态度诚恳,言辞深刻有
病入膏肓
本文介绍了成语“病入膏肓”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及反义词。该成语形容病情严重到无法医治的地步,引申为事物到了无法改变或恢复的境地。文章还提供了多个例句来具体说明该成语的使用场景,并指出在用法上需要注意的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