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介绍:肥头胖耳
读音
肥头胖耳:féi tóu pàng ěr
含义
- 肥:形容脂肪多,体型丰满。
- 头:脑袋,头部。
- 胖:形容身体粗壮,肉多。
- 耳:耳朵。
整体含义:形容人头部和耳朵肥胖,通常指人长得圆润富态,有时也带有调侃或贬义,指人过于肥胖或缺乏精神气质。
典故
- 《红楼梦》中的描写:
在《红楼梦》中,曹雪芹曾用“肥头大耳”形容某些富贵人家的子弟,暗指他们养尊处优、缺乏进取心。 - 民间俗语:
古代民间常用“肥头胖耳”形容生活优渥的人,尤其是地主或商人,暗示他们因生活富足而体型发福。 - 佛教形象:
在佛教艺术中,弥勒佛常被塑造成“肥头胖耳”的形象,象征福气与宽容,但这一用法通常不带贬义。
近义词
- 脑满肠肥:形容人吃得饱、养得好,常含贬义。
- 大腹便便:形容肚子肥大,多指富人或懒散之人。
- 膀大腰圆:形容人身材粗壮,体格健硕。
- 富态十足:形容人因生活优渥而显得丰满,略带褒义。
反义词
- 瘦骨嶙峋:形容人非常瘦弱,骨头突出。
- 面黄肌瘦:形容人营养不良,脸色发黄,身体瘦弱。
- 形销骨立:形容人因疾病或饥饿而极度消瘦。
- 骨瘦如柴:形容人瘦得像干柴一样。
例句
-
小学低年级(1-3年级):
- 那个叔叔长得肥头胖耳,笑起来眼睛都眯成一条缝。
- 小猪吃得太多,变得肥头胖耳,走路都摇摇晃晃。
-
小学高年级(4-6年级):
- 他从小锦衣玉食,长大后自然肥头胖耳,像个富家少爷。
- 这只猫因为太贪吃,现在肥头胖耳的,连老鼠都追不动了。
-
初中(7-9年级):
- 古代的地主大多肥头胖耳,而农民却面黄肌瘦,形成了鲜明对比。
- 他整天好吃懒做,几年不见,已经肥头胖耳,完全认不出来了。
-
高中及以上:
- 某些官员养尊处优,肥头胖耳,却对百姓疾苦视而不见。
- 在商业社会,有些人靠投机取巧发家,最终肥头胖耳,却失去了健康。
错误用法
-
形容动物时误用:
- ❌ “这只老虎肥头胖耳,看起来很凶猛。”(老虎通常形容为“威猛”,而非“肥头胖耳”)
- ✅ 正确用法:“这只家猫肥头胖耳,整天懒洋洋的。”
-
褒义场合误用:
- ❌ “这位科学家肥头胖耳,真是智慧与福气的象征。”(“肥头胖耳”通常不带褒义)
- ✅ 正确用法:“这位科学家虽然其貌不扬,但学识渊博。”
-
形容瘦人时误用:
- ❌ “他瘦得像竹竿,却被人说肥头胖耳。”(完全矛盾)
- ✅ 正确用法:“他以前很瘦,如今生活好了,变得肥头胖耳。”
-
形容抽象概念时误用:
- ❌ “这个政策肥头胖耳,效果很好。”(政策不能用“肥头胖耳”形容)
- ✅ 正确用法:“这个政策实施后,某些利益集团肥头胖耳,百姓却未受益。”
总结:“肥头胖耳”多用于形容人的外貌,带有一定的调侃或贬义,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误用。
你可能感兴趣
肥头大面
本文介绍了成语“肥头大面”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形容人的体态丰满,脸庞大而圆润,也可用于形容事物的外观或形态。它没有明确的典故或出处,可以从字面上理解其含义。文章还提醒读者,在使用该成语时要适度,避免错误用法,特别是在正式场合或文学作品中。
大腹便便
大腹便便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用来形容人的肚子很大,通常带有贬义色彩,暗示身体不健康或肥胖。该词源于《左传》,原意是形容肚子大而丰满,没有贬义。但现在常常用来形容肥胖或身体不健康的人。其近义词有肥胖臃肿等,反义词有身形苗条等。在使用时需注意避免不恰当的场合和带有侮辱性的语境,避免过度夸张或滥用。例如,不能用于形容儿童的肥胖或带有嘲笑、侮辱的意味。
肥头大耳
肥头大耳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用来形容人的体态特征,指人的头脸较大,耳朵也相对较大。这个成语有时带有贬义,暗示身体过于肥胖或缺乏匀称感。肥头大耳没有特定的典故,但在中国文化中被广泛使用。其近义词包括肥头大面、圆润丰满、胖乎乎等,反义词有骨瘦如柴、苗条秀丽等。使用肥头大耳时需注意场合和对象,避免造成误解或冒犯。错误用法包括用于形容动物品种、不健康的体态、在正式场合使用过于随意以及贬低他人外貌。
出舆入辇
本文介绍了成语“出舆入辇”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形容出入乘坐车轿,表示生活奢华,不劳而食。出自战国时期秦国大将白起的故事。近义词包括锦衣玉食、坐享其成等。反义词有节衣缩食、自力更生等。文章还提供了多个例句以展示该成语在不同语境下的应用。使用时应避免将其用于描述普通人的生活,以及避免与贬义词搭配使用。
不遑宁息
本文介绍了成语“不遑宁息”的读音、含义、出处、近义词、反义词及错误用法。不遑宁息指没有时间休息,形容非常忙碌、紧张或劳累。该成语出自《左传·昭公十二年》,并有很多典故和出处。其近义词包括忙碌不堪、疲于奔命等,反义词为悠然自得、闲暇自在等。文章还给出了不遑宁息的多个例句,并强调了错误用法的注意事项。
奔逸绝尘
本文介绍了成语“奔逸绝尘”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例句。该成语用来形容人或事物行动迅速、超凡脱俗、无与伦比,来源于古代文学作品。其近义词包括风驰电掣、矫健如飞等,反义词为步履蹒跚、平庸无奇等。文章还指出了在实际使用中常出现的误用情况,提醒读者需注意其语境和含义是否相符。
朝不保夕
“朝不保夕”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生活极度困苦、危险或不安定,源自古代的战争和灾难。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中,用来形容生命或健康状况非常危险。近义词包括生死未卜、危在旦夕等,反义词则是安居乐业、高枕无忧等。然而,使用此成语需避免滥用场合和误用对象,要理解其真正的含义。在生活中,身患重病、战乱时代或经济困难等情况下可以使用此成语来形容生活的困境。
大放厥辞
本文介绍了成语“大放厥辞”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形容文章、言辞等富有文采和感染力,能够充分表达出作者的意图和情感。其出自古代文学创作环境,文人多以此展示才华和情感。近义词包括“挥洒自如”、“淋漓尽致”等,反义词则为“言之无文”、“平铺直叙”等。文章提供了多个例句以展示该成语的用法,同时也指出了在何种情况下使用不当。
不三不四
本文介绍了"不三不四"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用来形容人或事物不符合常规、不正常、不规矩或不可靠。其典故有多种说法,其中一种出自《醒世姻缘传》。该成语的近义词包括离经叛道、不伦不类、荒诞不经等。反义词包括正正经经、规规矩矩等。文章还给出了几个使用不当的例子,提醒读者注意避免在不恰当的场合使用该成语,并避免与其他含义混淆的成语混淆使用。
村夫俗子
村夫俗子的拼音是cūn fū sú zi,形容的是普通的乡间男子或平凡的、缺乏教养或见识的普通人。这个成语常用来描述没有受过高等教育或文化修养较低的人。它的出处并不明确,但可以从字面上理解其含义。村夫俗子的近义词包括凡夫俗子、平民百姓等,反义词则是达官贵人、才子佳人等。在使用时需要注意,避免用于形容人的才华、成就或外表,以免产生误解或不恰当的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