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识一丁

不识一丁:一个形容文盲的成语

读音

bù shí yī dīng

含义

“不识一丁”这个成语由四个字组成:

  • :否定词,表示”没有”
  • :认识、知道
  • :数字”1″
  • :古代指最简单的汉字之一,也指”人”或”成年男子”

整体含义是指连最简单的字都不认识,形容人完全不识字,是个文盲。这个成语常用来讽刺或批评一个人文化水平极低。

典故

  1. 《旧唐书·张弘靖传》:最早记载这个成语的出处。唐朝张弘靖在幽州做官时,当地士兵多不识字,张弘靖说他们”汝辈挽得两石力弓,不如识一丁字”,意思是说他们力气大但没文化。后来演变为”不识一丁”。
  2. 宋代笔记:宋代洪迈在《容斋随笔》中记载,有人认为”丁”字应为”个”字之误,因为”丁”与”个”字形相近,但这一说法未被广泛接受。
  3. 明代小说:在《醒世恒言》等明代小说中,常用”不识一丁”来形容那些不读书的粗人。

近义词

  1. 目不识丁:意思完全相同,可以互换使用。
  2. 胸无点墨:形容人没有一点学问。
  3. 不学无术:指没有学问,没有本领。
  4. 愚昧无知:强调因缺乏知识而显得愚蠢。
  5. 白丁俗客:指没有功名的平民或没有文化的人。

反义词

  1. 学富五车:形容读书多,学问大。
  2. 满腹经纶:形容人极有学问和才能。
  3. 博古通今:对古代和现代的事情都知道很多。
  4. 才高八斗:形容人文才极高。
  5. 识文断字:指有文化,能读书写字。

例句

小学低年级适用:

  1. 那个老爷爷从小没上过学,是个不识一丁的人。
  2. 在古代,很多农民都不识一丁。
  3. 我们要好好学习,不能做不识一丁的人。
  4. 他虽然力气大,但不识一丁,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
  5. 妈妈告诉我,不识一丁的人找工作很困难。

小学高年级适用:

  1. 在偏远山区,仍有一些老人不识一丁。
  2. 这个成语告诉我们教育的重要性,不能做不识一丁的人。
  3. 他虽然是富豪,但因为小时候没读书,至今不识一丁。
  4. 现代社会,不识一丁的人越来越少了。
  5. 政府开展了扫盲运动,帮助那些不识一丁的成年人识字。

初中适用:

  1. 在封建社会,女性大多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很多人都不识一丁。
  2. 他虽然出身贫寒,但不甘于不识一丁的现状,通过自学改变了命运。
  3. 现代文盲不仅指那些不识一丁的人,还包括不会使用现代科技的人。
  4. 这个地区的文盲率很高,许多中年人都还不识一丁。
  5. 教育普及后,新一代年轻人中不识一丁的现象已经很少见了。

高中及以上适用:

  1. 在知识经济时代,不识一丁的人很难在社会上立足。
  2. 扫除文盲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要帮助那些不识一丁的成年人掌握基本读写能力。
  3. 从”不识一丁”到”学富五车”,他走过了艰难的自学之路。
  4. 这个成语反映了古代社会对文化教育的重视,也揭示了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平等。
  5. 在数字化时代,”不识一丁”有了新的含义,包括不会使用基本的数字工具。

错误用法

  1. 形容外语不好:错误地说”他英语不识一丁”,这个成语特指不识字,不适用于外语能力。
  2. 形容专业技能不足:如”他对电脑不识一丁”,这是错误用法,应该用”一窍不通”更合适。
  3. 形容数学不好:说”他数学不识一丁”是错误的,因为成语特指文字能力。
  4. 形容艺术鉴赏力差:如”他对绘画不识一丁”,这是不恰当的用法。
  5. 形容记忆力差:说”他连家人的生日都不识一丁”,这是完全错误的用法。
  6. 形容不熟悉某个地方:如”他对这个城市不识一丁”,应该用”一无所知”更准确。
  7. 形容不懂某种情感:说”他对爱情不识一丁”,这是感情领域的错误应用。
不识一丁.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你可能感兴趣

描写海市蜃楼诗词

这段摘要主要描述了多篇文章中关于海市蜃楼诗词的内容。这些诗词包括不同朝代、不同作者的描写,生动展现了海市蜃楼的神秘、美丽和令人向往的特质。摘要强调了这些诗词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将读者带入了海市蜃楼的幻境之中,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与奇妙。同时,也提到了现代诗对海市蜃楼的独特情感和描绘。整体上,这段摘要简洁明了地介绍了多篇文章中关于海市蜃楼诗词的内容,突出了其特点和魅力。因此,摘要可以写为:本文介绍了多篇文章中描绘海市蜃楼的古诗词,包括不同朝代和不同作者的创作。这些诗词通过生动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将读者带入海市蜃楼的神秘幻境,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与奇妙。同时,也提到了现代诗对海市蜃楼的独特表现。

文人无行是什么意思

文人无行的读音文人无行的读音为:wén rén wú xíng,其中“文”字读作wén,表示文人;“人”字读作rén,表示人类;“无”字读作wú,表示没有;“行”字读作xíng,表示品行。文人无行的含义“文人无行”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是指文人没有好的品行或行为不端。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那些表面上以文化人自居,但实际上行为不检点、道德品质低下的人。这个成语强调了品德的重要性,即一个人的品行比其学识或职业身份更为重要。文人无行的典故“文人无行”的典故源于古代社会对文人的一种评价和看法。在古代,文人常被视为社会的精英阶层,他们以学问和才情为人们所尊敬。然而,如果文人的行为不端或品行不正,就会被人们用“

长材茂学

长材茂学是一个成语,意为具有高超的才能和丰富的学识。其来源于古代文献,由“长才”和“茂学”两个词语合并而来。该成语用于形容一个人在才能和学识方面都十分出色。其近义词如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等,反义词如才疏学浅、平庸无能等。在使用时需注意避免滥用、误解,以及注意语境。长材茂学的错误用法包括不与其他成分混用等。该成语在描述学术领域杰出人士时十分恰当。

草满囹圄

草满囹圄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ǎo mǎn lín yǔ,形容监狱里长满草,引申为社会治安良好、犯罪率极低的状态。该成语源于古代社会治安良好的情况。其近义词包括秩序井然、安居乐业、太平盛世等,反义词包括社会动荡、犯罪猖獗、民不聊生等。在使用时需注意,不可用于描述其他场所或场合,以及在严肃或正式的场合使用需要谨慎。例如,描述乡村治安良好或国家社会稳定时可以使用该成语。

卷帙浩繁

卷帙浩繁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书籍、文献等资料数量繁多、丰富浩瀚。它没有明确的典故出处,但源于对古代书籍和文献的描述。该成语的近义词有浩如烟海、汗牛充栋等,反义词包括寥寥无几、屈指可数等。卷帙浩繁常用来形容图书馆、古籍等文献资源丰富的地方,也用于形容一部作品的背景设定庞大或内容极为丰富。然而,使用卷帙浩繁时需注意避免不恰当的场合和语境,不应滥用该成语。

更仆难终

更仆难终是一个成语,读音为gēng pú nán zhōng,含义是形容事情复杂且难以结束或完成。其典故源于古代侍从制度。近义词包括难以为继、纷繁复杂等。反义词为一蹴而就、轻而易举等。使用时需注意语境和含义,避免误用和滥用。该成语用于描述长期、复杂、难以完成的任务或事情,不应用于简单、直接或短时间内可完成的事情,也不应混淆使用。

才贯二酉

"才贯二酉"是一个古代成语,用来形容人的学识渊博、才华出众。该成语源于南北朝时期的故事,典故中的王僧绰因学识贯通大酉山和小酉山而得名。其近义词包括学识渊博、才华横溢等,反义词为才疏学浅、孤陋寡闻等。使用"才贯二酉"时需注意避免错误用法,如在不适当的场合使用或误用为其他含义相近但并不准确的成语。该成语应正确使用在形容人学识广博、才华横溢的场合。

一问三不知是什么意思

一问三不知的读音读音:yī wèn sān bù zhī(注音:yī/wèn/sān/bù/zhī)一问三不知的含义“一问三不知”是一个常用的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对于某件事情或某个问题一无所知,或者对于某个情况了解得非常有限,甚至完全不了解。具体来说,“一问”指的是询问一次,“三不知”则表示不知道三种情况或三个方面的内容。一问三不知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典故源于古代的一个故事。据说在古代,有人被问及某件事情时,他回答说“不知道始,不知道终,不知道中”,即对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都不清楚。后来这个说法逐渐演变成“一问三不知”,用来形容对某事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的情况。典故一据传,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

一鳞片甲是什么意思

一鳞片甲的读音一鳞片甲的读音为:yī lín piàn jiǎ。一鳞片甲的含义一鳞片甲,字面意思为一片鱼鳞和一片铠甲,形容的是数量极少、微不足道的意思。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事物所剩无几,或者形容某个人或事物所拥有的东西非常少。一鳞片甲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典故并不明确,没有特定的历史故事或人物出处。它可能是在长期的汉语使用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用来形容事物的稀少和珍贵。一鳞片甲的近义词凤毛麟角:形容事物稀少,像凤凰的羽毛和麒麟的角一样珍贵。寥寥无几:形容数量非常少,几乎没有。九牛一毛:形容数量虽多但相对极少。残存零落:形容某事物或人的力量、数量等非常微弱,剩下的东西不多。一鳞片甲的反义词满目琳琅:形容物品

关于描写教师节的诗词

本文介绍了多篇关于描写教师节的诗词的内容。这些诗词虽不是为教师节专门创作,但其中蕴含了对教师的赞美、对教育的重视,体现了古代对教师节的庆祝。文章分别从墨香诗韵、春蚕精神、名师风采、教育情怀等方面,详细描述了古代诗词中对教师的敬意与赞美。文章强调,虽然现代没有特定的诗词来庆祝教师节,但我们可以从古代诗词中寻找那些赞美教师、传递教育情怀的元素,向教师们表达敬意和感激之情。同时,向所有的教育工作者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衷心的感谢,希望每一个人都能铭记教师的教诲,传承教育的精神,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