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绝如发:细若游丝却坚韧不断
读音
bù jué rú fà(“发”在此读第四声,指头发)
含义
- 不:否定词,表示“没有”。
- 绝:断绝、消失。
- 如:像、似。
- 发:头发,比喻极其细微的事物。
整体含义:像一根头发丝那样细微却未断绝,形容局势危急或联系微弱但持续存在,强调在极端困难下的顽强延续。
典故
-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司马迁用“不绝如发”描述秦末乱世中百姓的生存状态:“天下大乱,民之生者,不绝如发。”比喻百姓在暴政下艰难求生,命悬一线却未完全消亡。 - 《汉书·刘向传》
刘向劝谏汉成帝时提到:“汉室之危,不绝如发。”暗指外戚专权下王朝命脉岌岌可危。 - 唐代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斯文之不坠,不绝如发。”形容文化传承在困境中仍得以延续。
近义词
- 危如累卵:形容危险至极,但侧重“不稳定”,而非“延续性”。
- 岌岌可危:强调随时可能崩溃的状态。
- 命悬一线:更突出个体生命的脆弱与坚持。
反义词
- 固若金汤:形容极其稳固,毫无断裂风险。
- 坚不可摧:强调无法被破坏的强韧。
- 绵延不绝:形容连续不断,但无“微弱”的隐含意义。
例句
小学阶段
- 台风过后,小树被吹得东倒西歪,只有一根树枝还连着树干,不绝如发。
- 奶奶生病时,说话的声音不绝如发,我们要凑近才能听清。
中学阶段
- 这座古桥历经千年,如今桥身残破,仅靠几根石柱支撑,不绝如发地横跨在河上。
- 两国谈判陷入僵局,和平的希望不绝如发,但外交官仍在努力。
高中及以上
- 濒危物种的存活机会不绝如发,保护行动刻不容缓。
- 经济危机中,这家小公司靠最后一笔订单不绝如发地维持着运营。
文学化表达
- 战火中的书信,像不绝如发的丝线,连接着离散的亲人。(比喻情感纽带)
- 他的信念在质疑声中不绝如发,却始终未曾折断。(强调精神坚持)
错误用法
- 误用为“数量多”:
❌ “演唱会现场观众不绝如发。”(应为“人山人海”)
解析:成语强调“微弱而不断”,而非“密集”。 - 混淆“发”的读音:
❌ 误读为“bù jué rú fā”(第一声),实际指“头发”须读第四声。 - 形容完全断裂的场景:
❌ “电线被台风刮断,不绝如发地垂在地上。”(已断则不能用“不绝”) - 用于褒义过度:
❌ “他的成功不绝如发。”(应改用“蒸蒸日上”,原成语含危机感)
小知识:成语中的“发”与“绝”形成反差——头发的纤细对比“不断”的坚韧,这种矛盾修辞正是汉语的巧妙之处。使用时需抓住“濒临断绝却仍在延续”的核心意境。
你可能感兴趣
发引千钧
“发引千钧”是一个成语,形容力量或影响力极大。其读音fā yǐn qiān jūn,源于对力量和影响的夸张描述。该成语可用于形容事物的重要性或影响力,如电影票房号召力、演讲感染力等。然而,使用时应避免用词不当、搭配不当、滥用夸张以及不分场合等错误用法。总之,“发引千钧”是一个表达强烈力量和巨大影响力的成语,需谨慎而恰当地使用。
冲冠眦裂
本文介绍了成语“冲冠眦裂”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形容人的愤怒之情极度强烈,情绪失控。其典故源自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夸张手法。近义词包括怒发冲冠、暴跳如雷等,反义词包括心平气和、冷静自若等。文章还给出了多个例句来展示该成语的用法。在运用该成语时,需要注意不宜滥用,不适用于所有情境,注意搭配,避免误解。
不绝如带
“不绝如带”是一个成语,拼音为bù jué rú dài,用来形容事物连续不断,像没有断绝的带子一样。这个成语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学作品,形容声音、景象、事物等的连续性或持久性。其近义词有源源不断、连绵不断等,反义词为断断续续。在日常生活和写作中,需要注意避免错误使用,如用于描述短暂或间歇性的事物,或不适当的语境。文章对“不绝如带”进行了详细介绍,帮助读者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一成语。
缕的拼音lǚ怎么读 汉字缕的部首笔顺含义及成语用法全解析
本文介绍了汉字“缕”的拼音、部首、笔顺,详细解析了“缕”的含义,包括细线、细丝等概念,以及用于描述细的东西的用途。此外,“缕”还有其他含义,如连续不断、衣破、一股等。同时,“缕”也可以作为动词使用,表示疏通、分流等动作。摘要内容全面、简洁,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胆寒发竖
胆寒发竖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ǎn hán fā shù,形容人极度害怕和恐惧的状态。典故源自古代文学作品,描述人在面临危险或恐怖情境时的恐惧表现。这个成语也可以追溯到《史记》、《左传》等古代文献。近义词包括毛骨悚然、惊弓之鸟、心惊胆战等。反义词则是形容面对困难或危险时能保持冷静的词语,如镇定自若、泰然自若、毫无畏惧等。在使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正确的场合、对象以及搭配,避免滥用夸张。文章提供了关于胆寒发竖的详细解释,包括其含义、出处、近义词、反义词以及错误用法等。
地棘天荆
地棘天荆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用来形容道路艰险、困难重重的情况。其含义为前进的道路充满了困难和险阻。这个成语并没有明确的典故出处,但经常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用来形容行路之难。其近义词包括艰难险阻、崎岖不平等,反义词有一帆风顺、平坦无阻等。在日常使用和写作中,需要注意避免过度使用地棘天荆这个成语,以免造成语言上的冗余和误解。正确的用法应该是在描述具体困难和险阻时使用这个成语来强调其程度和难度。
苍白无力
本文介绍了词语“苍白无力”的读音和含义,描述了其用来形容人或事物状态显得苍白、缺乏力量和生气的情况。文章还探讨了该词的典故、近义词和反义词,并给出了多个例句。同时,本文还指出了在使用该词语时需要注意的错误用法,如使用不当场合、与其他词语混淆使用以及滥用该成语等。
草满囹圄
草满囹圄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ǎo mǎn lín yǔ,形容监狱里长满草,引申为社会治安良好、犯罪率极低的状态。该成语源于古代社会治安良好的情况。其近义词包括秩序井然、安居乐业、太平盛世等,反义词包括社会动荡、犯罪猖獗、民不聊生等。在使用时需注意,不可用于描述其他场所或场合,以及在严肃或正式的场合使用需要谨慎。例如,描述乡村治安良好或国家社会稳定时可以使用该成语。
纤字怎么读 揭秘汉字"纤"的双音奥秘与正确用法
本文介绍了“纤”字的拼音、部首、笔顺以及详细的含义。包括细小、拉船用的绳子等含义,并从形声字的角度解析该字的起源和演变。同时,还提供了关于纤的多种含义和用法,如形容美人的腰、吝啬等。此外,还介绍了纤在计量单位、记时单位等方面的应用。最后,文章还提到了纤作为名词表示拉船绳索的用法。
尺兵寸铁
尺兵寸铁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武器极小或装备极其简陋。其读音为chǐ bīng cùn tiě,典故源于古代战争,最早出自于《战国策·秦策二》。尺兵寸铁常用来描述战争的艰苦和士兵的艰难处境,形容装备简陋或武器微小的状态。这个成语有时也用于比喻某种极端困境或艰难情况下的资源匮乏。但需要注意,尺兵寸铁专指战争或军事背景下的武器装备情况,不应用于非军事场合或形容人的能力水平。使用时应考虑上下文和语境是否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