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绝如缕:细若游丝却绵延不断
读音
bù jué rú lǚ
含义
- 不:否定词,表示“没有”。
- 绝:断、终止。
- 如:像、似。
- 缕:细线、丝线。
整体含义:像一根细线那样几乎要断却仍未断绝,比喻:
- 声音细微悠长(如音乐、回声);
- 局势危急(如传承、命脉即将中断);
- 情感或联系微弱但持续(如思念、牵挂)。
典故
- 《庄子·盗跖》
庄子用“不绝如缕”形容隐士的志向虽微弱如丝,却始终不灭,如同“丘山积卑而为高,江河合水而为大”。 - 苏轼《赤壁赋》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描写箫声的婉转悠长,仿佛细线萦绕耳畔,成为最经典的用法。 - 《左传·僖公十四年》
描述国家存亡之际:“社稷之不绝如缕”,比喻政权命悬一线。
近义词
- 余音袅袅:专指声音绵长不绝。
- 岌岌可危:侧重局势危急,与“不绝如缕”第2义相近。
- 藕断丝连:强调联系微弱但未彻底断开。
反义词
- 戛然而止:声音或动作突然停止。
- 一刀两断:彻底断绝关系。
- 烟消云散:完全消失无踪。
例句
小学阶段
- 笛声飘过湖面,不绝如缕,像在讲一个古老的故事。(描写声音)
- 外婆讲的神话传说,至今在我脑海里不绝如缕。(记忆留存)
中学阶段
- 战乱中,这座千年古寺的香火不绝如缕,僧人们坚守着最后的信仰。(文化传承)
- 他对故乡的思念不绝如缕,每夜梦回童年的小河。(情感延续)
高中及以上
- 濒危方言的传承已不绝如缕,仅剩几位老人还能流利使用。(文化危机)
- 黑暗中,远处传来的呼救声不绝如缕,救援队循声而去。(危急情境)
错误用法
❌ 误用场景1:形容数量多
错误例句:“商场里人流不绝如缕。”(应改为“川流不息”)
解析:“不绝如缕”强调“微弱但不断”,而非“量大”。
❌ 误用场景2:描写连续不断的事件
错误例句:“他接连不绝如缕地发表了三篇论文。”(应改为“接二连三”)
解析:成语不用于描述频繁或密集的动作。
❌ 误用场景3:指代坚固稳定
错误例句:“这座桥结构稳固,不绝如缕。”(应改为“坚不可摧”)
解析:成语本义含“脆弱”意味,与“稳固”矛盾。
小贴士:使用时需抓住“细弱未断”的核心,避免混淆“连绵不断”等中性词。
你可能感兴趣
缕的拼音lǚ怎么读 汉字缕的部首笔顺含义及成语用法全解析
本文介绍了汉字“缕”的拼音、部首、笔顺,详细解析了“缕”的含义,包括细线、细丝等概念,以及用于描述细的东西的用途。此外,“缕”还有其他含义,如连续不断、衣破、一股等。同时,“缕”也可以作为动词使用,表示疏通、分流等动作。摘要内容全面、简洁,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不绝如带
“不绝如带”是一个成语,拼音为bù jué rú dài,用来形容事物连续不断,像没有断绝的带子一样。这个成语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学作品,形容声音、景象、事物等的连续性或持久性。其近义词有源源不断、连绵不断等,反义词为断断续续。在日常生活和写作中,需要注意避免错误使用,如用于描述短暂或间歇性的事物,或不适当的语境。文章对“不绝如带”进行了详细介绍,帮助读者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一成语。
10首关于携手处的古诗词赏析 解读爱情盟约与友情见证的永恒意象
携手处:古诗词中的永恒盟约在中国古典诗词的浩瀚长河中,"携手处"这一意象承载着丰富的情感内涵,成为诗人墨客寄托情思的重要载体。从字面看,它不过是两人执手同行之处,但在诗人的笔下,这简单的动作与地点却被赋予了深刻的意义——或是爱情的盟誓,或是友情的见证,亦或是人生际遇的转折点。这些"携手处"穿越时空,将古人的情感密码传递至今,让我们得以窥见那些被岁月尘封的深情厚谊。晏几道在《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中写道:"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这位北宋词人虽未直接使用"携手处"三字,但"两重心字罗衣"的细节描写,暗示了两人初次相见时的亲密互动。晏几道以婉约细腻的笔
袅字怎么读正确发音 掌握niǎo的笔顺含义及优美组词例句
本文介绍了汉字“袅”的拼音、部首、笔顺,以及其含义和详细解析。该字意指柔软细长的样子,也形容声音婉转悠扬。文章还引用了南朝陈江总《游西霞寺》的诗句来进一步解释该字的用法。
磬的正确读音是什么 揭秘古代乐器磬的拼音笔顺与文化内涵
本文介绍了“磬”的拼音、部首、笔顺,详细解析了磬是古代击乐器,用石或玉制成,形如曲尺,寺庙中拜佛时敲打的钵形响器可用铜制成。磬还有弯腰表示谦恭的含义,同时也介绍了磬的其它引申义和通假义。
关于卷烟的诗词
关于卷烟的诗词(第1篇)关于卷烟的诗词在古代文献中并不多见,但我们可以尝试从一些描绘生活场景或物品的古诗词中寻找与卷烟相关的意象或描述。以下是我根据您的要求,整合的一些关于卷烟或相关主题的古诗词,并附上全文、作者、朝代及解析。一、古诗文呈现诗词标题:烟锁池塘诗词原文:翠烟轻锁池塘路,卷云舒展晚晴初。烛影摇红秋意浓,风声寂寂闻琴书。作者:(古代佚名诗作)朝代:未知解析:此诗描绘了晚晴初的景象,其中“翠烟轻锁池塘路”一句虽然并未直接描绘卷烟本身,但借烟之形态与池塘边的景致相结合,给读者一种朦胧、幽深的感觉,颇有几分关于卷烟的意味。诗词标题:夜读寄烟友诗词原文:独坐小窗前,卷烟袅袅升。闲来无事读,思
遏云绕梁
“遏云绕梁”是一个形容声音美妙动听的短语,源于古代对音乐之美的赞美。它常被用于形容歌唱家或乐器的声音,如天籁之音,能使云彩为之停滞,梁柱间回荡着余音。该成语并没有特定的出处,但在古代文学作品中被广泛使用。其近义词有余音绕梁、天籁之音、声震云霄等。在使用时,应避免用于描述不恰当或无关的事物,例如不能用于形容建筑物的设计或形状。正确运用“遏云绕梁”,能够更好地体会到声音的美妙和音乐的魅力。
断线风筝
“断线风筝”读音标注为duàn xiàn fēng zhēng,意为形容人或事物的状态失去控制,无法掌握或找回。该成语源于古代风筝断线的情境,比喻无法控制的状态。其近义词包括失之交臂、离散失所等,反义词有稳如泰山、井然有序等。文章通过多个例句展示了其用法,并指出错误用法及场景,需注意成语的比喻意义、使用场合和语境的适宜性。
危若朝露是什么意思
危若朝露的读音危若朝露的拼音为wēi ruò cháo lù。危若朝露的含义"危若朝露"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事情或形势非常危险,如同早晨的露水一般,短暂而不稳定。它比喻形势或情况极为危急,有如清晨的露水一般易逝。危若朝露的典故该成语典故源于古代的军事和政治环境。在古代,由于天气变化无常,早晨的露水往往被视为短暂而脆弱的象征。在战争或政治斗争中,如果形势如同朝露般岌岌可危,那就意味着局势极其严重,需要立刻采取行动来避免灾难。具体典故和出处因历史久远已难以考证,但该成语至今仍被广泛使用。危若朝露的近义词岌岌可危:形容非常危险,随时可能崩溃或灭亡。千钧一发:形容事情处于极其紧要关头,就像一根头发悬在
藏锋敛颖
藏锋敛颖是一个成语,读音清晰,含义为隐藏才智、不露锋芒。典故源自春秋战国时期的军事家孙膑。这个成语强调人在处理事情时应不张扬、善于隐藏实力和才智。其近义词包括不露声色、韬光养晦、深藏不露等,反义词则是锋芒毕露、炫耀才华、显山露水等。在使用时需注意选择合适的语境和避免误解其含义和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