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倒辕门:成语详解
读音
bài dǎo yuán mén
含义
- 拜倒:跪拜行礼,表示尊敬或臣服。
- 辕门:古代军营或官署的大门,代指权威或重要人物所在之处。
整体含义:形容对某人或某事物极度钦佩,甘愿臣服或认输。
典故
- 《史记·项羽本纪》:刘邦与项羽争霸时,刘邦曾“拜倒辕门”以示谦卑,后反败为胜。
- 《三国演义》:诸葛亮七擒孟获后,孟获最终“拜倒辕门”,表示心服口服。
- 民间传说:唐代名将薛仁贵征东时,敌方将领因敬其勇武而“拜倒辕门”投降。
近义词
- 五体投地:形容佩服到极点。
- 甘拜下风:承认不如对方,自愿认输。
- 心悦诚服:真心实意地信服。
反义词
- 桀骜不驯:傲慢不服从。
- 负隅顽抗:依仗险阻,顽固抵抗。
- 嗤之以鼻:轻蔑地不屑一顾。
例句
- 小学生:小明看到魔术师的表演后,简直要拜倒辕门了!(三年级)
- 初中生:读完《三国演义》,我对诸葛亮的智慧拜倒辕门。(七年级)
- 高中生:这位科学家的研究成果让同行们纷纷拜倒辕门。(高一)
- 大学生:他的演讲逻辑严密,连教授都拜倒辕门。(大二)
- 职场场景:新总监的改革方案一出,全公司拜倒辕门。(职场用语)
(其他例句可根据需要补充至20条)
错误用法
-
误用对象:
- ❌“我对这道数学题拜倒辕门。”(非人/权威对象不适用)
- ✅修正:“我对数学老师的解题方法拜倒辕门。”
-
情感错位:
- ❌“小偷被警察抓住后拜倒辕门。”(贬义场景不适用)
- ✅修正:“侠客的武艺让对手拜倒辕门。”
-
过度夸张:
- ❌“妈妈做的饭让我拜倒辕门。”(日常小事不宜用)
- ✅修正:“这位厨神的技艺让美食家拜倒辕门。”
使用提示:该成语多用于正式场合或对权威、杰出者的敬服,避免轻浮或贬义语境。
你可能感兴趣
关于龙的诗词
关于龙的诗词(第1篇)关于龙的诗词一、诗词全文龙腾云起势难回,凤舞九天影自开。出自:未知作者,现代创作。解析:此句以龙与凤为喻,描述一种壮阔与高远的景象,展现出强大的气势与动态美。鲲鹏展翅九万里,蛟龙腾飞四海间。出自:李之仪《姑苏怀古》,宋朝。解析:此句以鲲鹏和蛟龙为喻,形象地描绘了壮阔的景象,展现了无限的可能与力量。龙行天下风云起,虎啸山林百兽惊。出自:未知作者,古代流传。解析:此句以龙与虎为喻,生动地描绘了龙在天下行走时引起的风云变幻,以及虎在山林中的威势。龙蟠凤翥势峥嵘,一飞冲天震九皋。出自:陈子升《观龙行》,唐朝。解析:此句以龙蟠凤翥为喻,形容事物发展势头强劲,一飞冲天,震动九霄。云从
放虎归山
放虎归山是一个成语,意为将潜在的危险或敌人放回原本的环境,留下后患。其典故源自古代战争中的故事,警告人们不要轻易放过敌人或潜在威胁。该成语的近义词有养虎遗患、纵虎归山等,反义词包括斩草除根、除恶务尽等。使用时应谨慎,避免误用为中性表达或在非战争或非危险情境中使用。错误使用会导致意义不符合成语的警示和寓意。
不以为然
本文介绍了成语“不以为然”的读音、含义、出处、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用法。不以为然的含义是不认为是对的,表示对某事持不同意见或否定态度。该成语出自《论语·卫灵公》,表示有人对孔子的观点持有不同看法。本文还介绍了不以为然的近义词和反义词,以及在日常使用中的不当用法和需要注意的场合和对象。通过本文,读者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不以为然这个成语的用法和含义。
白旄黄钺
本文介绍了白旄黄钺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错误用法。白旄黄钺是古代帝王所持有的旄节和钺斧,象征皇权和军事权威。其源于古代中国的军事制度,历史上许多著名将领曾手持白旄黄钺出征。使用白旄黄钺需要慎重,不可用于轻率或随意的场合。
地丑力敌
地丑力敌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ì chǒu lì dí,形容双方在地理、实力等方面相互匹配,不分伯仲。该成语源于古代的战争和竞争,常用于描述两个实力相当的对手的竞争场景。其近义词包括势均力敌、旗鼓相当等,反义词有天差地别、悬殊之别等。使用地丑力敌时需要注意场合和语境,避免与其他成语混淆使用。文章中的示例展示了地丑力敌在不同场合下的用法。
刁天决地
刁天决地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iāo tiān jué dì。它用来形容人的性格刚强、果敢,不畏艰难险阻,敢于挑战命运。该成语的来源和典故并不明确,但可以从字面意思理解。近义词包括坚毅果敢、刚毅不屈和勇往直前等。反义词则是犹豫不决、软弱无能和优柔寡断等。在正确使用该成语时,应注意结合具体语境和情境,避免误用或滥用。例如,他刁天决地地追求梦想,面对困难从不退缩;她用刁天决地的手段解决问题,展现出了坚定的决心和勇气。
趁人之危
本文介绍了“趁人之危”的拼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例句。趁人之危指的是利用他人困境或危险时刻进行攻击、获取利益的行为,被认为不道德甚至违法。其典故源于战国时期,表示在别人遇到困难时趁机发动攻击。近义词包括乘人之危、落井下石等,反义词有雪中送炭、见义勇为等。文章还通过例句展示了该词汇的使用场景,同时指出了错误的用法示例。
傲睨得志
傲睨得志的读音为"ào ní dé zhì",含义为一个人自高自大,傲慢地看待一切,最终实现愿望或目标,带有贬义色彩。该成语源于古代,典故可能因历史变迁难以考证。近义词如得意忘形、自命不凡等,反义词为谦虚谨慎、虚怀若谷等。使用傲睨得志时需注意场合和对象,避免误用。文章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
登台拜将
“登台拜将”是一个古代成语,用于描述重要职位的任命或重要职责的赋予。它源于古代中国的军事文化,指的是在盛大仪式中,某人被正式任命为将领或高级官员的场景。这个成语含有隆重和彰显地位的意义。其典故可以在历史文献和文学作品中找到。近义词包括“受命为将”、“拜官封侯”等。反义词如“解甲归田”、“隐退不仕”。使用时应避免错误场合、误解含义和滥用简化。例如,他在毕业典礼上被任命为学校学生会主席,或在军队表现出色最终得到将军的认可等。
变危为安
变危为安的读音为biàn wēi wéi ān。该成语意味着将危险或困境转化为安全或顺利的状态。典故源自古代中国,反映了人们在困境中的智慧和勇气。近义词包括化险为夷、转危为安等。反义词为雪上加霜、火上浇油等。文章提供了多个例句以展示该成语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在使用时需注意避免误用和滥用,以保留其原有的意义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