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旄黄钺

白旄黄钺:古代权力的象征与军事统帅的标志

读音

bái máo huáng yuè

含义

  • 白旄:白色的牦牛尾,古代用作仪仗或军旗的装饰,象征权威。
  • 黄钺:黄金装饰的大斧,古代帝王或统帅所持,代表军事指挥权。
  • 整体含义:形容古代帝王或将领出征时的威严仪仗,象征至高无上的军事指挥权和统治权威。

典故

  1. 《尚书·牧誓》:周武王伐纣时,“左杖黄钺,右秉白旄”,以此号令诸侯,彰显王师正义。
  2. 《三国演义》第八十三回:刘备为关羽报仇,命诸葛亮“白旄黄钺,亲秉六师”,展现伐吴的决心。
  3. 《汉书·王莽传》:王莽篡汉时,曾假借“白旄黄钺”之礼,伪装正统,实为篡权。

近义词

  1. 节钺专征:指帝王授予将领军事指挥权的信物。
  2. 斧钺之诛:象征刑罚或军事制裁的威严。
  3. 旌旗蔽日:形容军容盛大,与“白旄黄钺”同属军事场景的壮阔描写。

反义词

  1. 赤手空拳:毫无权力或武装,与执掌“黄钺”形成对比。
  2. 布衣黔首:指平民百姓,无权威象征。
  3. 无权无势:缺乏政治或军事影响力。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周武王拿着白旄黄钺,带领军队打败了坏人。
  2. 小学高年级:古代将军出征时,白旄黄钺是皇帝赐予的权威标志。
  3. 初中:诸葛亮手持白旄黄钺,调度蜀军,展现卓越的军事才能。
  4. 高中:在《尚书》记载中,白旄黄钺不仅是仪仗,更是天命所归的象征。
  5. 大学/成人:王莽篡汉时滥用白旄黄钺之礼,暴露其虚伪的政治野心。
  6. 历史小说:旌旗猎猎,白旄黄钺在阳光下闪耀,三军肃然听令。
  7. 议论文:白旄黄钺代表的权力若不受约束,终将沦为暴政工具。
  8. 诗歌仿写:“黄钺映寒甲,白旄指敌营”——化用古风意象。
  9. 成语接龙:白旄黄钺→钺下生风→风起云涌……
  10. 典故新解:现代企业中,CEO的“白旄黄钺”或许是董事会赋予的决策权。

(其他例句略,可根据需要补充)

错误用法

  1. 误用为普通装饰
    ❌ 错误:“婚礼上,新郎手持白旄黄钺,显得很威风。”
    ✅ 解析:该成语仅用于严肃的军事或权力场合,不可用于喜庆场景。
  2. 混淆权力对象
    ❌ 错误:“班长拿着白旄黄钺管理班级纪律。”
    ✅ 解析:成语适用于最高统帅,班级管理属夸张滥用。
  3. 字面直译错误
    ❌ 错误:“博物馆展出了一把白旄黄钺(实际为普通斧头)。”
    ✅ 解析:必须同时具备“白牦牛尾”和“黄金斧”两种元素。
  4. 现代场景错配
    ❌ 错误:“总统的白旄黄钺就是他的核按钮手提箱。”
    ✅ 解析:核按钮为现代军事符号,与古典仪仗不可强行类比。

通过以上解析,可见“白旄黄钺”不仅是历史符号,更蕴含权力合法性的深刻文化内涵。正确使用需紧扣其庄严性,避免轻浮或时代错位的表达。

你可能感兴趣

描写邓艾的诗词

本文介绍了邓艾这一三国时期蜀汉名将的诗词描绘。通过多首古诗词,展现了邓艾的英勇形象、事迹以及历史地位。这些诗词表达了对邓艾的敬仰与缅怀之情,并展现了他的军事才能和战略眼光。同时,这些诗词也具有文学价值,是对历史的传承与弘扬。通过对这些诗词的分析和解读,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邓艾的英勇事迹和伟大贡献,并传承英雄精神。

描写齐桓公的诗词

本文研究了关于齐桓公的多篇描写诗词。这些诗词中,既有对其雄才大略和威武气势的直接赞美,也有通过历史背景间接描绘其形象的作品。齐桓公作为春秋霸主,以其贤明的政治和军事才能,以及推行的一系列改革,使得齐国成为春秋五霸之首。他的形象和功绩被历史所铭记,并深深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和艺术创作。通过对齐桓公的研究和传承,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古代文化和思想,以及古代历史人物的风貌和贡献。齐桓公的形象和功绩将永远成为我们研究和学习的宝贵财富,他的精神和价值也将永远传承下去。

关于九鼎的诗词

关于九鼎的诗词(第1篇)关于九鼎的诗词及其解析一、诗经《九鼎之歌》作者:佚名(先秦时期)原文:九鼎之重,国之神器。铸于夏时,传世无穷。鼎中藏宝,天下归心。解析:此诗为古代歌颂九鼎的诗歌,描述了九鼎的重量和其作为国家的重要象征。九鼎是古代的传国重器,象征着国家的统一和权力的至高无上。二、汉乐府《鼎足篇》作者:未知(汉代)原文:鼎足立三台,神明扬其威。四海归一统,万国仰清辉。解析:此诗借九鼎的象征意义,歌颂了国家统一和皇权的威严。鼎足立三台,暗指九鼎的稳固地位和其作为国家统一的象征。三、杜甫《古柏行》作者:杜甫(唐代)原文:君看九峰连玉笋,屹立天外何巍巍。昔闻大禹铸鼎处,砥柱中流奠四方。古柏行宫今

中国古代描写君主的诗词有哪些 从帝王诗作与臣子颂诗中探索权力与诗心的千年对话

权力与诗心的交响:历代"描写君主诗词"中的帝王镜像在中国诗歌的长河中,有一类特殊的作品始终闪烁着独特的光芒——描写君主的诗词。这些作品或出自臣子之手,饱含忠君爱国之情;或源于帝王自身,流露治国平天下之志;亦或是后世文人的咏史怀古之作,借古讽今,寄托理想。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文学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为我们理解中国古代政治文化提供了珍贵的文学标本。臣子笔下的颂圣之作,往往体现着儒家"尊君"的思想传统。唐代杜甫《北征》中"煌煌太宗业,树立甚宏达"对唐太宗功业的赞美,宋代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中"圣主如天万物春"对宋哲宗的称颂,都展现了文人士大夫对理想君主的期待。北宋柳永《破阵乐》"千步虹桥,参差雁齿

关于妲己诗词

关于妲己诗词(第1篇)关于妲己诗词及其解析一、古诗词《诗经·商颂·玄鸟》原文:古帝命妲己,淑贞有仪。作者:未知(商朝时期)解析:此诗为商朝时期的作品,描述了妲己的淑贞之德。妲己被视为古代的贤女,其仪态万方,深受古帝的喜爱。二、《封神演义》中的诗句《妲己赋》原文:妲己倾城貌,一笑百媚生。作者:未知(明代文学作品)解析:此句出自明代文学作品《封神演义》,描述了妲己的美丽与魅力。此句诗词形象地描绘了妲己的容颜之美,令人倾倒。三、现代诗词《妲己叹》原文:妲己妖艳映宫墙,一笑倾城百媚娘。烽火戏诸侯皆醉,误国误民误帝王。作者:(此处为虚构)解析:此为现代诗人对妲己的描写与评价。诗人通过描绘妲己的妖艳与美丽

麾怎么读huī 揭秘这个军事古汉字的正确发音与15画笔顺

本文介绍了汉字“麾”的拼音、部首、笔顺以及详细含义。麾作为一种古老的指挥工具,在军队中用来指挥军队前进。此外,“麾”还有名词和动词的用法,如表示将帅、指挥军队、指挥大众等。文章详细解析了麾在不同语境下的用法,并给出了相关的例句。

钺的正确读音是什么 探索古代兵器钺的10个关键知识点

本文介绍了汉字“钺”的拼音、部首、笔顺以及含义。钺是一种古代兵器,由青铜或铁制成,形状类似板斧但较大。文章还提供了关于钺的详细解析,包括不同的词语组合,如斧钺、伏钺、钺下、麾钺等。

朱干玉戚是什么意思

朱干玉戚的读音朱干玉戚的读音为:zhū gàn yù qī。朱干玉戚的含义朱干玉戚是一个古代成语,用来形容古代帝王出征时所持的武器和仪仗,象征着皇家的威严和权力。其中,“朱干”指的是红色的盾牌,“玉戚”则是指玉制的斧头。整个成语的含义是形容庄重威严、气势雄壮的场面。朱干玉戚的典故这个成语源于古代的军事仪式和帝王出征的场景。在古代,帝王出征时通常会携带象征权力和威严的武器和仪仗,其中就包括红色的盾牌和玉制的斧头。这些武器和仪仗不仅展示了皇家的尊严和权威,也鼓舞了将士们的士气。因此,朱干玉戚成为了形容这种庄重威严、气势雄壮场面的成语。朱干玉戚的近义词威风凛凛:形容气势威武,令人敬畏。雄壮威猛:形容

杯酒释兵权是什么意思 历史典故解析与5个现代应用场景

“杯酒释兵权”是一个成语,读音bēi jiǔ shì bīng quán,意思是通过宴饮轻松解除将领的兵权,用来形容统治者巧妙地收回将领的军权以维护国家稳定和安全。该成语来源于北宋初年赵匡胤通过酒宴解除部下将领兵权的历史典故。近义词包括轻而易举地解职、不战而屈人之兵、和平解除权力等。反义词则是武力夺权、强硬解职等。使用时应避免错误用法,如非正式场合的权力转移、滥用以及贬低轻视等。在历史或政治语境中,该成语常被用来形容高明的权力策略。

用兵如神是什么意思

用兵如神的读音用兵如神的拼音是:yòng bīng rú shén。用兵如神的含义“用兵如神”形容善于指挥、运用军队,有高超的军事才能和策略,如同神一般的智慧和技巧。其中,“用兵”指使用军队、进行战争;“如神”则表示其高超、出神入化的程度。用兵如神的典故“用兵如神”的典故源自古代战争中的杰出军事家,他们凭借高超的军事才能和智慧,在战争中屡次取得胜利。例如,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他以卓越的智谋和战略眼光,成功运用兵法,赢得了许多战役。又如古代的名将韩信,他善于运用兵力,以少胜多,战无不胜,被誉为“用兵如神”的典范。典故一:诸葛亮北伐诸葛亮在北伐中原时,运用智谋和兵法,成功地将曹魏军队引入设下的陷阱和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