瞓面盎背

瞓面盎背

读音

瞓面盎背:fú miàn àng bèi

含义

  • :通“俯”,低头、俯身。
  • :面部、面容。
  • :充盈、饱满。
  • :背部、后背。

整体含义:形容一个人道德修养深厚,内心充实,外在表现也显得庄重、温和。通常指君子内外兼修,德行深厚,使人一见便心生敬意。

典故

  1. 《孟子·尽心上》
    “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睟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孟子认为,君子的德行植根于心,外在表现自然流露,面容温和,背部挺拔,举止从容。
  2. 《礼记·大学》
    “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
    虽然未直接提到“瞓面盎背”,但同样强调德行对个人气质的影响。
  3. 宋代朱熹注解
    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解释“盎背”为“德盛而形于外”,强调内在修养与外在表现的统一。

近义词

  1. 德高望重:品德高尚,声望很高。
  2. 温文尔雅:态度温和,举止文雅。
  3. 器宇轩昂:形容人精神饱满,气度不凡。
  4. 内圣外王:内心修养极高,外在表现卓越。
  5. 文质彬彬:既有文采,又有质朴的品德。

反义词

  1. 面目可憎:相貌丑陋,令人厌恶。
  2. 獐头鼠目:形容人相貌猥琐,举止鬼祟。
  3. 心术不正:内心邪恶,品行不端。
  4. 道貌岸然:表面正经,实则虚伪。
  5. 形销骨立:形容人瘦弱不堪,毫无精神。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

    • 老师总是面带微笑,看起来就像“瞓面盎背”的君子。
    • 爷爷虽然年纪大了,但精神很好,真是“瞓面盎背”。
  2. 小学高年级

    • 校长讲话时神态庄重,给人一种“瞓面盎背”的感觉。
    • 这位书法家不仅字写得好,气质也像“瞓面盎背”的古人。
  3. 初中

    • 他的言行举止处处体现“瞓面盎背”的君子风范。
    • 古代圣贤如孔子、孟子,都是“瞓面盎背”的代表。
  4. 高中

    • 真正的修养不仅是外在的礼仪,更要做到“瞓面盎背”的境界。
    • 他的文章充满智慧,人也如“瞓面盎背”般令人敬重。
  5. 大学及以上

    • 儒家强调“瞓面盎背”,正是对内外兼修的追求。
    • 在浮躁的社会中,能保持“瞓面盎背”的人越来越少。

错误用法

  1. 形容外貌而非气质

    • ❌ 错误:他长得高大英俊,真是“瞓面盎背”。
    • ✅ 正确:他待人谦和,举止得体,颇有“瞓面盎背”之风。
  2. 用于贬义或讽刺

    • ❌ 错误:他装出一副“瞓面盎背”的样子,其实内心虚伪。
    • ✅ 正确:真正的君子无需伪装,自然“瞓面盎背”。
  3. 形容动物或物体

    • ❌ 错误:这只猫坐姿端正,像“瞓面盎背”一样。
    • ✅ 正确:该成语仅用于形容人的德行与气质。
  4. 与“道貌岸然”混淆

    • ❌ 错误:他表面“瞓面盎背”,背地里却做坏事。
    • ✅ 正确:“瞓面盎背”强调内外一致,不可用于虚伪之人。
  5. 滥用成语

    • ❌ 错误:他吃饭时姿势端正,真是“瞓面盎背”。
    • ✅ 正确:该成语强调德行深厚,而非单纯的外在表现。
瞓面盎背.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你可能感兴趣

描写赞美别人的诗词

本文介绍了多首赞美他人的古诗词,包括《诗经·国风·周南·汉广》、《赠从弟》、《七绝·赠友人》等。这些诗词以景起兴或直接赞美人物品行与才貌,体现了对美好品质的追求和赞美之情。文章还对这些诗词进行了详细解析,展示了诗人对他人美好品质的崇高敬意。这些赞美他人的古诗词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是对人性之美的颂扬,传达了人们对美好品质的向往与敬仰。

关于描写儒雅的诗词

本篇文章主要介绍了关于描写儒雅的诗词的内容。这些诗词从不同的角度和情境中展现了儒雅的风度和气质。通过描写古代文人的生活环境和情趣、自然景观以及内在的道德修养,展示了儒士的优雅风范。文章中提到了多首古诗词及其全文、作者、朝代和解析,以展示儒雅之风的魅力。这些诗词不仅具有审美价值,更是理解古代文化和思想的重要途径。通过细读这些诗词,我们能感受到中国传统文人的高尚品质和审美追求。

关于平衡的诗词

关于平衡的诗词(第1篇)关于平衡的诗词,自古以来在中华文化中有着丰富的体现。以下是根据“关于平衡”这一主题精心挑选的几首古诗词,每首诗均附有全文、作者、朝代以及解析。一、古诗《中庸章句序》作者:朱熹(宋)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此诗为宋代理学家朱熹所作,体现了道家思想中关于平衡的观念。强调了人与自然、内心与外在的和谐平衡。二、词《青玉案·元夕》作者:辛弃疾(宋)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表里相济

表里相济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iǎo lǐ xiāng jì,形容人的言行举止内外一致,表里如一。最早源于《左传》等古代典籍,有一个关于春秋时期晋国大夫叔向的典故。近义词有内外一致、表里如一、内外兼修等,反义词为表里不一、内外有别。使用时应注重其内在真实含义和价值,避免误解和滥用。例句展示了表里相济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

果行育德

“果行育德”是一个强调个人品行和道德修养的成语,读音为guǒ xíng yù dé。它源自《周易》,意味着行为正直,以德行为人师表。该成语包含“果行”和“育德”两个部分,分别指行为果决、行动有成和培育德行、以德化人。果行育德也有其典故、近义词和反义词。该成语在描述人的品行时非常常用,并且有许多例句。然而,需要避免在评价一个人时错误地用于形容其外表或物质成就,或在无关语境中混淆使用。正确理解和运用“果行育德”,应注重品德的培养,在教育或培训中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方言矩行

方言矩行读作fāng yán jǔ háng,指地方语言在表达和应用时需遵循一定规范和规矩。源于古代礼仪规范,该成语强调语言规范与地方文化传承的重要性。近义词有规范有序、井然有序等,反义词有杂乱无章、放荡不羁等。运用时需避免误用为贬义、用词不当和与其他成语混淆。例句展示了在日常生活中遵循方言矩行的原则。

德充符 读后感

德充符 读后感(第1篇)德充符 读后感要简述读物基本信息与个人初印象。《德充符》作为一本古代哲学著作,其深邃的哲理和独特的文学风格,初次翻阅便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书中以寓言的形式,探讨了道德与外在形象的关系,以及个体如何在社会中保持真实的自我。初读时,最吸引我的点是书中对道德的深刻剖析。通过一个个生动的寓言故事,我感受到了道德的力量和它对个体行为的影响。书中的人物形象虽然简单,但他们的行为和选择却深刻地反映了道德的复杂性。《德充符》的主要内容是关于道德的哲学探讨。书中通过一系列的寓言故事,描绘了人们在面对道德抉择时的内心挣扎和外在表现。这些故事虽然背景简单,但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例如,书中描

德容兼备

德容兼备是一个成语,意指品德和容貌都出色的人。这个成语最早源于古代文献,常用来形容女性的美好品质和美丽外表。德容兼备的人不仅外表出众,内心也善良、正直,因此深受人们的喜爱和尊敬。其近义词有德貌双全、才貌双全、淑质英才、德艺双馨等。反义词为丑陋无德、才疏德薄。在使用时需注意语境和对象的选择,避免不当使用。总的来说,德容兼备是一种令人钦佩的品质,值得人们尊重和效仿。

内圣外王是什么意思

内圣外王是一个成语,意指个人内在拥有圣洁品德和道德极致,同时在社会行为中展现王者般的智慧和德行。其源自古代中国的儒家思想,强调内在修养和外在行为的重要性。内圣外王也指具有高尚道德情操和治理天下能力的人。近义词包括道德高尚、德才兼备等,反义词则是卑鄙无耻、寡廉鲜耻等。使用该成语时需注意其含义和用法,避免误用。文章详细解释了内圣外王的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错误用法,并提供了例句以更好地理解该成语。

迁善去恶是什么意思

迁善去恶是指人应向好的方向发展,摒弃不良行为和思想,强调个人自我完善和道德修养的重要性。这一成语最早出自《周易·坤》,其典故和多位名人的名言都强调了改正错误、追求更高道德境界的必要性。迁善去恶的近义词包括改过自新、弃旧图新等,反义词则是固步自封、恶习难改等。使用此成语时需注意避免与贬义词语混淆,并理解其内在含义为思想上的改变和行为上的修正。错误的使用方式包括将其与贬义词语混用,或者忽略其内在修养和道德境界的提高的强调。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