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矩行

方言矩行:言行规范的古老智慧

读音

fāng yán jǔ xíng

含义

  • :规矩、准则
  • :言语、说话
  • :规矩、法度
  • :行为、举止

整体含义:指言语和行为都严格遵守规矩,形容人言行端正,合乎礼仪规范。

典故

  1. 《论语·雍也》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孔子强调君子应当广泛学习,并用礼仪约束自己,这与“方言矩行”的内涵一致。
  2. 《荀子·劝学》
    “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荀子认为君子应选择良好的环境,结交正直之人,以规范自己的言行。
  3. 《礼记·曲礼》
    “礼不逾节,不侵侮,不好狎。”
    古代礼仪要求人们言行有度,不可逾越规矩,体现了“方言矩行”的精神。

近义词

  1. 循规蹈矩:严格遵守规矩,不越雷池一步。
  2. 谨言慎行:说话小心,行为谨慎。
  3. 规行矩步:行为端正,合乎礼仪。
  4. 言行一致:说话和行动保持一致,不虚伪。

反义词

  1. 放荡不羁:行为放纵,不受约束。
  2. 肆无忌惮:毫无顾忌,任意妄为。
  3. 言行不一:说的和做的不一致,虚伪。
  4. 不拘小节:不注重细节,行为随意。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

    • 小明在课堂上总是坐得端正,老师夸他“方言矩行”。
    • 我们要向故事里的好孩子学习,做到“方言矩行”。
  2. 小学高年级

    • 作为班长,小红不仅成绩优秀,而且“方言矩行”,是大家的榜样。
    • 古人讲究“方言矩行”,我们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3. 初中

    • 在公共场合,我们应该“方言矩行”,展现良好的教养。
    • 他的“方言矩行”赢得了长辈们的赞赏。
  4. 高中及以上

    • 在职场中,“方言矩行”能帮助你建立良好的职业形象。
    • 真正的修养不仅体现在学识上,更在于日常的“方言矩行”。

错误用法

  1. 误用为“方言”的本义

    • ❌ 错误例句:“他说话带着浓重的方言矩行。”(混淆了“方言”和“方言矩行”)
    • ✅ 正确用法:“他言行得体,堪称方言矩行。”
  2. 误用为“行为随意”

    • ❌ 错误例句:“他性格豪放,方言矩行。”(与成语含义相反)
    • ✅ 正确用法:“他性格豪放,不拘小节。”
  3. 误用为“言行不一”

    • ❌ 错误例句:“他嘴上说得好听,实际上方言矩行。”(逻辑矛盾)
    • ✅ 正确用法:“他嘴上说得好听,实际上言行不一。”

“方言矩行”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为人处世的智慧。它提醒我们,无论在什么场合,都应谨守本分,言行得体,做一个有修养的人。

方言矩行.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你可能感兴趣

方领圆冠

方领圆冠是一个成语,读音为fāng lǐng yuán guān。它形容人的风度翩翩、气度不凡,常用来描绘文人的风范或士大夫的仪表。这一成语最早出自《礼记·儒行》,在古代被视为文人的标志。其近义词包括风度翩翩、仪态万方等,反义词包括粗俗不堪、俗不可耐等。使用该成语时,需根据特定的文化或文学背景及语境情境来恰当使用,避免产生误解或不当的描述。文章中还详细阐述了方领圆冠的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错误用法等。

规言矩步

规言矩步是一个成语,读音为guī yán jǔ bù。它用于形容人的言行举止非常规矩、端正,符合规范和礼仪。规言矩步的出处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礼仪文化。这个成语用来形容那些在言行举止上非常规矩、得体的人。其近义词包括循规蹈矩、举止端庄、恭敬有礼、严肃认真等。反义词包括放荡不羁、轻浮放肆、不拘小节等。在正确使用规言矩步的同时,要避免过度使用或滥用,尤其是在不恰当的场合不要误用。例如,在描述一个人总是言行得体、举止庄重时可以使用此成语。

不成体统

“不成体统”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事物缺乏规矩和秩序,行为或状态不合规范。其源于古代军队行军中军容不整的情况,后扩展到其他领域。该成语含义是强调缺乏秩序和规范,给人以混乱、不庄重的感觉。其近义词包括杂乱无章、秩序混乱等,反义词则是井然有序、规范得体等。在使用时需要根据具体语境进行判断和选择。文章提供了“不成体统”的典故、含义、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示例。

出门合辙

“出门合辙”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hū mén hé zhé。其含义是比喻言行、行动等符合所定之规矩,形容做事有条不紊,遵循规则和常规。该成语可能源于古代的马车时代,描述车轮轨迹与车辙相吻合的情景。其近义词包括循规蹈矩、井然有序等,反义词为离经叛道等。该成语可以用于形容做事有条不紊的人或事物。但在使用过程中需注意避免错误用法,如形容不合规矩的事物或行为,以及在语境中过于生硬或牵强的运用。恰当使用“出门合辙”需要结合具体语境。

少条失教是什么意思

“少条失教”是一个成语,意指人缺乏条理、教养和礼仪规范,行为举止不符合社会规范或礼仪要求。这个成语源于对儿童教育的重视和对礼仪规矩的推崇。其典故并不明确,但可能源于古代社会对个人行为规范的要求。该成语的近义词包括缺乏教养、举止轻浮等,反义词则是知书达礼、温文尔雅等。使用时需注意语境和语气的恰当性,仅在确实符合其含义的情境下使用,避免滥用或给人过于严厉的印象。该成语在描述人的言行举止失态、不合礼仪规范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

矩步方行

“矩步方行”是一个成语,形容人言行稳重,步履规矩。源自古代礼仪规范,常见于描述官员或士人的风度。其近义词包括步履端庄、举止得体等,反义词为轻举妄动、举止轻浮等。使用该成语时需注意场合和避免与贬义词混淆。文章详细解释了该成语的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错误用法。

貌是心非是什么意思

“貌是心非”是一个成语,形容人的言行与内心不一致,表面和内心存在矛盾或差异。其含义为外貌看似如此,但内心并非如此。典故源于古代文学作品或历史故事,用以批评虚伪行为。近义词包括表里不一、口是心非、伪善等。反义词为表里如一、言行一致、真诚等。该成语适用于明显或严重的言行不一致情况,使用时应避免滥用,要在正确的语境中使用,以准确表达人的内心矛盾或差异。例句展示了貌是心非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礼为情貌是什么意思

“礼为情貌”是一个成语,意味着礼仪礼节是内心情感的外在表现。它强调人的外在行为和内在情感应一致,人的言行应真实反映其内心情感。源自古代中国的礼仪文化,该成语强调了遵循礼仪的重要性,并提醒人们展现真实的情感和态度。近义词包括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和真诚待人,反义词则是虚情假意、矫揉造作和表里不一。在社交场合中,正确使用“礼为情貌”这一成语,注重真诚待人,能够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需避免贬义语境的误用和滥用的空洞客套话,重视其内在含义和价值。

瓜田李下

成语“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的读音为guā tián bù nà lǚ,lǐ xià bù zhèng guān。这句成语的意思是,在特定场合下为避免误解或嫌疑,应注意言行举止。其源于古代的礼仪和道德规范,强调在易引发联想的场合需谨慎。近义词有“避嫌守义”、“自重自爱”、“谨言慎行”,反义词则是“肆无忌惮”、“放荡不羁”。使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语境和对象,避免错误用法。在职场、公共场合等敏感场合中,应遵守公共秩序和道德规范,注意言行,真正做到“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附上罔下

本文介绍了成语“附上罔下”的读音、含义、出处及典故。该成语用来形容人说话或做事时,外表看起来很诚恳,但实际上心口不一,或做事不负责任、不诚实。文章还提供了该成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并通过例句展示了其用法。同时,也指出了在使用该成语时需要注意避免的错误用法。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