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领圆冠:传统与规范的象征
读音
fāng lǐng yuán guān
含义
- 方领:方形的衣领,象征端正、规矩。
- 圆冠:圆形的帽子,代表儒雅、礼仪。
- 整体含义:形容古代儒者的服饰,后比喻合乎礼仪规范的言行举止,也指代儒生或读书人。
典故
- 《后汉书·马援传》:
“方领矩步者,皆委之而走。” 这里的“方领”指儒者的服饰,形容他们行走时规矩端正。 - 《晋书·舆服志》:
“方领圆冠,以表儒者之容。” 说明这种服饰是儒生的标志。 - 唐代诗歌中的运用:
许多唐诗以“方领圆冠”代指读书人,如“方领圆冠集凤池”(形容文士云集)。
近义词
- 矩步方行:形容人行走端正,举止规矩。
- 彬彬有礼: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
- 儒雅风流:指人既有学问又有风度。
反义词
- 放荡不羁:形容行为不受约束,恣意妄为。
- 不修边幅:指人不注重仪表,衣着邋遢。
- 粗鄙无文:形容人言行粗俗,缺乏教养。
例句
-
小学低年级:
- 老师教导我们要像古代的“方领圆冠”一样,做个懂礼貌的好孩子。
- 他走路端正,像个小儒生,真是“方领圆冠”。
-
小学高年级:
- 这位学者谈吐优雅,颇有“方领圆冠”之风。
- 古代读书人讲究“方领圆冠”,现代学生也要注重礼仪。
-
初中:
- 他虽年轻,但言行举止颇有“方领圆冠”的儒雅气质。
- 在正式场合,我们应该像“方领圆冠”一样,保持庄重。
-
高中及以上:
- 他的文章引经据典,风格严谨,堪称“方领圆冠”之作。
- 真正的学者不仅学问深厚,更要有“方领圆冠”的修养。
错误用法
-
形容现代服装:
- ❌ 错误:“他今天穿了西装,真是方领圆冠。”
- ✅ 正确:“方领圆冠”特指古代儒者服饰,不适用于现代服装。
-
形容随意行为:
- ❌ 错误:“他打球时动作潇洒,很有方领圆冠的感觉。”
- ✅ 正确:该成语强调规矩端正,不能形容自由随性的行为。
-
用于贬义:
- ❌ 错误:“他太死板了,整天方领圆冠的。”
- ✅ 正确:该成语含褒义,不宜用于批评他人过于拘谨。
“方领圆冠”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中华文化中礼仪规范的象征。正确使用它,既能展现语言之美,也能传承传统文化的精髓。
你可能感兴趣
掌握汉字"儒"的正确读音、笔顺和16种含义解析
本文介绍了“儒”字的拼音、部首、笔顺等基本信息,详细解释了儒的含义,包括旧时泛指读书人、儒家学说、儒者的作用和儒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等。同时,也介绍了儒的其他含义,如术士、学者或读书人的称呼等。文章还探讨了儒与懦弱、愚昧等词语的区别和联系。
一年级描写家训的古诗词
一年级描写家训的古诗词(第1篇)家训乃传统家族传承的重要载体,也是古时家庭教育中极为关键的一部分。下面根据您给出的主题,创作一篇以一年级描述家训为主题的古诗词以及解读:文章标题:家训传承,润物细无声一、《家训铭》朝代:唐作者:无名氏诗词全文:家训如灯明又清,子规声里映月明。勤学俭用惜福缘,礼让温恭扬善名。慎言笃行仁德广,笃诚忠厚子孙荣。父慈子孝家庭和,百事兴旺永太平。解析:这首《家训铭》为古代一家庭家传的训言。它描绘了家庭中的光明、教育子女的方法、品行的要求及家庭的和谐等元素。家训如同明亮的灯,为子女指引正确的道路,使得子女在规范与道德中成长。这首诗词主要描述了勤学节俭、礼让温恭的优良传统以及
不成体统
“不成体统”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事物缺乏规矩和秩序,行为或状态不合规范。其源于古代军队行军中军容不整的情况,后扩展到其他领域。该成语含义是强调缺乏秩序和规范,给人以混乱、不庄重的感觉。其近义词包括杂乱无章、秩序混乱等,反义词则是井然有序、规范得体等。在使用时需要根据具体语境进行判断和选择。文章提供了“不成体统”的典故、含义、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示例。
不识高低
不识高低是一个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人做事或说话不知深浅缓急、缺乏判断力。该成语没有明确的典故,但常用来形容对形势缺乏正确认识和判断的行为。不识高低的近义词包括不知深浅、盲目冒进等,反义词为明察秋毫、精明能干等。在使用不识高低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其语境和搭配的词语,避免滥用和误用。错误用法包括滥用场合、误用对象和与贬义词语搭配使用。
正经八板是什么意思
正经八板的读音读音:zhèng jīng bā bǎn标注拼音:zhèng(第四声),jīng(第一声),bā(第一声),bǎn(第三声)正经八板的含义“正经八板”是一个汉语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事物或人的行为态度十分严谨、正规、规矩。这个词用来强调一种严肃、庄重、正式的态度或方式,有时也带有一些古板、刻板的意味。正经八板的典故“正经八板”这个成语的来源并不十分明确,可能源自于古代的礼仪规范或者某些特定的文化传统。在古代,人们对于礼仪和规矩的要求非常严格,因此“正经八板”这个词语可能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此外,这个成语也可能与某些特定的历史事件或人物有关,但目前没有确凿的证据可以证明这一点。正
汉官威仪
汉官威仪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古代官员的庄重威严和礼仪制度。其源于汉朝的官制和礼仪制度,强调官员的尊贵和礼仪规范。汉官威仪的读音为hàn guān wēi yí。该成语可以形容官员在正式场合的形象,彰显其权威和地位。其近义词包括官威赫赫、庄重肃穆等,反义词则为轻浮失态、草率从事等。使用时应避免在非正式场合、贬义语境或现代语境不符合的情况下使用。文章中描述了汉官威仪的历史背景、含义、用法及注意事项。
周规折矩是什么意思
周规折矩的读音周规折矩的读音为:zhōu guī zhé jǔ,其中zhōu是第一声,guī是第一声,zhé是第二声,jǔ是第三声。周规折矩的含义周规折矩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为“周全的规矩”,形容人行为举止规范、有度,遵守一定的规矩和礼仪。具体来说,它指的是在处理事情时,遵循一定的规则和原则,不偏不倚,恰到好处。这个成语强调了人们在行为上应该遵循一定的规范和标准,以达到和谐、有序的目的。周规折矩的典故周规折矩这个成语的典故来源于古代的礼仪制度。在古代中国,礼仪制度非常重要,人们的行为举止都要遵循一定的规矩和礼仪。周规折矩这个成语最早可以追溯到《周礼》这本书中,它详细描述了当时社会各个方面的规矩
迭矩重规
“迭矩重规”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事物间相互重叠、对应,如同规矩一般严谨整齐。该成语源于古代建筑和规划,强调事物的规律性和一致性。近义词有井然有序、整齐划一等。反义词为杂乱无章、参差不齐等。使用时应避免错误语境,如形容随意、杂乱的事物。在正确的语境下使用可以更好地表达事物之间的协调和规律性。该成语常见于描述建筑、乐队的配合、公司的管理、交通规划等方面,展现事物的有序性和协调性。
规言矩步
规言矩步是一个成语,读音为guī yán jǔ bù。它用于形容人的言行举止非常规矩、端正,符合规范和礼仪。规言矩步的出处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礼仪文化。这个成语用来形容那些在言行举止上非常规矩、得体的人。其近义词包括循规蹈矩、举止端庄、恭敬有礼、严肃认真等。反义词包括放荡不羁、轻浮放肆、不拘小节等。在正确使用规言矩步的同时,要避免过度使用或滥用,尤其是在不恰当的场合不要误用。例如,在描述一个人总是言行得体、举止庄重时可以使用此成语。
蹈规循矩
本文介绍了成语“蹈规循矩”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以及反义词。该成语指遵循一定的规则和标准行事,强调按照既定的规范和准则行事,不偏不倚,不违背常规。文章还提供了该成语的例句以及错误用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该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