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马后炮
读音
fàng mǎ hòu pào
含义
“放马后炮”是一个常用的汉语成语,由“放”“马”“后”“炮”四个字组成。
- 放:发射、发出。
- 马后炮:原指象棋术语,指马走到对方将(帅)的后面,再用炮攻击,使对方难以防守。后来比喻事后才采取行动或发表意见,但已无实际作用。
整体含义:比喻事情已经发生或结束,才提出意见或采取行动,但为时已晚,无法改变结果。
典故
- 象棋起源说:
该成语最早源于中国象棋的战术。在象棋中,“马后炮”是一种有效的攻击手段,即马走到对方将(帅)的后面,再用炮攻击,使对方难以躲避。由于这种战术往往是在局势已定后才发挥作用,因此引申为“事后才采取行动”。 - 历史故事:
相传古代有一位将军在战场上犹豫不决,未能及时出兵,导致敌军逃脱。事后,他的谋士才提出建议,将军懊恼地说:“你这是放马后炮!”从此,这个说法流传开来,形容事后才发表意见的行为。
近义词
- 事后诸葛亮:比喻事情发生后才表现出聪明才智,但已无济于事。
- 亡羊补牢:虽然也有补救的意思,但更强调及时改正错误,而非单纯的事后批评。
- 秋后算账:指事后追究责任,但通常带有报复意味。
反义词
- 未雨绸缪:比喻事先做好准备,防患于未然。
- 防患未然:在问题发生前就采取措施预防。
- 先发制人:主动出击,抢占先机。
例句
-
小学低年级:
- 比赛都输了,你才说该怎么踢球,这不是放马后炮吗?
- 妈妈批评我:“作业写完了才想起要检查,真是放马后炮!”
-
小学高年级:
- 考试结束了,小明才说这道题应该怎么做,真是放马后炮。
- 老师提醒我们:“平时不努力,考试后才后悔,就是放马后炮。”
-
初中:
- 公司项目失败了,经理才提出改进方案,大家都觉得他在放马后炮。
- 他在会议上总是事后才发表意见,典型的放马后炮。
-
高中及以上:
- 政策实施后问题频出,专家们才开始讨论可行性,简直是放马后炮。
- 历史教训告诉我们,放马后炮的决策往往无法挽回损失。
错误用法
-
用于褒义:
- ❌ 他总是在关键时刻放马后炮,帮了大忙。(错误,成语本身带有贬义)
- ✅ 他总是在关键时刻提出有效建议,帮了大忙。(正确)
-
用于事前建议:
- ❌ 我们应该放马后炮,提前做好准备。(矛盾,成语指事后行为)
- ✅ 我们应该未雨绸缪,提前做好准备。(正确)
-
用于即时行动:
- ❌ 他立刻放马后炮,解决了问题。(错误,成语指事后行为)
- ✅ 他立刻采取行动,解决了问题。(正确)
“放马后炮”通常带有批评意味,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误用。
你可能感兴趣
马后炮是什么意思
马后炮的读音为mǎ hòu pào,意为事情发生或结束后再提出意见或建议的行为,常带有讽刺意味。其典故源于古代战争中的滞后战术,逐渐演变成成语。近义词包括事后诸葛亮、事后之见等,反义词为先见之明、未卜先知等。马后炮的例句展示其在不同情境下的使用。然而,马后炮的错误用法表现为滥用场合、无意义重复他人观点和忽视实际情况盲目跟风评论等。因此,在使用马后炮这一成语时,应注意其语境和含义,避免误解和错误使用。
退有后言是什么意思
退有后言的读音读音:tuì yǒu hòu yán标注拼音:tuì-yǒu-hòu-yán退有后言的含义“退有后言”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先前的行为或决策已经完成,但后来却有人发表了不同的意见或批评。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在行动后,却有人提出异议或批评,或者指某人在事情发生后,对之前的决策或行为发表了不同的看法或意见。退有后言的典故该成语典故源于古代,具体出处已不可考。但可以推测,这个成语可能源于人们在处理事情时,往往会有不同的看法和意见,而“退有后言”则形容了这种在事情发生后,才发表不同意见的情况。这种行为往往会引起人们的反感或不满,因此这个成语也被用来形容那些在事情发生后发表负面意见的人。
防患未然
“防患于未然”是一个成语,读音为fáng huàn yú wèi rán,意味着在事情发生前做好预防和准备,以避免潜在的危险或问题。这个成语强调预防意识的重要性,并体现了古代智慧和经验。其典故源于自然现象和历史事件的观察总结。近义词包括未雨绸缪、预防为主等。反义词则包括临渴掘井、亡羊补牢等。在实际应用中,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做到防患于未然,例如在自然灾害、数据安全、安全检查等方面。错误用法是在已经发生问题后才想起预防,或误解其含义和过度解读。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个成语。
亡羊补牢
补牢顾犬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ǔ láo gù quǎn。该成语源自古代农耕社会的狗和家畜保护情境,意指在出现问题或损失后,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并关注预防其他相关问题。补牢顾犬也常用来比喻亡羊补牢,强调防患于未然的重要性。其近义词包括亡羊补牢、防患未然等,反义词则为亡羊得牛、坐视不救等。在使用补牢顾犬这一成语时,需要注意其含义和适用场景,避免与无关语境搭配使用或滥用成语。文章还提供了多个例句以展示该成语的正确用法和错误用法示例。
杜隙防微
杜隙防微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ù xì fáng wēi。它的含义是预防在先,杜绝隐患,不使小事变成大事,强调预防的重要性。这个成语并没有明确的典故,但从字面上理解就是要在事情发生前采取措施预防和避免可能出现的隐患和问题。杜隙防微的近义词有防患未然、未雨绸缪、防微杜渐等。反义词包括临渴掘井、亡羊补牢和坐视不救。在日常工作、生活和企业管理中,杜隙防微都非常重要。然而,在使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避免不当场合使用、与其他词语混淆以及不规范表达方式等错误用法。
防微虑远
防微虑远是一个成语,读音为fáng wēi lǜ yuǎn,指在事情还处于微小阶段时就预见到其可能带来的长远影响,并提前采取措施预防或应对。这个成语强调敏锐洞察和预见性,以及在初期采取行动的重要性。其典故并不明确,但体现了古人对于预防和远见的智慧。防微虑远的近义词有未雨绸缪、防患未然和预知先觉等,反义词包括临渴掘井和亡羊补牢等。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具备防微虑远的思维非常重要。在使用该成语时,应注意避免与其不恰当搭配或使用在其他语境中的错误。
防微杜衅
防微杜衅是一个成语,指在事情刚刚露出苗头时就预防其发展,杜绝其发生,以避免造成更大的危害或损失。该成语源于古代的军事思想,强调在战争中要时刻警惕小矛盾的积累并及时解决,避免战争的爆发。防微杜衅的近义词有防患未然、未雨绸缪等,反义词包括亡羊补牢、临渴掘井等。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应该注意细节,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做到防微杜衅,确保安全。同时,该成语也强调了从小事做起,从源头上防止问题的发生,以实现真正的预防。
防芽遏萌
防芽遏萌是一个成语,读音fáng yá è méng,意指在事物刚刚萌芽时采取措施防止其发展。出自《后汉书·丁鸿传》,强调预防的重要性。近义词有未雨绸缪、防微杜渐和防患未然。反义词包括亡羊补牢、纵容放任和临渴掘井。在各个领域如教育、企业管理、医疗、环境保护和交通管理等,应用该成语强调预防和及时采取措施的重要性。错误用法是忽视问题的初期或在问题出现时没有及时采取行动,仅依靠事后补救。因此,理解并正确运用“防芽遏萌”,对于预防问题的发生和避免不良后果具有重要意义。
防患未然
本文介绍了成语“防患未然”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与反义词,并提供了相关例句和错误用法举例。该成语强调在事故或灾难发生前采取预防措施的重要性,通过预防避免风险和损失。其含义指预防灾难或祸患在发生之前,有所防备。出处为《易经》中的一句话:“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同时,也介绍了一些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实践。正确理解和使用该成语对于表达预防措施的重要性十分有帮助。其反义词如临渴掘井、亡羊补牢等,强调了事后补救的局限性。使用此成语时需注意语境,避免与“未雨绸缪”等近义词混淆。
杜渐除微
本文介绍了成语“杜渐除微”的读音、含义、典故出处、近义词与反义词,并详细解释了其含义为在事情发生前采取措施防止其发展。文章还提到了该成语的错误用法,并强调了预防的重要性。此外,“杜渐除微”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广泛应用于政治、军事、管理等领域,提醒人们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预防火灾等事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