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龙入海
读音
fàng lóng rù hǎi
含义
- 放:释放,使自由。
- 龙:传说中的神兽,象征强大或难以控制的力量。
- 入:进入。
- 海:广阔的水域,比喻自由或难以掌控的环境。
整体含义:比喻放走强大的对手或难以控制的力量,使其获得自由或发展空间,可能带来严重后果。
典故
- 《三国演义》:
诸葛亮七擒孟获后,最终释放他,使其归顺蜀汉。若孟获未被感化,此举便如“放龙入海”,后患无穷。 - 《东周列国志》:
晋国大夫智伯放走赵襄子,结果赵襄子联合韩、魏反攻,导致智氏灭族,堪称“放龙入海”的典型教训。 - 民间传说:
渔民捕获蛟龙后不忍杀害,将其放归大海,蛟龙却掀起巨浪报复,故事警示不可轻易释放潜在威胁。
近义词
- 纵虎归山:放走敌人,留下祸患。
- 养虎遗患:庇护敌人,反受其害。
- 放虎自卫:比喻借助危险力量自卫,反遭反噬。
反义词
- 斩草除根:彻底消除隐患。
- 防微杜渐:在问题初期加以制止。
- 瓮中捉鳖:牢牢控制对手,使其无法逃脱。
例句
-
小学低年级:
- 小明抓到一只大甲虫又放了,妈妈说:“别放龙入海,它会咬坏庄稼的!”
-
小学高年级:
- 警察叔叔说:“如果轻易放走小偷,就像放龙入海,他可能继续偷东西。”
-
初中:
- 历史上,放龙入海的教训很多,比如项羽鸿门宴上放过刘邦,最终导致自己失败。
-
高中及以上:
- 公司核心技术泄露后,竞争对手如放龙入海,迅速抢占市场,给我们造成巨大损失。
(其他例句略,可按年级递增复杂度)
错误用法
-
误用为“释放善意”:
- ❌“他主动和解,放龙入海,展现了宽容。”(应为“释放善意”或“化干戈为玉帛”)
-
误用于自然保护:
- ❌“野生动物保护组织放龙入海,将濒危物种放归自然。”(此处应为“放归自然”,无负面含义)
-
误用于褒义场景:
- ❌“老师鼓励学生创新,放龙入海,激发潜能。”(宜用“海阔凭鱼跃”等褒义成语)
注意:该成语多含警示意味,不可随意替换中性或褒义语境。
你可能感兴趣
放鱼入海
“放鱼入海”是一个成语,意味着将鱼放回大海,形容某个人或事物得到了充分的自由和发展空间。这个成语来源于古代传说,并用来比喻一种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状态。其近义词包括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等,反义词有束手束脚、囚笼之鸟等。但在不当的场合或误用其含义时,需谨慎使用。文章通过例子详细解释了这一成语的用法和含义。
描写马有关的诗词
这篇文章摘要主要介绍了几篇描写马的诗词文章的内容,这些文章涵盖了多首与马有关的古诗词及其背后的故事和解析。文章通过描绘马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于力量、速度和自由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于英雄、忠诚和勇气的赞美和崇敬。摘要强调马在古诗词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鼓励读者品味这些关于马的古诗词,感受其中的故事与情感。
描写八个字马的诗词
本文搜集了关于描写八骏马的古诗词,这些诗词描绘骏马的神韵、英姿和速度,表达了诗人对骏马及力量的赞美,以及对盛世景象和人民豪情的向往。文章还介绍了这些诗词的特点和文化价值,展现了骏马在古诗词中的独特地位和魅力。这些描写骏马的诗词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和精神寄托的重要组成部分。
描写绿草马的诗词
这段摘要介绍了关于绿草与骏马的古诗词,这些诗词描绘了绿草如茵、生机勃勃的景象以及骏马奔腾、力量与速度的象征。绿草与骏马在古诗词中常常交织在一起,共同构成美丽的画面,表达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与向往。同时,这些诗词也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通过对它们的欣赏和解读,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中的自然观和生命观。这些描绘让人们感受到生命的美丽、活力、自由以及对未来的憧憬和期待。摘要字数控制在约160字左右。
反治其身
本文介绍了成语“反治其身”的读音、含义和典故,以及与其相近的词语如反受其害、自食其果等。该成语表示因处理不当或过度,原本用于治疗或解决问题的措施反而变成问题的一部分或加剧问题的严重性。文章还提供了多个例句以说明其用法,并指出错误用法。整体而言,本文全面介绍了“反治其身”这一成语,帮助读者准确理解和使用。
地网天罗
地网天罗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ì wǎng tiān luó。它描述了一种天地间都布下了罗网的局面,形容包围圈非常严密,难以逃脱。典故源于古代的捕鸟方式。该成语常用于形容战争或追捕中的严密包围。其近义词有天罗地网、密不透风等,反义词包括四面楚歌、漏洞百出等。在正确使用语境下,警方布下罗网抓捕罪犯、比赛中的严密防守等都可以使用地网天罗来形容。需要注意的是,地网天罗通常用于形容包围或防备的态势,而不是其他方面的严密性。
尾大不掉是什么意思
尾大不掉的读音尾大不掉的拼音为:wěi dà bù diào。尾大不掉的含义“尾大不掉”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某种情况或某个问题,就像一个巨大的尾巴一样难以摆脱或解决。它通常用来形容某个问题或事情的规模已经变得非常庞大,难以解决或改变。同时,这个成语也暗示了事物发展的负面后果,因为如果一开始不控制,任由问题扩大,最终就可能难以解决。尾大不掉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典故来源于古代中国的军事战争。在古代,战争中常常需要使用各种策略来取得胜利。有时候,如果敌人的军队规模庞大,就很难用常规的战术来击败他们。因此,有些将领会选择采取“尾大不掉”的策略,即利用敌人的庞大军队作为自己的掩护,采取守势并逐步消耗敌人的力
放虎自卫
“放虎自卫”是一个成语,读音为fàng hǔ zì wèi,意为因过于宽容或疏忽大意可能给自己带来危害。典故来源于古代寓言,表示放走看似无害实则危险的事物,最终可能招致灾难。近义词如“引狼入室”,反义词如“防患未然”。使用这个成语时需注意语境,避免误用。错误的使用可能使人误解或感到困惑。因此,需谨慎使用。
扼吭拊背
本文介绍了成语“扼吭拊背”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和反义词,并提供了多个例句。该成语比喻在关键时刻控制要害,给予及时的帮助或支持,源于古代战争时期的策略。文章还指出了该成语的错误用法,提醒读者正确理解并使用该成语。
扼喉抚背
“扼喉抚背”是一个比喻性的成语,正确的读音为è hóu fǔ bèi,字面意思为在关键时刻给予对方支持或安慰。这个成语常用来表达深情厚意和关怀之情。典故多涉及英勇将领或文学作品中的英雄行为。近义词如扶持帮助、雪中送炭等,反义词则是落井下石等。错误用法包括误解字面意思、在不恰当场合使用以及与其他成语混淆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