扼喉抚背:掌控要害的智慧与谋略
读音
è hóu fǔ bèi
含义
- 扼:用力掐住,控制。
- 喉:咽喉,比喻关键或要害之处。
- 抚:安抚或控制。
- 背:背部,象征后方或薄弱环节。
整体含义:指同时控制敌人的咽喉要害和背部薄弱处,比喻在战略或竞争中掌握关键点,使对方无法反抗。
典故
-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战国时期,孙膑提出“扼其喉而拊其背”的战术,强调在战争中要同时攻击敌人的要害和后方,使其首尾不能相顾。 - 《三国志·魏书·荀彧传》
荀彧曾建议曹操“扼其喉而拊其背”,以控制敌方粮道和退路,最终在官渡之战中击败袁绍。 - 《资治通鉴》
唐太宗李世民在征讨高句丽时,采用“扼喉抚背”之策,切断敌军补给线,迫使其投降。
近义词
- 擒贼擒王:比喻解决问题要抓住关键。
- 釜底抽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 攻心为上:从心理上瓦解对手。
- 扼其要害:控制关键之处。
反义词
- 舍本逐末:忽略关键,追求次要。
- 扬汤止沸:治标不治本。
- 隔靴搔痒:未能触及核心问题。
例句
- 小学低年级:在游戏中,我们要学会“扼喉抚背”,抓住对手的弱点才能赢。(适合8-10岁)
- 小学高年级:班长用“扼喉抚背”的策略,既管理纪律又帮助同学,班级变得更好了。(适合11-12岁)
- 初中:篮球比赛中,教练让我们“扼喉抚背”,既盯紧对方主力,又切断传球路线。(适合13-15岁)
- 高中:商战中,企业若能“扼喉抚背”,控制供应链和市场渠道,就能立于不败之地。(适合16-18岁)
- 大学及以上:外交谈判中,若能“扼喉抚背”,既施压又安抚,往往能达成最佳协议。(适合成人)
(其他例句可根据不同场景扩展,如军事、管理、学习等。)
错误用法
- 误用为单纯攻击:
❌ “他打架时只会扼喉抚背,太暴力了。”
(正确用法应强调策略性,而非单纯暴力。) - 误用为全面压制:
❌ “老师扼喉抚背,不让任何学生发言。”
(成语强调关键控制,而非无差别压制。) - 误用为安抚行为:
❌ “妈妈扼喉抚背,哄孩子睡觉。”
(成语不含安抚之意,而是控制与策略的结合。) - 误用为普通动作:
❌ “按摩师扼喉抚背,帮他放松。”
(成语是比喻性表达,不适用于具体动作。)
总结:“扼喉抚背”强调智慧与策略,而非单纯的动作或暴力行为,使用时需注意语境。
你可能感兴趣
扼襟控咽
“扼襟控咽”是一个成语,读音为è jīn kòng yān,意为比喻掌握要害之处,控制关键环节。其典故与古代战争有关,形容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掌握关键环节的重要性。近义词包括掌控要害、把握关键等。反义词为疏忽大意、放任自流等。在使用时,要注意上下文语境和情感色彩,避免误用。某人在项目、市场、谈判等领域中扼襟控咽,掌握关键环节,能使事情进展顺利或取得胜利。
拊背扼喉
本文介绍了成语“拊背扼喉”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比喻在背后给予支持或帮助,并控制对方的要害之处。文章还解释了其近义词和反义词,并通过例句展示了该成语的正确用法。最后,指出了在使用该成语时需要注意避免的错误用法。
扼吭拊背
本文介绍了成语“扼吭拊背”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和反义词,并提供了多个例句。该成语比喻在关键时刻控制要害,给予及时的帮助或支持,源于古代战争时期的策略。文章还指出了该成语的错误用法,提醒读者正确理解并使用该成语。
抵背扼喉
“抵背扼喉”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ǐ bèi è hóu,形容形势十分险要或危急的境地。典故源于古代战争中的战略要地防守。该成语可用于形容各种紧迫、危险的形势,如千钧一发、危在旦夕等。其反义词为安然无恙、平静无事等。文章提供了例句及错误用法的提示。这个成语准确传达了形势的紧迫和重要性。
攻心扼吭
攻心扼吭是一个成语,意为通过心理战术和物理手段同时控制对方的要害和内心,以达到制胜的目的。该成语典故源于古代战争中的策略,通过了解敌人心理和弱点来取得战争胜利。攻心扼吭的近义词包括心理制胜、制敌机先和以柔克刚等。反义词为直来直去和硬碰硬。在运用攻心扼吭策略时,需注意不要将其分开使用,避免在非战争或非竞争场合使用,更不要用于描述不道德或非法的行为。
捣虚批吭
“捣虚批吭”是一个成语,源自古代军事用语,指的是攻击敌人的弱点或空虚之处以达到迅速制胜的目的。该成语含有直接打击敌人要害部位的含义。其源自古代的军事实践和战争经验,并且在《孙子兵法》等兵法著作中有相关论述和案例。其近义词包括攻其不备、乘虚而入和直捣黄龙等,反义词包括守株待兔、四面楚歌和拖泥带水等。在军事、商业、体育等领域中,人们常常运用此策略来取得优势。然而,该成语的错误用法也需要注意,如将其含义扩大或误解为批评或指责他人。正确的使用方式应该是找出对方的弱点并攻击,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打蛇打七寸
“打蛇打七寸”的读音为dǎ shé dǎ qī cùn。这个成语字面上指打蛇时要找到其要害部位七寸,比喻处理问题时需抓住关键所在。源于古代人们与蛇斗争的经验,流传至今。其近义词包括抓住要害、击中要害等。反义词为漫无目的、无的放矢等。使用此成语时,应理解其比喻意义,避免误解为仅字面上的意思,或不恰当的使用情境。例句表示在解决问题、商业谈判、工作或与他人交往时,都要学会打蛇打七寸,找到关键所在。错误用法是忽略其比喻意义或与不相关情境联系在一起。
扼亢拊背
本文介绍了成语“扼亢拊背”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源于古代兵法,形容在战略上抓住敌人要害之处进行打击,以取得胜利。其近义词包括攻其无备、乘虚而入等,反义词为四面楚歌、毫无头绪等。文章还提供了相关例句以说明该成语的使用场景。需要注意的是,该成语应正确运用于描述战略战术上的运用,避免在轻松愉快的谈话等不恰当场合使用。
北门之管
“北门之管”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担任国家重要职务、掌管国家大事的人。其来源于《左传》中祁黄羊的故事,意味着重大的责任和任务。这个成语的近义词包括国士无双、砥柱中流、责任重大等。反义词则为轻描淡写、敷衍塞责、玩忽职守等。使用“北门之管”时需要注意其语境和含义,避免错误使用。该成语强调了担任重要职务的人需要承担重大责任,以忠诚、公正、担当为特点。
扼怎么读 掌握7笔正确写法与3大发音技巧
扼是一个汉字,读音为è,部首为扌。扼的笔顺为横、竖钩、提等。扼的含义包括用力掐住、抓住,以及把守、控制。详细解析中,扼可以表示抓住、控制要害,据守等。同时,扼还有暗中加害、阻塞等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