扼亢拊背

扼亢拊背:掌控关键,制敌要害

读音

扼亢拊背:è kàng fǔ bèi

含义

  • :用力掐住,控制。
  • :咽喉,比喻要害之处。
  • :轻拍或按住。
  • :背部,指敌人的后方或薄弱点。

整体含义:比喻抓住关键要害,控制局势,使对方无法反抗。

典故

  1.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孙膑曾对田忌说:“夫解杂乱纷纠者不控卷,救斗者不搏撠,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其中“批亢捣虚”与“扼亢拊背”意思相近,指攻击敌人的要害。
  2. 《汉书·陈汤传》
    陈汤在讨伐匈奴时,提出“宜悬头槀街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并运用“扼亢拊背”的策略,直击匈奴王庭,取得大胜。
  3. 《三国志·魏书·荀彧传》
    荀彧建议曹操“扼其喉而拊其背”,即控制敌人的咽喉要害,使其无法动弹。

近义词

  1. 批亢捣虚:攻击敌人的要害和薄弱之处。
  2. 擒贼擒王:打击敌人时先制服首领。
  3. 釜底抽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4. 直捣黄龙:直接攻击敌人的核心。
  5. 击中要害:精准打击关键点。

反义词

  1. 隔靴搔痒:未能触及关键,效果微弱。
  2. 舍本逐末:忽略主要问题,追求次要细节。
  3. 扬汤止沸:治标不治本,无法彻底解决问题。
  4. 避实就虚:避开敌人的主力,攻击次要目标。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1-3年级)

    • 警察叔叔抓住坏人的脖子,就像“扼亢拊背”,坏人动不了啦!
    • 下棋时,我堵住对手的路,就像“扼亢拊背”,他没法走了。
  2. 小学高年级(4-6年级)

    • 篮球比赛中,我们防守严密,像“扼亢拊背”一样,让对方无法突破。
    • 辩论时,他直接指出对方的逻辑漏洞,真是“扼亢拊背”。
  3. 初中(7-9年级)

    • 在商战中,这家公司通过收购竞争对手的核心业务,实现了“扼亢拊背”的效果。
    • 军事演习中,蓝军采用“扼亢拊背”战术,迅速控制了红军的指挥中心。
  4. 高中及以上

    • 谈判中,他直接提出对方无法拒绝的条件,堪称“扼亢拊背”的典范。
    • 在政治斗争中,掌握关键证据往往能起到“扼亢拊背”的作用。

错误用法

  1. 用于无关紧要的场景

    • ❌ 我吃饭时夹住了菜,真是“扼亢拊背”。(错误:成语用于重大策略,而非日常小事。)
    • ❌ 他挠痒痒时挠到了后背,这叫“扼亢拊背”。(错误:成语与挠痒无关。)
  2. 误解为“掐脖子”的字面意思

    • ❌ 他打架时掐住对方的脖子,这就是“扼亢拊背”。(错误:成语强调策略性控制,而非单纯暴力。)
  3. 用于被动局面

    • ❌ 我被老板批评得无话可说,真是“扼亢拊背”。(错误:成语用于主动掌控,而非被动受制。)
  4. 混淆近义词

    • ❌ 他做事总是“扼亢拊背”,从不考虑后果。(错误:此处应使用“釜底抽薪”或“直捣黄龙”。)

总结:“扼亢拊背”是一个强调战略智慧的成语,多用于军事、商业、政治等需要精准掌控局势的场合,使用时需注意语境和对象。

你可能感兴趣

扼喉抚背

“扼喉抚背”是一个比喻性的成语,正确的读音为è hóu fǔ bèi,字面意思为在关键时刻给予对方支持或安慰。这个成语常用来表达深情厚意和关怀之情。典故多涉及英勇将领或文学作品中的英雄行为。近义词如扶持帮助、雪中送炭等,反义词则是落井下石等。错误用法包括误解字面意思、在不恰当场合使用以及与其他成语混淆使用。

捣虚批吭

“捣虚批吭”是一个成语,源自古代军事用语,指的是攻击敌人的弱点或空虚之处以达到迅速制胜的目的。该成语含有直接打击敌人要害部位的含义。其源自古代的军事实践和战争经验,并且在《孙子兵法》等兵法著作中有相关论述和案例。其近义词包括攻其不备、乘虚而入和直捣黄龙等,反义词包括守株待兔、四面楚歌和拖泥带水等。在军事、商业、体育等领域中,人们常常运用此策略来取得优势。然而,该成语的错误用法也需要注意,如将其含义扩大或误解为批评或指责他人。正确的使用方式应该是找出对方的弱点并攻击,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扼吭拊背

本文介绍了成语“扼吭拊背”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和反义词,并提供了多个例句。该成语比喻在关键时刻控制要害,给予及时的帮助或支持,源于古代战争时期的策略。文章还指出了该成语的错误用法,提醒读者正确理解并使用该成语。

扼襟控咽

“扼襟控咽”是一个成语,读音为è jīn kòng yān,意为比喻掌握要害之处,控制关键环节。其典故与古代战争有关,形容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掌握关键环节的重要性。近义词包括掌控要害、把握关键等。反义词为疏忽大意、放任自流等。在使用时,要注意上下文语境和情感色彩,避免误用。某人在项目、市场、谈判等领域中扼襟控咽,掌握关键环节,能使事情进展顺利或取得胜利。

掌握汉字"亢"的3种读音、笔顺技巧与5大文化内涵解析

本文介绍了亢字的拼音、部首、笔顺以及含义。亢表示高的意思,可以形容人高亢、高傲、强硬等特性,也可以表示干旱、高亢的音乐等。同时,亢还有其他含义如咽喉,引申出抵御、庇护等动词意义。文章详细解析了亢字的含义和用法,并给出了组词示例。

攻心扼吭

攻心扼吭是一个成语,意为通过心理战术和物理手段同时控制对方的要害和内心,以达到制胜的目的。该成语典故源于古代战争中的策略,通过了解敌人心理和弱点来取得战争胜利。攻心扼吭的近义词包括心理制胜、制敌机先和以柔克刚等。反义词为直来直去和硬碰硬。在运用攻心扼吭策略时,需注意不要将其分开使用,避免在非战争或非竞争场合使用,更不要用于描述不道德或非法的行为。

批吭捣虚是什么意思

批吭捣虚是一个成语,读音为pī kāng dǎo xū。其含义为用尖锐的言语或行动直击要害,揭示对方的虚伪之处。该成语出自古代兵法策略,用于形容揭露、攻击敌人要害的策略,现常用来比喻揭露对方真实面目和弱点的行为。常见的近义词有揭露真相、直击要害等,反义词有掩人耳目、粉饰太平等。使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其贬义性质,避免在褒义语境中使用,同时需要谨慎考虑语境,避免滥用或冒犯他人。在日常生活和写作中,需要注意避免常见错误用法,如混淆与其他词语的用法或不顾语境滥用等。

直捣黄龙是什么意思

直捣黄龙的读音直捣黄龙的拼音是:zhí dǎo huáng lóng。直捣黄龙的含义直捣黄龙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军队或士兵在作战中直接攻击敌人的核心区域,以达到迅速取得胜利的目的。其中,“直”表示直接,“捣”表示攻击,“黄龙”则是一种象征,通常指代敌人的要害或中心地带。整个成语的含义就是直接攻击敌人最关键的地方,以求迅速胜利。直捣黄龙的典故该成语典故源于中国古代历史。据传,南宋时期,岳飞率领的军队在抗击金军时,曾采用直捣黄龙的战术,意图直接攻击敌人的核心区域,以取得战争的胜利。后来,这个战术成为了一个著名的成语,用来形容军事行动中的迅猛和果敢。直捣黄龙的近义词长驱直入:形容军队或车队等行进迅速

抵背扼喉

“抵背扼喉”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ǐ bèi è hóu,形容形势十分险要或危急的境地。典故源于古代战争中的战略要地防守。该成语可用于形容各种紧迫、危险的形势,如千钧一发、危在旦夕等。其反义词为安然无恙、平静无事等。文章提供了例句及错误用法的提示。这个成语准确传达了形势的紧迫和重要性。

打蛇打七寸

“打蛇打七寸”的读音为dǎ shé dǎ qī cùn。这个成语字面上指打蛇时要找到其要害部位七寸,比喻处理问题时需抓住关键所在。源于古代人们与蛇斗争的经验,流传至今。其近义词包括抓住要害、击中要害等。反义词为漫无目的、无的放矢等。使用此成语时,应理解其比喻意义,避免误解为仅字面上的意思,或不恰当的使用情境。例句表示在解决问题、商业谈判、工作或与他人交往时,都要学会打蛇打七寸,找到关键所在。错误用法是忽略其比喻意义或与不相关情境联系在一起。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