扼吭夺食

扼吭夺食

读音

è háng duó shí

含义

  • :用力掐住。
  • :喉咙,指要害之处。
  • :强行夺取。
  • :食物,比喻生存所需。

整体含义:掐住别人的喉咙,抢夺其食物,比喻用极端手段逼迫他人,使其无法生存或反抗。形容手段极其狠毒,不留余地。

典故

  1. 《史记·项羽本纪》
    项羽在巨鹿之战后,率军攻入咸阳,秦王子婴投降。项羽不仅杀死了子婴,还焚烧秦宫,掠夺财宝,甚至对投降的秦军进行坑杀。这种赶尽杀绝的做法,被后人形容为“扼吭夺食”。
  2. 《资治通鉴·汉纪》
    东汉末年,董卓专权,肆意掠夺百姓粮食,甚至逼迫百姓交出最后的口粮,导致民不聊生。史学家评价其行为“如扼人之吭而夺其食”。
  3. 民间传说
    古代有一恶霸,专门欺压贫苦农民,不仅强占土地,还逼迫农民交出仅存的粮食,导致许多家庭饿死。百姓痛恨其行为,称其为“扼吭夺食之徒”。

近义词

  1. 赶尽杀绝:形容彻底消灭,不留活路。
  2. 斩草除根:比喻彻底铲除祸患,不留后患。
  3. 竭泽而渔:比喻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发展。
  4. 杀鸡取卵:比喻贪图眼前小利而损害长远利益。

反义词

  1. 网开一面:比喻宽大处理,给人留条生路。
  2. 手下留情:指做事时留有余地,不把事情做绝。
  3. 宽以待人:以宽容的态度对待他人。
  4. 济困扶危:帮助处于困境中的人。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那个坏蛋抢走了小兔子最后的胡萝卜,真是“扼吭夺食”!
  2. 小学高年级:历史上有些暴君对百姓横征暴敛,简直是“扼吭夺食”。
  3. 初中:某些企业为了垄断市场,不惜用“扼吭夺食”的手段打压竞争对手。
  4. 高中:殖民者掠夺原住民的资源,无异于“扼吭夺食”,令人愤慨。
  5. 大学及以上:在商业竞争中,恶意收购并解散对手公司的行为,堪称现代版的“扼吭夺食”。
  6. 文学创作:乱世之中,豪强地主“扼吭夺食”,百姓苦不堪言。
  7. 新闻报道:黑心商家哄抬物价,趁灾“扼吭夺食”,引发众怒。
  8. 历史评论:封建王朝末期,统治者往往“扼吭夺食”,加速了自身的灭亡。
  9. 法律案例:高利贷者逼迫借款人倾家荡产,这种“扼吭夺食”的行为必须严惩。
  10. 社会批评:某些平台利用算法压榨外卖骑手,实为“扼吭夺食”的资本游戏。

错误用法

  1. 误用为“抢夺食物”

    • ❌ 错误例句:他饿极了,直接“扼吭夺食”,抢走了别人的面包。
    • ✅ 解析:成语强调极端逼迫,而非单纯抢夺。
  2. 误用于竞争场景

    • ❌ 错误例句:比赛中他“扼吭夺食”,最终赢得了冠军。
    • ✅ 解析:成语含贬义,不适用于良性竞争。
  3. 误用于褒义语境

    • ❌ 错误例句:警察“扼吭夺食”,成功制服了歹徒。
    • ✅ 解析:成语形容狠毒手段,不能用于正义行为。
  4. 误用于轻微冲突

    • ❌ 错误例句:他们因为小事争吵,差点“扼吭夺食”。
    • ✅ 解析:成语程度极重,不适用于普通矛盾。
  5. 误用于自然现象

    • ❌ 错误例句:干旱“扼吭夺食”,导致庄稼枯萎。
    • ✅ 解析:成语仅用于人为的极端行为。

总结:“扼吭夺食”形容极其狠毒的手段,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误用为普通争夺或中性行为。

你可能感兴趣

毒手尊前

毒手尊前的读音是dú shǒu zūn qián。该成语原指在宴席上发生的狠毒手段或残酷行为,形容人凶狠残暴。其来源于古代宴席文化中的历史事件或文学作品描述。毒手尊前的近义词如心狠手辣、残酷无情等,反义词如心慈手软、仁慈宽厚等。在使用时需注意具体语境,避免错误用于一般的不礼貌或冒犯行为,保持成语的恰当使用。

雕心鹰爪

雕心鹰爪是一个成语,形容人的心思狡猾、手段狠辣,源于古代寓言和文学作品。该成语通常用于形容心机深沉、善于算计的人,含有贬义。雕心鹰爪的近义词包括心狠手辣、阴险狡猾等。使用时应选择恰当场合,避免在不当场合或误用其含义。同时,该成语也暗示了人的狡猾和狠辣,如例句中所述某些人的行为和性格。

毒魔狠怪

本文介绍了成语“毒魔狠怪”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用来形容邪恶、凶残、恶毒的事物或人,给人以强烈的恐怖和压迫感。其典故可能源于古代对于邪恶势力的描述和象征。使用时要根据语境合适性,避免夸张或不当描述。

吃硬不吃软

"吃硬不吃软"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指面对困难或压力时,更倾向于直接、刚强的挑战,而不屈服于软弱或妥协。该成语描绘人的性格和态度,展现坚定意志和决心。其并没有特定的典故出处,可能是对生活中常见情境的总结。其近义词如刚毅不屈、坚强不屈等,表达相似含义。反义词如软弱无能、屈服退缩等,则与吃硬不吃软相反。但在使用时需避免误用、滥用,以及与反义词的混淆。该成语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表达面对挑战时的态度。

雕心雁爪

雕心雁爪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用心险恶、手段狠毒的人或行为。典故源自古代寓言,形容心思险恶、狡猾的人。该成语的近义词为心机险恶、居心叵测等,反义词为心地善良、真诚待人等。文章同时提供了多个例句来展示其用法,并指出错误使用的情形。

惨无人理

本文介绍了成语“惨无人理”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例句。该成语用于形容凶恶、残忍、冷酷无情的行为或事件,源于古代典籍和历史事件。使用时需避免滥用、误用语境和与其他词语混用等错误用法。

沽名要誉

本文介绍了成语“沽名要誉”的读音、含义、典故,以及与其相关的近义词、反义词。该成语用来形容追求名誉和声望而采取不正当手段的行为。文章还给出了多个例句来展示该成语的正确用法和错误用法,提醒读者在正式场合或严肃语境中需谨慎使用,避免给人留下刻薄或不尊重他人的印象。

导德齐礼

导德齐礼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ǎo dé qí lǐ,意味着引导人心向善,使道德和礼仪得以统一。其源于古代中国的教育理念,强调道德和礼仪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通过教育和引导来达到其和谐统一。该成语在文献如《大学》、《中庸》中有所提及。近义词包括道德礼仪教化、德行规范等,反义词为道德沦丧、礼崩乐坏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正确使用该成语,注意其语境和用法,避免误解或不当使用。导德齐礼的应用场景广泛,包括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以及社会宣传和教育。

敲骨榨髓是什么意思

本文介绍了成语“敲骨榨髓”的读音拼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例句。该成语形容对某事或某人进行极端的压榨或索取,不顾一切地追求利益。其典故源于古代社会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同时,文章还指出了该成语的错误用法,提醒读者在使用时要注意语境的恰当性。

罗雀掘鼠是什么意思

罗雀掘鼠是一个成语,读音为luó què jú shǔ。原指为生活所迫采取的极端行为,形容生活极度困苦。后也用以形容行为极端、手段卑劣。该成语源于《汉书·贾谊传》,描述古代社会贫富悬殊,百姓为生存采取的极端手段。近义词包括穷极思变、走投无路等,反义词则是安居乐业、富足有余等。在使用时需注意场合,避免与其他成语混淆。罗雀掘鼠的错误用法包括不当场合使用和与其他成语混淆使用。通过此文,希望能帮助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该成语。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