扼襟控咽

扼襟控咽:掌控要害的智慧

读音

è jīn kòng yān

含义

“扼”意为掐住、控制;”襟”指衣襟,引申为要害部位;”控”表示掌握、支配;”咽”指咽喉,比喻关键之处。整个成语形象地描述掐住衣襟、控制咽喉的动作,比喻掌控要害或关键之处,使对方或事物无法自由行动。

典故

  1.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孙膑与庞涓斗智时,曾言”扼其喉而拊其背”,虽非原句,但思想相通,都强调控制要害的战略思想。
  2. 《汉书·蒯通传》:蒯通劝韩信时说:”方今为将军计,莫若按甲休兵,镇抚其民,百里之内,牛酒日至,以飨士大夫,北首燕路,而后使辩士奉咫尺之书,暴其所长于燕,燕必不敢不听从。燕已从,使喧言者东告齐,齐必从风而服,虽有智者,亦不知为齐计矣。如是,则天下事可图也。兵固有先声而后实者,此之谓也。”这段策略体现了”扼襟控咽”的军事智慧。
  3. 《三国志》中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故事也体现了这一思想,通过控制南中地区的战略要地,最终使孟获心悦诚服。

近义词

  1. 扼喉抚背:比喻控制要害部位,与”扼襟控咽”意思相近。
  2. 扼其要害:直接表达控制关键之处的意思。
  3. 制其死命:强调通过控制要害而使对方无法反抗。
  4. 握蛇骑虎:比喻处境极其危险,但同时也掌握着主动权。
  5. 持其枢要:掌握事物的关键部分。

反义词

  1. 放任自流:不加约束,任其自由发展。
  2. 束手无策:面对问题毫无办法,无法控制局面。
  3. 尾大不掉:比喻机构庞大,难以控制。
  4. 鞭长莫及:力量达不到,无法控制远处的事物。
  5. 力不从心:心里想做,但能力达不到,无法掌控。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警察叔叔抓住了小偷的手,就像”扼襟控咽”一样,小偷跑不掉了。
  2. 小学高年级:在足球比赛中,我们的前锋控制了中场,就像”扼襟控咽”一样,让对方无法组织进攻。
  3. 初中:这座桥梁建在峡谷最窄处,真是”扼襟控咽”的战略要地,谁控制了它就能掌握整个地区的交通。
  4. 高中:在商业竞争中,这家公司通过专利技术”扼襟控咽”,牢牢掌控了行业的核心技术。
  5. 大学及以上:地缘政治中,马六甲海峡因其”扼襟控咽”的地理位置,成为全球航运的咽喉要道。
  6. 将军派兵占领了山口的制高点,形成”扼襟控咽”之势,敌军进退两难。
  7. 这款新药能”扼襟控咽”地阻断病毒复制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8. 谈判中,他巧妙地抓住了对方的弱点,”扼襟控咽”般地主导了整个谈判进程。
  9. 网络安全专家找到了黑客攻击的”扼襟控咽”点,一举切断了所有恶意连接。
  10. 城市规划者在交通枢纽处设置换乘中心,起到了”扼襟控咽”的疏导作用。
  11. 这个密码系统设计精妙,破解者难以找到其”扼襟控咽”的关键所在。
  12. 在生态系统中,某些关键物种起着”扼襟控咽”的作用,它们的存亡影响整个系统。
  13. 经济制裁直指该国的能源出口,这种”扼襟控咽”的策略很快见效。
  14. 军事家认为,控制这片高地就能”扼襟控咽”地压制整个战场。
  15. 这个程序漏洞修复后,等于”扼襟控咽”地堵住了黑客的所有入侵途径。
  16. 在供应链管理中,这家公司”扼襟控咽”地掌握了核心原材料供应。
  17. 警方通过监控资金流向,”扼襟控咽”地切断了犯罪组织的经济命脉。
  18. 这个数学证明找到了问题的”扼襟控咽”之处,使整个证明过程简洁有力。
  19. 在辩论中,他敏锐地抓住对方逻辑的薄弱环节,”扼襟控咽”地取得了优势。
  20. 水利工程在河流关键位置建坝,起到了”扼襟控咽”的调控作用。

错误用法

  1. 错误场景:形容一个人吃饭很快。”他吃饭时总是扼襟控咽,几分钟就解决了”(错误:成语不用于描述进食速度)
  2. 错误场景:描写风景优美。”这片湖光山色扼襟控咽,令人流连忘返”(错误:成语不用于形容景色)
  3. 错误场景:表达情感深厚。”他们对彼此扼襟控咽的爱令人感动”(错误:成语不用于描述感情)
  4. 错误场景:形容物品精致。”这个工艺品做得扼襟控咽,每个细节都很完美”(错误:成语不用于形容物品精美)
  5. 错误场景:描述天气变化。”今天的天气扼襟控咽,时而晴时而雨”(错误:成语不用于描述天气)
  6. 错误场景:表达时间紧迫。”考试时间扼襟控咽,我们必须抓紧”(错误:成语不用于形容时间紧张)
  7. 错误场景:描写人物外貌。”她有一双扼襟控咽的大眼睛”(错误:成语不用于外貌描写)
  8. 错误场景:形容声音动听。”他的歌声扼襟控咽,打动人心”(错误:成语不用于形容声音)

你可能感兴趣

拊背扼喉

本文介绍了成语“拊背扼喉”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比喻在背后给予支持或帮助,并控制对方的要害之处。文章还解释了其近义词和反义词,并通过例句展示了该成语的正确用法。最后,指出了在使用该成语时需要注意避免的错误用法。

扼喉抚背

“扼喉抚背”是一个比喻性的成语,正确的读音为è hóu fǔ bèi,字面意思为在关键时刻给予对方支持或安慰。这个成语常用来表达深情厚意和关怀之情。典故多涉及英勇将领或文学作品中的英雄行为。近义词如扶持帮助、雪中送炭等,反义词则是落井下石等。错误用法包括误解字面意思、在不恰当场合使用以及与其他成语混淆使用。

抵背扼喉

“抵背扼喉”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ǐ bèi è hóu,形容形势十分险要或危急的境地。典故源于古代战争中的战略要地防守。该成语可用于形容各种紧迫、危险的形势,如千钧一发、危在旦夕等。其反义词为安然无恙、平静无事等。文章提供了例句及错误用法的提示。这个成语准确传达了形势的紧迫和重要性。

扼吭拊背

本文介绍了成语“扼吭拊背”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和反义词,并提供了多个例句。该成语比喻在关键时刻控制要害,给予及时的帮助或支持,源于古代战争时期的策略。文章还指出了该成语的错误用法,提醒读者正确理解并使用该成语。

攻心扼吭

攻心扼吭是一个成语,意为通过心理战术和物理手段同时控制对方的要害和内心,以达到制胜的目的。该成语典故源于古代战争中的策略,通过了解敌人心理和弱点来取得战争胜利。攻心扼吭的近义词包括心理制胜、制敌机先和以柔克刚等。反义词为直来直去和硬碰硬。在运用攻心扼吭策略时,需注意不要将其分开使用,避免在非战争或非竞争场合使用,更不要用于描述不道德或非法的行为。

击中要害

“击中要害”是一个常用的成语,读音为jī zhòng yào hài。该成语源自古代战争,原指打击敌人要害部位以决定胜负。现引申为在言语或行动中准确抓住事物的关键点。其含义是攻击或指出事物的关键或重要部分,能够一针见血地指出其关键所在。该成语的典故具有实用性和指导意义。近义词包括一语中的、切中要害等。反义词包括避重就轻、浮光掠影等。在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错误用法。文章通过多个例句详细解释了“击中要害”的用法和含义,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该成语。

北门之管

“北门之管”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担任国家重要职务、掌管国家大事的人。其来源于《左传》中祁黄羊的故事,意味着重大的责任和任务。这个成语的近义词包括国士无双、砥柱中流、责任重大等。反义词则为轻描淡写、敷衍塞责、玩忽职守等。使用“北门之管”时需要注意其语境和含义,避免错误使用。该成语强调了担任重要职务的人需要承担重大责任,以忠诚、公正、担当为特点。

扼亢拊背

本文介绍了成语“扼亢拊背”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源于古代兵法,形容在战略上抓住敌人要害之处进行打击,以取得胜利。其近义词包括攻其无备、乘虚而入等,反义词为四面楚歌、毫无头绪等。文章还提供了相关例句以说明该成语的使用场景。需要注意的是,该成语应正确运用于描述战略战术上的运用,避免在轻松愉快的谈话等不恰当场合使用。

扼吭夺食

本文介绍了成语“扼吭夺食”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原意是掐住对方喉咙夺取食物,形容控制对方关键时刻获取重要资源或利益的行为。文章还强调了在使用该成语时需要注意语境、道德伦理和法律法规。

掌握"要"字的9种读音笔顺和20个实用组词 全面解析多音字用法

这篇文章提供了对汉字“要”的详尽解释,包括其多种含义和用法。从名词的角度,“要”可表示要点、重要的事物、关键的位置等;从动词的角度,“要”可表示希望、需要、估计等。此外,“要”还有其他多种含义,如邀请、约束、探求等。摘要如下:“要”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丰富多样,包括要点、重要事物、关键位置等名词含义,以及表示希望、需要、估计等动词含义。除此之外,还有邀请、约束、探求等含义。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