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背扼喉:掌控要害的智慧
读音
抵背扼喉(dǐ bèi è hóu)
含义
- 抵:用力按住或顶住。
- 背:后背,指人体的背部。
- 扼:掐住、控制。
- 喉:咽喉,人体的要害部位。
整体含义:比喻控制住对方的要害或关键之处,使其无法反抗或逃脱。形容在斗争或竞争中占据绝对优势,使对手陷入被动。
典故
- 《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刘邦与项羽争霸时,谋士建议刘邦占据关中,因为关中地势险要,可以“扼天下之喉而拊其背”,即控制天下的要害。刘邦采纳此计,最终击败项羽。 - 《资治通鉴》
唐代名将李靖在平定突厥时,采用“扼其咽喉,断其归路”的策略,使突厥军队进退不得,最终大获全胜。 - 《三国演义》
诸葛亮北伐时,司马懿曾评价其战略:“若据险要,扼吾咽喉,则进退不得。”体现了“抵背扼喉”在军事上的重要性。
近义词
- 扼吭拊背:掐住喉咙,按住后背,比喻控制要害。
- 釜底抽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使对方失去依靠。
- 擒贼擒王:抓住关键人物或环节,使对方崩溃。
- 一针见血:直指问题的核心,使对方无法反驳。
反义词
- 束手就擒:毫无反抗能力,被动接受失败。
- 坐以待毙:不采取行动,等待失败或灭亡。
- 任人宰割:完全被动,无法掌控局面。
- 投鼠忌器:因顾忌而不敢采取行动,错失良机。
例句
- 小学低年级:警察叔叔抓住了坏人的手,就像“抵背扼喉”一样,坏人再也跑不掉了。
- 小学高年级:比赛中,我们队占据了优势位置,就像“抵背扼喉”,让对方无法反击。
- 初中:在辩论赛中,他抓住对方的逻辑漏洞,犹如“抵背扼喉”,让对方哑口无言。
- 高中:这家公司通过控制核心技术,对竞争对手形成了“抵背扼喉”的优势。
- 大学及以上:在军事战略中,占据制高点往往能形成“抵背扼喉”之势,使敌人陷入被动。
- 职场场景:谈判中,他掌握了对方的财务弱点,犹如“抵背扼喉”,迫使对方让步。
- 历史分析:秦灭六国时,采取“远交近攻”策略,对各国形成“抵背扼喉”之势。
- 体育竞技:篮球队通过紧逼防守,对对手形成“抵背扼喉”的压力,使其难以组织进攻。
- 商业竞争:这家企业通过垄断原材料,对下游厂商形成“抵背扼喉”的控制。
- 日常生活:妈妈没收了我的手机,简直是“抵背扼喉”,让我无法玩游戏。
错误用法
- 形容普通控制:
❌ 错误:他用手轻轻按住了小猫,真是抵背扼喉。
✅ 正确:应使用“轻轻按住”,而非“抵背扼喉”。 - 用于非对抗场景:
❌ 错误:老师用知识“抵背扼喉”地教育学生。
✅ 正确:此处应使用“循循善诱”或“谆谆教导”。 - 夸大其词:
❌ 错误:我吃了一口辣椒,感觉“抵背扼喉”般难受。
✅ 正确:应使用“火烧火燎”或“辣得难受”。 - 误用为物理动作:
❌ 错误:他“抵背扼喉”地抱住了朋友。
✅ 正确:此处应使用“紧紧抱住”或“热情拥抱”。 - 用于褒义过度:
❌ 错误:他的演讲“抵背扼喉”地打动了观众。
✅ 正确:应使用“震撼人心”或“感人至深”。
“抵背扼喉”是一个极具力量感的成语,使用时需注意场景和语境,避免滥用或误用。
你可能感兴趣
拊背扼喉
本文介绍了成语“拊背扼喉”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比喻在背后给予支持或帮助,并控制对方的要害之处。文章还解释了其近义词和反义词,并通过例句展示了该成语的正确用法。最后,指出了在使用该成语时需要注意避免的错误用法。
扼襟控咽
“扼襟控咽”是一个成语,读音为è jīn kòng yān,意为比喻掌握要害之处,控制关键环节。其典故与古代战争有关,形容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掌握关键环节的重要性。近义词包括掌控要害、把握关键等。反义词为疏忽大意、放任自流等。在使用时,要注意上下文语境和情感色彩,避免误用。某人在项目、市场、谈判等领域中扼襟控咽,掌握关键环节,能使事情进展顺利或取得胜利。
攻心扼吭
攻心扼吭是一个成语,意为通过心理战术和物理手段同时控制对方的要害和内心,以达到制胜的目的。该成语典故源于古代战争中的策略,通过了解敌人心理和弱点来取得战争胜利。攻心扼吭的近义词包括心理制胜、制敌机先和以柔克刚等。反义词为直来直去和硬碰硬。在运用攻心扼吭策略时,需注意不要将其分开使用,避免在非战争或非竞争场合使用,更不要用于描述不道德或非法的行为。
击中要害
“击中要害”是一个常用的成语,读音为jī zhòng yào hài。该成语源自古代战争,原指打击敌人要害部位以决定胜负。现引申为在言语或行动中准确抓住事物的关键点。其含义是攻击或指出事物的关键或重要部分,能够一针见血地指出其关键所在。该成语的典故具有实用性和指导意义。近义词包括一语中的、切中要害等。反义词包括避重就轻、浮光掠影等。在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错误用法。文章通过多个例句详细解释了“击中要害”的用法和含义,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该成语。
吭的两种读音kēng和háng有什么区别 如何正确使用多音字吭
本文介绍了汉字“吭”的拼音、部首、笔顺及其含义。该字有两种发音,分别对应不同的意思。其中,“吭”表示出声、说话,如一声不吭;也表示喉咙,如引吭高歌。另外,“吭”还可用作动词表示出声,以及用作名词比喻交通要道或要害之地等含义。
扼吭夺食
本文介绍了成语“扼吭夺食”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原意是掐住对方喉咙夺取食物,形容控制对方关键时刻获取重要资源或利益的行为。文章还强调了在使用该成语时需要注意语境、道德伦理和法律法规。
关门打狗
“关门打狗”是一个比喻性的成语,读音为guān mén dǎ gǒu。其含义是在某个封闭的环境或条件下,对他人进行完全的操控或压制,使其无法逃脱或反抗。该成语来源于古代战争或捕猎时的策略,形容围捕猎物或敌人时采取的封锁并围而歼之的策略。其近义词为“瓮中捉鳖”,反义词为“四面楚歌”。使用此成语时需注意其比喻性质,避免在非比喻性语境中使用导致语义不清或误解,同时避免在正式场合使用过于粗俗或贬低他人。
批亢抵巇是什么意思
文章介绍了“批亢抵巇”这一成语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出自《孙子兵法·九地篇》,意为攻击敌人要害部位以击破其弱点,同时防止其利用险阻抵抗。其近义词包括攻其不备、乘虚而入等,反义词有四平八稳、守株待兔等。文章通过多个例句展示了该成语在战争、商业竞争、谈判等领域的应用。需要注意的是,该成语的适用范围和语境,避免滥用或误用。
乘虚而入
乘虚而入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chéng xū ér rù,意指趁着对方空虚或疏忽的时机,趁机侵入或攻击对方,以获取某种利益或优势。这一成语源于古代战争和军事策略,常用于描述在市场竞争、防守、个人生活、团队合作、体育比赛以及学习中的情况。同时,需要注意乘虚而入的正确用法,避免用于非攻击性或非竞争性的情境,并考虑上下文和语境,避免与其他词语不恰当地搭配使用。
乘虚迭出
乘虚迭出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héng xū dié chū。这个成语的含义是在敌人空虚或疏忽大意时,利用各种手段连续不断地发动攻击或出现。其典故源于古代战争中的战术,用于形容利用敌方漏洞进行连续攻击的策略。此外,乘虚迭出也可引申为日常生活中利用机会发挥优势的意思。其近义词包括乘机而入、乘势而动、乘虚直入等。反义词包括守备森严、固若金汤、防患未然等。文章还介绍了乘虚迭出的错误用法及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