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死谩生

底死谩生

读音

dǐ sǐ mán shēng

含义

  • :通“抵”,意为“拼命、竭力”。
  • :形容程度极深,不顾一切。
  • :欺骗、蒙蔽。
  • :生存、活着。

整体含义:形容用尽一切手段欺骗、蒙蔽他人,甚至不惜以死相逼,以达到某种目的。多用于贬义,指人狡诈、不择手段。

典故

  1.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晋国大夫狐偃为劝谏晋文公,曾“底死谩生”,以死相谏,最终使晋文公醒悟。此处虽含贬义,但亦有忠谏之意。
  2. 《史记·酷吏列传》
    汉代酷吏张汤审案时,常“底死谩生”,用严刑逼供,使犯人屈打成招,后世以此形容酷吏的残忍手段。
  3. 《资治通鉴·唐纪》
    唐朝奸臣李林甫为排除异己,常“底死谩生”,构陷忠良,导致朝政腐败。

近义词

  1. 不择手段:为达目的,不顾道德或法律约束。
  2. 诡计多端:形容人狡猾,善于使用各种计谋。
  3. 欺上瞒下:欺骗上级,蒙蔽下属。
  4. 巧言令色:用花言巧语和虚伪表情欺骗他人。

反义词

  1. 光明磊落:形容人正直坦荡,不耍阴谋诡计。
  2. 实事求是:做事依据事实,不弄虚作假。
  3. 坦诚相待:真诚待人,不欺骗隐瞒。
  4. 正直无私:为人公正,不偏私舞弊。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

    • 他为了逃避写作业,竟然“底死谩生”,骗老师说作业本丢了。
    • 小明“底死谩生”地撒谎,结果被老师发现了。
  2. 小学高年级

    • 那个骗子“底死谩生”,编造各种谎言骗走了老人的钱。
    • 他“底死谩生”地狡辩,就是不承认自己犯了错。
  3. 初中

    • 历史上许多奸臣“底死谩生”,陷害忠良,导致国家衰败。
    • 考试作弊的学生“底死谩生”,最终还是被监考老师抓到了。
  4. 高中

    • 某些政客“底死谩生”,用虚假承诺骗取选票。
    • 商战中,有些企业“底死谩生”,恶意诋毁竞争对手。
  5. 大学及以上

    • 在司法案件中,证人若“底死谩生”,可能影响判决的公正性。
    • 学术造假者“底死谩生”,最终身败名裂。

错误用法

  1. 褒义误用

    • ❌ 他为了救人“底死谩生”,真是英雄!(正确应为“奋不顾身”)
    • ❌ 科学家“底死谩生”地研究,终于取得了突破。(正确应为“废寝忘食”)
  2. 对象误用

    • ❌ 这只小猫“底死谩生”地偷鱼吃。(动物行为不宜用此成语)
    • ❌ 他“底死谩生”地努力学习。(努力是正面行为,不宜用贬义成语)
  3. 语境不符

    • ❌ 他“底死谩生”地跑完了马拉松。(形容体力耗尽,应用“筋疲力尽”)
    • ❌ 她“底死谩生”地照顾生病的母亲。(正确应为“无微不至”)
  4. 字面误解

    • ❌ 他“底死谩生”地躺在沙发上。(误以为“死”指身体状态)
    • ❌ 这场雨“底死谩生”地下了一整天。(天气现象不适用)

总结:该成语多用于贬义,形容欺骗、狡诈的行为,不可用于正面或中性语境。

你可能感兴趣

党邪陷正

“党邪陷正”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ǎng xié xiàn zhèng,含义指与邪恶的人结党营私,陷害正直的人。这个成语出自古代文献,用来形容心术不正、与坏人勾结、损害公义和正义的行为。其近义词包括结党营私、朋党为奸等,反义词有正直不阿、公正无私等。使用党邪陷正时需注意其贬义色彩,避免滥用或混淆使用。错误用法包括滥用词语、使用场合不当和与近义词混淆使用。文章中的例句展示了党邪陷正的具体情境和用法。

谄上欺下

本文介绍了成语“谄上欺下”的读音、含义、典故,以及其近义词和反义词。该成语指讨好上司或权贵,欺压下属或弱势群体的行为,是不道德、违背公平正义原则的。文章还列举了谄上欺下的错误用法,并提供了正确理解和使用该成语的重要性。同时,通过具体例子来展示这一成语在实际语境中的应用。

卑鄙龌龊

本文介绍了形容词短语“卑鄙龌龊”的读音、含义、出处、近义词、反义词以及错误用法。该短语用于形容行为、思想或环境等不道德、低下、肮脏、不洁净的状态。文章还包含了该成语的典故描述以及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示例,旨在帮助读者正确理解和使用该成语。

吹毛索垢

吹毛索垢是一个成语,发音为chuī máo suǒ gòu。它用来形容对事物进行细致入微的挑剔和批评,强调对事物的高度敏感和挑剔态度。该成语源于古代宫廷文化,最早出自《晋书·慕容超传》。吹毛索垢的近义词有吹灰求疵、鸡蛋里挑骨头、锱铢必较,反义词包括粗枝大叶、宽宏大量、大度包容。使用时需避免过度挑剔和苛责他人,根据具体情况和语境适度使用。该成语在形容对事物要求严格、注重细节的场景中常见。

谄谀取容

本文介绍了成语“谄谀取容”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用法。该成语指用奉承讨好的态度去获得他人好感或接纳,具有贬义色彩。文章还列举了一些谄谀取容的错误用法,并强调在生活中应坚持自我原则和底线,不应为获得他人认可而失去自我。

赃贿狼藉是什么意思

赃贿狼藉的读音赃贿狼藉的读音为:zāng huì láng jí,其中“赃”指贪污受贿所得的财物,“贿”指用财物买通公职人员或求取私利,“狼藉”则表示乱七八糟、一片混乱。赃贿狼藉的含义赃贿狼藉,指贪污受贿、行为不检,导致财物和名誉都受到严重损害,一片混乱。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的行为极其恶劣,贪污受贿的行径已经到了无法收拾的地步。赃贿狼藉的典故该成语典故出自《汉书·酷吏传》,书中记载了西汉时期酷吏张汤因贪污受贿而名声败裂的故事。张汤权势滔天,贪污受贿无数,最终被发现并受到了严厉的惩罚。他的行为导致他的家族和名声都受到了严重的损害,一片狼藉。此外,《左传》中也有类似的典故,如“贪如虎狼,赃货狼藉”,

不寒而栗

本文介绍了成语“不寒而栗”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形容在没有受到寒冷的情况下,却感到非常害怕和颤抖的心理状态。其典故源于古代的两个故事。此外,还介绍了与其相关的近义词和反义词,并通过具体例句展示了其用法。同时,指出了在使用该成语时需要注意避免的错误用法。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

低声下气

"低声下气"是一个成语,形容人的态度谦卑,声音降低,带有讨好的意味。该成语来源于古代中国的社交礼仪,表示敬畏、请求或顺从的态度。其典故包括官员面对皇帝时的谦卑态度和村民请求帮助的故事。近义词有恭敬顺从、谦卑有礼等,反义词有高傲自大、盛气凌人等。使用时应根据具体语境判断,过度使用可能显得不恰当。

登高去梯

“登高去梯”的读音为dēng gāo qù tī。这个成语的含义是攀登高处后移除梯子,比喻决心坚定,勇往直前,毫无退路。其源于古代军事策略,用来形容做事果断、决绝的态度。近义词包括勇往直前、破釜沉舟等,反义词则是犹豫不决、半途而废等。在错误使用时,需注意使用场合、避免误解为字面意思以及避免滥用。文章提供了多个例句以展示其用法。

低三下四

本文介绍了成语“低三下四”的读音、含义、典故出处、近义词与反义词,并提供了多个例句以展示其用法。该成语源于古代社会等级制度,形容人的态度卑恭或地位低下。在使用时需注意其语境和用法,避免错误的使用。不正确的用法包括描述事物状态或轻松场合的使用,需根据具体情况谨慎使用。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