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鱼入海
读音
fàng yú rù hǎi
含义
- 放:释放,使自由。
- 鱼:水生脊椎动物,此处象征被束缚的对象。
- 入:进入。
- 海:广阔的水域,比喻自由或难以控制的环境。
整体含义:将鱼放回大海,比喻放走敌人或关键人物,使其重获自由或逃脱控制,可能带来后患。
典故
- 《三国演义》典故:
曹操在赤壁之战后败逃,诸葛亮本可派兵追击,但故意“放鱼入海”,让关羽守华容道放走曹操,以此平衡三方势力,避免东吴独大。 - 《史记·项羽本纪》:
项羽在鸿门宴上未杀刘邦,范增怒斥“竖子不足与谋”,实为“放鱼入海”,最终导致刘邦壮大。 - 民间传说:
渔民捕获一条金色鲤鱼,因怜悯放归大海,后鲤鱼化为龙王报恩。虽结局美好,但原意强调“放走可能带来未知后果”。
近义词
- 纵虎归山:放走猛虎回山林,比喻放走强敌,后患无穷。
- 养虎遗患:喂养老虎留下祸患,与“放鱼入海”均强调放任危险的后果。
- 放龙入海:与“放鱼入海”同义,但对象更显强大。
反义词
- 斩草除根:彻底消除祸患,与“放走”相反。
- 瓮中捉鳖:比喻轻易控制或捕获,强调不给予逃脱机会。
- 关门打狗:在封闭环境中消灭对手,杜绝后患。
例句
-
小学低年级:
- 小明抓到一只蝴蝶又放了,妈妈说这是“放鱼入海”,蝴蝶会飞走啦!
-
小学高年级:
- 警察叔叔说,抓到的坏人不能随便放,否则就像“放鱼入海”,他们可能再干坏事。
-
初中:
- 项羽鸿门宴上不杀刘邦,简直是“放鱼入海”,最终酿成大祸。
-
高中/成人:
- 公司放任核心技术泄露,无异于“放鱼入海”,竞争对手必将借此反超。
-
文学化表达:
- 他松开手,看那封信随风飘远,如同放鱼入海,再难寻回真相的踪迹。
(其他例句可根据具体场景补充,如职场、历史评述等。)
错误用法
-
误用于“放生善举”:
- ❌“爷爷把乌龟放生到河里,真是放鱼入海啊!”(应为褒义语境,成语含贬义。)
-
对象非“关键人物”:
- ❌“我放跑了小偷,这叫放鱼入海。”(小偷非“鱼”的象征意义,宜用“纵虎归山”。)
-
混淆近义词:
- ❌“放鱼入海和瓮中捉鳖是一个意思。”(两者完全相反。)
-
忽略后果强调:
- ❌“放鱼入海后,大家都很开心。”(未体现潜在危害,语境矛盾。)
注意:使用时应紧扣“放走可能带来危害的对象”这一核心,避免情感或对象偏差。
你可能感兴趣
放龙入海
“放龙入海”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fàng lóng rù hǎi。其含义是放手去做某事或在某个领域中放开手脚,不受限制地施展才华或能力。该成语源于古代的寓言或故事,用于形容某种事物或人得到了自由发展的机会。其近义词包括任其发展、自由驰骋、无拘无束,反义词则是束手束脚、画地为牢、羁绊重重。例句中常用来形容企业、个人发展或比赛等场合。但需注意避免在负面情境或不当语境中使用。
描写树的小学古诗词
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一系列关于描写树的小学古诗词,包括柳树、枫树、古木等不同的树木,以及这些古诗词所展现的美丽与生命力。文章通过简洁明了的摘要,概括了每篇内容的主要信息和特点,包括每首诗的背景、描写的对象以及所表达的情感和寓意。这些古诗词不仅具有艺术价值,也是了解古代文化和感受自然之美的珍贵财富,能够激发孩子们对自然和文学的热爱。摘要如下:本文介绍了描写树的小学古诗词,包括柳树、枫树、古木等不同类型的树。这些古诗词通过不同的季节、气候等元素,展现了树木的美丽与生命力。每首诗都有其独特的背景和描写对象,表达了不同的情感和寓意。这些诗词不仅具有艺术价值,也是了解古代文化和自然之美的珍贵财富,能够激发
描写树木成长的古诗词
描写树木成长的古诗词(第1篇)描写树木成长的古诗词及其解析一、敕勒歌·树成长篇古风朝看潋滟草初黄,树木新枝节节长。碧翠茂林逢岁月,摇风起舞绕晨光。作者:佚名(无确切作者)朝代:未知解析:此诗以简练的笔触描绘了树木从初生到成长的景象,通过“新枝节节长”来表现树木的成长过程,同时以“碧翠茂林”来展现树木的繁盛。整首诗以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树木成长的自然之美。二、柳树生长歌春柳初生绿,垂条映水塘。风吹轻摇曳,日暖渐茁壮。岁月如梭过,枝繁叶更旺。作者:未知朝代:未知解析:此诗以柳树为对象,描绘了其从初生到成长的过程,通过“垂条映水塘”和“枝繁叶更旺”等句,展现了柳树生长的动态过程和其逐渐繁盛的景象。三、
描写鸟飞的古诗词
这篇文章汇集了多篇以“描写鸟飞”为主题的古诗词文章,包括不同时代、不同作者的诗词。这些古诗词通过不同的描写手法和表现方式,生动地描绘了鸟飞的情景,展现了鸟飞的灵动、自由、壮丽与和谐之美。文章标题分别为《描写鸟飞的古诗词(第X篇)》,每篇都包含了古诗词原文、作者及解析。通过这些古诗词的欣赏与感受,读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古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同时享受古诗词的韵律和意境带来的美的滋养。
小学描写花的古诗词名句
小学描写花的古诗词名句(第1篇)关于小学描写花的古诗词名句的文章在中国古诗词的宝库中,与花有关的诗歌是丰富且灿烂的。在儿童初识文学时,描写花的诗词就是其学习的佳品,这些诗句中不仅饱含着美的元素,更蕴藏着中华民族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下面就列举几首小学教材中描写花的古诗词名句,并附上原文、作者及朝代,并解析其意义。一、孟浩然《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解析:此诗以春眠为引子,描绘了春天的早晨,鸟鸣声声,风雨过后花瓣飘落的景象。诗中虽未直接写花,但通过“花落知多少”的间接描述,我们能够感受到春天花开的美丽和短暂。二、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
敌不可假
敌不可假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í bù kě jiǎ,意味着不能轻易信任敌人,也不能被其表面现象所欺骗。这个成语源于古代战争时期,强调面对敌人时需保持警惕。其典故、近义词及反义词均有明确的表述。在商业交易、战争等场合,需牢记敌不可假的原则,警惕敌人的欺骗和诡计。错误用法包括轻信敌人言论、忽视敌人行为及过于信任他人。因此,在面对敌人或做出决策时,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清晰的思维。
不胜杯杓
"不胜杯杓"是一个成语,拼音是bù shèng bēi sháo,用来形容人的酒量有限或酒量浅,无法承受过量的酒精。该成语源于古代的饮酒文化,典故描述的是人们在饮酒时酒量有限的情况。它的近义词有“力不胜酒”“微醺即止”“不能自持”,反义词包括“千杯不醉”“豪饮无度”等。使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避免与其他不相关的词语搭配使用,也不能用于描述食物或饮料的量多或非饮酒场合的承受能力。
不知进退
“不知进退”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在某种场合或面对某种情况时缺乏判断力或常识,不知道何时应该前进或后退。源自古代军事和政治斗争,表示行动时分寸感的缺失。这个成语带有批评意味,常被用来批评缺乏判断力或行动不智的行为。近义词有盲目行动、鲁莽行事等,反义词则为知进知退、审时度势等。使用时需注意场合和语境的合适性,避免滥用误用。
迟疑不定
本文介绍了成语“迟疑不定”的读音、含义和典故。该成语用于描述人在做决定或行动时犹豫不决,缺乏果断性。文章还提供了其近义词和反义词,并举例说明其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同时,本文也指出了该成语的错误用法,提醒读者在使用时需注意场合和语义表达。
放虎归山
放虎归山是一个成语,意为将潜在的危险或敌人放回原本的环境,留下后患。其典故源自古代战争中的故事,警告人们不要轻易放过敌人或潜在威胁。该成语的近义词有养虎遗患、纵虎归山等,反义词包括斩草除根、除恶务尽等。使用时应谨慎,避免误用为中性表达或在非战争或非危险情境中使用。错误使用会导致意义不符合成语的警示和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