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患未然
读音
fáng huàn wèi rán
含义
- 防:预防,防止。
- 患:祸患,灾难。
- 未:尚未,还没有。
- 然:这样,如此。
整体含义:在祸患尚未发生时提前采取措施,防止其发生。比喻做事要有预见性,提前准备,避免不利情况出现。
典故
- 《周易·既济》
“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意思是君子要思考可能发生的祸患,并提前预防。这是“防患未然”思想的早期体现。 - 《汉书·霍光传》
霍光辅佐汉昭帝时,曾上书劝谏:“宜防患于未然。”意思是应当在祸患尚未发生时加以预防。 - 《后汉书·丁鸿传》
丁鸿上书汉和帝:“若敕政责躬,杜渐防萌,则凶妖销灭,害除福凑矣。”这里的“杜渐防萌”与“防患未然”意思相近,强调在事情刚有苗头时就加以制止。
近义词
- 未雨绸缪:比喻事先做好准备。
- 有备无患:事先做好准备,可以避免祸患。
- 曲突徙薪:比喻防患于未然。
- 防微杜渐:在错误或坏事刚露头时就加以制止,不让其发展。
反义词
- 临渴掘井:比喻事到临头才想办法,为时已晚。
- 亡羊补牢:虽然事后补救,但损失已经造成。
- 措手不及:因事发突然而来不及应对。
- 坐以待毙:消极等待灾难降临,不做任何预防措施。
例句
-
小学低年级(1-3年级)
- 妈妈让我带伞,说“防患未然”,果然下雨了!
- 老师教我们过马路要小心,这是“防患未然”。
- 爸爸检查电线,说“防患未然”,避免火灾。
-
小学高年级(4-6年级)
- 学校组织消防演练,是为了“防患未然”。
- 我们提前复习,考试时就不会慌张,这叫“防患未然”。
- 政府加固堤坝,是为了“防患未然”,防止洪水。
-
初中
- 疫情期间戴口罩是“防患未然”,减少感染风险。
- 企业定期备份数据,是为了“防患未然”,避免信息丢失。
- 国家制定应急预案,体现“防患未然”的智慧。
-
高中及以上
- 金融投资要“防患未然”,分散风险才能稳健收益。
- 国际关系中的外交斡旋,往往是“防患未然”的策略。
- 环境保护政策需“防患未然”,避免生态灾难。
错误用法
-
事后补救误用
- ❌ 火灾发生后,他才想起要“防患未然”。(正确:亡羊补牢)
- ❌ 考试不及格了,他说下次要“防患未然”。(正确:吸取教训)
-
过度预防导致浪费
- ❌ 他每天带十把伞“防患未然”,其实根本用不上。(应适度准备)
-
与消极等待混淆
- ❌ 他什么也不做,说是“防患未然”。(正确:坐以待毙)
-
无关场景滥用
- ❌ 他吃饭很慢,说是“防患未然”避免噎着。(过度牵强)
“防患未然”强调主动预防,而非被动应对,使用时需注意语境。
你可能感兴趣
不测之忧
不测之忧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ù cè zhī yōu。它指的是无法预料或难以预料的忧虑和担忧。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们对于未来可能发生的不可预测的不利情况所感到的忧虑和不安。不测之忧并没有特定的典故出处,但可以在日常生活找到相关情境和表达。它的近义词包括未知之忧、意外之忧、突如其来之忧和难以预料之忧等。反义词包括安然无虑、心安理得和无忧无虑等。文章还提供了关于不测之忧的错误用法介绍。通过例句,文章详细说明了不测之忧在实际语境中的应用。
帷灯箧剑是什么意思
帷灯箧剑的读音读音:wéi dēng qiè jiàn拼音:wéi dēng qiè jiàn帷灯箧剑的含义“帷灯箧剑”是一个成语,它形容了隐藏或秘密的准备和防备。具体来说,这个成语的含义是指把灯放在帷帐下,剑放在箱子中,比喻深藏不露、防备严密,不轻易显露自己的意图和实力。帷灯箧剑的典故“帷灯箧剑”这个成语出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相传战国时期,吴起为了在楚国得到重用,特意将灯放在帷帐下、剑放在箱子中,以此表达自己深藏不露、蓄势待发的决心。后来这个典故就成为了成语“帷灯箧剑”,用来形容人或事物深藏不露、防备严密的状态。帷灯箧剑的近义词深藏不露:指隐藏得很深,不轻易显露出来。秘而不宣:指秘密的
徙薪曲突是什么意思
徙薪曲突的读音读音:xǐ xīn qū tū标注拼音:xǐ(第三声) xīn(第一声) qū(第一声) tū(第一声)徙薪曲突的含义“徙薪曲突”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是把柴火移开并弯曲烟囱。这个成语用来比喻预防潜在的危险或隐患,采取措施以避免可能发生的火灾或其他灾难。它强调了预防胜于治疗的观念。徙薪曲突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典故来源于汉代的故事。据说有一位智者看到一家人的烟囱是直立的,可能会引起火灾,于是建议他们将烟囱改成弯曲的,并将柴火移开。这家人家听从了智者的建议,避免了火灾的发生。这个典故后来被用来比喻预防措施的重要性。徙薪曲突的近义词防患未然未雨绸缪防微杜渐事先预防早做准备徙薪曲突的反义词临渴
履霜坚冰是什么意思
履霜坚冰的读音为lǚ shuāng jiān bīng,是一个成语,用来比喻事态发展到了某种程度预示着更严重或困难的局面即将出现。它源自《易经·坤卦》,提醒人们要居安思危,提前做好准备。该成语也常被用来表达预先察觉并采取防范措施的态度。其近义词有未雨绸缪、防患未然和居安思危等,反义词包括麻痹大意、临危不惧和安于现状等。文章还给出了该成语的正确用法和错误用法示例。总之,“履霜坚冰”是一个富有深意的成语,用于提醒人们在事态发展初期就预见并应对可能出现的困难或危机。
绸缪束薪
“绸缪束薪”是一个古代成语,读音为chóu móu shù xīn。它表示把柴草捆绑得紧密而结实,常用来比喻夫妻感情深厚或人们之间的深厚情谊和紧密关系。该成语源自《诗经》中的《国风·唐风·绸缪》篇。其近义词有情深意重、情投意合、亲密无间等,反义词有貌合神离、同床异梦等。运用该成语时需注意错误用法,如误用场合、滥用简化、用词不当等。文章通过多个例句展示了“绸缪束薪”的应用和含义。
未雨绸缪
“备而不用”是一个成语,其读音和含义已经清晰地阐述。该成语源自古代的军事策略,意味着事先做好准备但并不立即使用。它常用于形容预先准备应对突发情况的行为。这个成语的近义词包括有备无患、未雨绸缪和防患未然等,反义词则包括临渴掘井、无备无患和即用即备等。文章还提到了该成语的使用场景和错误用法示例。在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和挑战时,我们应该做到“备而不用”,以确保安全无虞。同时,也要注意在正确的场合使用,避免误用和滥用。
有备无患是什么意思
有备无患的读音读音:yǒu bèi wú huàn标注拼音:yǒu/bèi/wú/huàn有备无患的含义“有备无患”是一个成语,意思是事先做好准备,可以避免或减少意外事件带来的损失和危害。它强调了预防的重要性,提醒人们在面对可能发生的问题时,要提前做好准备和应对措施。有备无患的典故“有备无患”的典故源于古代的军事战争。在古代战争中,军队常常会提前做好各种准备,包括物资储备、战略规划等,以应对战争中的各种情况。这种做法被人们所认可和传承,后来逐渐演变成了一个成语。此外,该成语还与《诗经》中的“有备无患,防患未然”等诗句有关。有备无患的出处该成语最早出自于《左传·成公十六年》:“有备无患,故曰备之
防患未萌
成语“防患未萌”表示在祸患尚未发生之前采取预防措施,以避免或减少其发生,强调预防的重要性。该成语常用于描述古代智者的预防行为以及现代社会的安全防范工作。近义词有“未雨绸缪”、“防微杜渐”等,反义词为“临渴掘井”等。使用该成语时需注意语境和正确的用法。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警惕,做好防范工作,确保安全。
杜隙防微
杜隙防微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ù xì fáng wēi。它的含义是预防在先,杜绝隐患,不使小事变成大事,强调预防的重要性。这个成语并没有明确的典故,但从字面上理解就是要在事情发生前采取措施预防和避免可能出现的隐患和问题。杜隙防微的近义词有防患未然、未雨绸缪、防微杜渐等。反义词包括临渴掘井、亡羊补牢和坐视不救。在日常工作、生活和企业管理中,杜隙防微都非常重要。然而,在使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避免不当场合使用、与其他词语混淆以及不规范表达方式等错误用法。
弭怎么读
本文介绍了汉字“弭”的拼音、部首、笔顺以及详细含义。该字具有多种含义,包括平息、消灭、止息等动作,也可指代弓的特定部位或用作姓氏。文章详细解析了弭在不同语境下的用法,如弭患、弭战等。同时,也介绍了弭的历史背景和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