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隙防微
读音
杜隙防微:dù xì fáng wēi
含义
- 杜:堵塞、防止。
- 隙:缝隙,比喻小的漏洞或疏忽。
- 防:预防、防备。
- 微:微小、细微,指隐患或不良苗头。
整体含义:指在问题刚出现苗头时就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其发展扩大。比喻防患于未然,避免因小失大。
典故
-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春秋时期,晋国大夫士匄(gài)劝谏晋平公:“杜渐防萌,则凶妖销灭。”意思是及早防范,才能避免祸患。 - 《后汉书·丁鸿传》:
东汉大臣丁鸿上书汉和帝,指出朝廷弊端应“杜渐防萌”,否则“涓涓不壅,终为江河”,强调防微杜渐的重要性。 - 《资治通鉴》:
唐太宗曾告诫群臣:“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强调小事若不及时处理,可能酿成大祸。
近义词
- 防微杜渐:在错误或坏事刚露头时就加以制止。
- 未雨绸缪:事先做好准备,防止意外发生。
- 曲突徙薪:比喻事先采取措施,防止灾祸。
- 防患未然:在祸患发生前就加以预防。
反义词
- 养痈遗患:对坏人坏事姑息纵容,最终酿成祸患。
- 亡羊补牢:比喻出了问题后才想办法补救,为时已晚。
- 临渴掘井:事到临头才想办法,缺乏预见性。
例句
-
小学低年级:
- 妈妈让我写完作业再玩,这是杜隙防微,避免我养成拖延的习惯。
- 老师提醒我们上课要认真听讲,这是杜隙防微,防止我们成绩下滑。
-
小学高年级:
- 学校定期检查消防设施,做到杜隙防微,确保师生安全。
- 爸爸说,每天刷牙是杜隙防微,可以预防蛀牙。
-
初中:
- 政府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杜隙防微,保障消费者健康。
- 班主任强调纪律管理要杜隙防微,避免班级风气变差。
-
高中:
- 企业应杜隙防微,及时排查安全隐患,避免重大事故。
- 历史教训告诉我们,治国理政必须杜隙防微,防止社会矛盾激化。
-
大学及以上:
- 金融监管机构需杜隙防微,防范系统性风险。
- 科研团队在实验初期就杜隙防微,确保数据准确性。
错误用法
-
误用场景:
- ❌ “他每天熬夜打游戏,终于生病了,真是杜隙防微啊!”(错误:此处应为“养痈遗患”)
- ❌ “火灾发生后,消防队赶来灭火,真是杜隙防微!”(错误:事后补救不能用此成语)
-
混淆近义词:
- ❌ “我们要未雨绸缪,等事情发生了再处理。”(矛盾:“未雨绸缪”本身就是提前预防)
-
滥用语境:
- ❌ “他吃饭前洗手,真是杜隙防微!”(过度夸张:洗手是卫生习惯,不涉及隐患防范)
总结:使用“杜隙防微”时,需注意其“预防性”和“早期干预”的特点,避免用于事后补救或无关场景。
你可能感兴趣
未雨绸缪
“备而不用”是一个成语,其读音和含义已经清晰地阐述。该成语源自古代的军事策略,意味着事先做好准备但并不立即使用。它常用于形容预先准备应对突发情况的行为。这个成语的近义词包括有备无患、未雨绸缪和防患未然等,反义词则包括临渴掘井、无备无患和即用即备等。文章还提到了该成语的使用场景和错误用法示例。在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和挑战时,我们应该做到“备而不用”,以确保安全无虞。同时,也要注意在正确的场合使用,避免误用和滥用。
防患未然
本文介绍了成语“防患未然”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与反义词,并提供了相关例句和错误用法举例。该成语强调在事故或灾难发生前采取预防措施的重要性,通过预防避免风险和损失。其含义指预防灾难或祸患在发生之前,有所防备。出处为《易经》中的一句话:“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同时,也介绍了一些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实践。正确理解和使用该成语对于表达预防措施的重要性十分有帮助。其反义词如临渴掘井、亡羊补牢等,强调了事后补救的局限性。使用此成语时需注意语境,避免与“未雨绸缪”等近义词混淆。
船到江心补漏迟
“船到江心补漏迟”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huán dào jiāng xīn bǔ lòu chí,意味着在问题严重后才采取行动是不可取的。这个成语强调预防和提前准备的必要性,警示人们要早做准备。典故源自古代水上运输和船只修补的实际情况。近义词如临渴掘井、亡羊补牢等,强调事到临头才想办法已经来不及。反义词如未雨绸缪、防患未然等,指提前做好准备预防意外情况。错误用法包括被拖延症患者作为借口、滥用场合等。文章通过多个例句展示了该成语的正确用法和错误警示。
不测之忧
不测之忧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ù cè zhī yōu。它指的是无法预料或难以预料的忧虑和担忧。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们对于未来可能发生的不可预测的不利情况所感到的忧虑和不安。不测之忧并没有特定的典故出处,但可以在日常生活找到相关情境和表达。它的近义词包括未知之忧、意外之忧、突如其来之忧和难以预料之忧等。反义词包括安然无虑、心安理得和无忧无虑等。文章还提供了关于不测之忧的错误用法介绍。通过例句,文章详细说明了不测之忧在实际语境中的应用。
亡羊补牢
补牢顾犬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ǔ láo gù quǎn。该成语源自古代农耕社会的狗和家畜保护情境,意指在出现问题或损失后,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并关注预防其他相关问题。补牢顾犬也常用来比喻亡羊补牢,强调防患于未然的重要性。其近义词包括亡羊补牢、防患未然等,反义词则为亡羊得牛、坐视不救等。在使用补牢顾犬这一成语时,需要注意其含义和适用场景,避免与无关语境搭配使用或滥用成语。文章还提供了多个例句以展示该成语的正确用法和错误用法示例。
养虎自遗患是什么意思
养虎自遗患的读音读音:yǎng hǔ zì yí huàn养虎自遗患的含义养虎自遗患这个成语的含义是指因为养育或姑息某种势力或事物,最终反而会招致祸患或自食其果。其中,“养虎”指的是养育或姑息某种势力或事物,“自遗患”则是指自己招致祸患。养虎自遗患的典故典故出自《左传·宣公二年》,春秋时期,楚国为了抵御晋国的进攻,在楚庄王的支持下,令尹斗越公养了一只老虎。后来,晋国果然进攻楚国,但因为斗越公所养的老虎被放出并咬伤了晋国将士,晋军大败而归。然而,这只老虎后来也反过来威胁了楚国,成为了楚国的隐患。这个故事便逐渐演变成了“养虎自遗患”这个成语。此外,还有一些其他典故和出处,如《史记·秦始皇本纪》中也
后患无穷
本文介绍了成语“后患无穷”的读音、含义、典故及错误用法。该成语表示某事或某行为会带来不可估量的不良后果。出自古代军事典故,强调对未来祸患的不可预测性。文章还提供了相关近义词和反义词,并通过具体例句解释了该成语的使用场景。提醒读者在使用时,应准确理解其含义,避免滥用和与“危险”混淆。
除疾遗类
除疾遗类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hú jí yí lèi,意指处理问题不彻底,留下潜在危害。其典故可能源于古代治理疾病或问题的思考。近义词有治标不治本等,反义词如斩草除根。在多种场合如环境保护、交通治理、教育、城市规划等方面,需避免除疾遗类的错误用法,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避免留下后患。错误用法包括用于形容完全无害的情况或过于严厉的处理方式。
思患预防是什么意思
思患预防的读音思患预防的读音为sī huàn yù fáng,其中“思”表示思考,“患”表示灾难或困难,“预防”表示预先采取措施防止。思患预防的含义“思患预防”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在事情发生之前,要预先思考可能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预防和解决。这个成语强调了预防和预见的重要性,提醒人们要提前做好准备,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和风险。思患预防的典故“思患预防”的典故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军事策略和治国思想。在古代,人们就认识到预防的重要性,因此提出了“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等类似的成语。而“思患预防”则更加强调了思考和预见的重要性。在历史上,许多政治家、军事家和智者都强调了预先思考和预防的重
除恶务本
“除恶务本”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hú è wù běn。它的含义是强调在消除邪恶的同时,必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彻底根除其产生的根源。该成语源于古代中国的古籍,强调治标治本的重要性,并表达了对于解决问题的智慧和思考方式。近义词有治本清源、斩草除根等,反义词有治标不治本、姑息养奸等。在治理社会问题、环境污染、教育问题、犯罪问题、企业管理、网络环境、食品安全、环境破坏行为、城市规划和个人成长等方面,都应该除恶务本,从源头上解决问题。错误的用法是只注重表面问题而不去寻找问题的根源,违背了除恶务本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