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正不阿
读音
fāng zhèng bù ē
含义
- 方:正直、规矩。
- 正:端正、不偏斜。
- 不阿:不迎合、不谄媚。
整体含义:形容人品行端正,刚直不阿,不趋炎附势,不屈服于权势。
典故
- 《史记·汲郑列传》
西汉名臣汲黯为人刚直,敢于直言进谏,即使面对汉武帝也毫不畏惧,因此被称为“方正不阿”。 - 《后汉书·杨震传》
东汉大臣杨震为官清廉,拒绝贿赂,曾言“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体现了他方正不阿的品格。 - 《宋史·包拯传》
包拯执法严明,不畏权贵,民间称其为“包青天”,是方正不阿的代表人物。
近义词
- 刚正不阿:形容人刚强正直,不屈服于权势。
- 铁面无私:形容人公正严明,不讲情面。
- 廉洁奉公:形容人清廉正直,一心为公。
- 耿介之士:指性格刚直、不随波逐流的人。
反义词
- 阿谀奉承:形容人谄媚讨好,迎合他人。
- 趋炎附势:形容人依附权贵,巴结有权势的人。
- 曲意逢迎:形容人违背本心,刻意讨好他人。
- 同流合污:形容人随波逐流,与坏人坏事混在一起。
例句
-
小学低年级(1-3年级)
- 包拯是一个方正不阿的好官。
- 老师教导我们要做一个方正不阿的人。
- 爸爸说,做人要方正不阿,不能撒谎。
-
小学高年级(4-6年级)
- 这位法官方正不阿,从不接受贿赂。
- 历史上许多方正不阿的大臣都受到百姓爱戴。
- 面对诱惑,他始终方正不阿,坚守原则。
-
初中
- 他的方正不阿让他在官场上显得格格不入。
- 方正不阿的品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 尽管受到威胁,他仍然方正不阿,坚持正义。
-
高中及以上
- 在腐败盛行的时代,方正不阿的官员尤为可贵。
- 他的方正不阿赢得了同事的尊敬,但也得罪了不少权贵。
- 方正不阿的精神是现代社会亟需的品质。
错误用法
-
形容事物(错误:方正不阿的桌子)
- 正确用法:形容人的品格,不能用于物体。
-
形容性格温和(错误:他虽然方正不阿,但待人温和)
- 正确用法:方正不阿强调刚直不屈,与温和性格不完全冲突,但不宜并列使用。
-
形容圆滑世故(错误:他处世方正不阿,善于周旋)
- 正确用法:方正不阿与圆滑世故矛盾,不能同时形容一个人。
-
用于贬义(错误:他太方正不阿了,不懂得变通)
- 正确用法:方正不阿是褒义词,不应带有贬义色彩。
你可能感兴趣
汉字“方”的10种含义解析 从拼音笔顺到成语文化一网打尽
本文介绍了“方”字的多种含义和用法。首先,介绍了“方”作为形容词表示形状为正方形或六面体,也可表示正直的品行和方向等。其次,“方”作为名词可以表示方面、地区、规律等含义。此外,“方”还可以作为动词使用,表示比较、依据、模拟等动作。同时,“方”也可以作为副词使用,表示时间、程度等。最后,“方”还可以作为合成药物的配方或表示响度单位的术语。总体来说,“方”字在中文中具有丰富多样的含义和用法。
外方内圆是什么意思
外方内圆的读音外方内圆(wài fāng nèi yuán)。外方内圆的含义“外方内圆”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人的性格或事物的外在表现与内在实质。其中,“外方”指的是外在的表现形式,通常指人的行为举止、事物的外在形态等,具有刚直、方正的特点;“内圆”则是指内在的实质,通常指人的思想、情感、态度等,具有柔和、圆融的特点。因此,“外方内圆”的含义是外表刚直而内心柔和,或者外表形态方正而内在实质圆融。外方内圆的典故“外方内圆”这个成语的典故并不十分明确,但可以从字义上理解其来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方和圆是两种重要的象征,分别代表着刚直和柔和。这个成语可能源于对人的性格或事物的外在与内在特性的描述,是中
砥厉廉隅
文章介绍了成语“砥厉廉隅”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形容人经过磨练和锻炼,保持操守的方正和坚贞,常用于形容人的品性和操守。在运用时需注意其内在含义和运用的场合,避免与其他类似词语混淆使用或误用。
方面大耳
方面大耳是一个成语,读音为fāng miàn dà ěr。它用来形容人的容貌端庄,具有威严和领导气质,也形容人的见识广博,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和智慧。这个成语的出处并不明确。它的近义词包括威风凛凛、仪表堂堂、博学多才等。方面大耳在实际使用时要避免错误用法,不能随意用来形容不相关的事物或场合,也不能用来贬低或嘲笑他人。
不知所措
“不知所措”是一个形容人在面对某种情况时,不知道该怎么办,感到困惑和无助的成语。其出处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如《论语》等。该成语的近义词有彷徨无措、心无主见等,反义词有胸有成竹、从容不迫等。使用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和语境,避免不当使用和滥用。文章对“不知所措”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举例说明其使用方法和错误用法。
砥廉峻隅
砥廉峻隅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ǐ lián jùn yú。该成语的含义是形容人或事物意志坚定、品行方正、操守高洁。它没有明确的典故出处,但与古代儒家思想中的君子形象相契合。近义词包括坚贞不屈、刚正不阿等,反义词为软弱无能、见风使舵等。该成语可用于描述人的品性、精神或事物的特点。在使用时需注意语境和语调,避免误用。
刚直不阿
刚直不阿是一个成语,读音为gāng zhí bù ē。该成语用来形容人的性格刚强正直,不趋炎附势,不屈服于威逼利诱,始终保持独立人格和道德立场。其典故源于古代著名官员包拯的故事。刚直不阿的近义词有铁面无私、公正无私等,反义词包括阿谀奉承、趋炎附势等。使用时应根据具体情境和人物特点来选择合适的词语,避免错误用法。
方头不劣
方头不劣是一个成语,原意形容人的头方正、性格刚直,不随波逐流。其现代含义指人性格刚直、不轻易妥协。这一成语出自《庄子·外物》和《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它的近义词包括刚正不阿、铁骨铮铮等,反义词则是随波逐流、见风使舵等。使用时需注意成语的语境和搭配,避免错误用法。该成语在描述人的性格特点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不劣方头
不劣方头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ù liè fāng tóu,形容人的精神饱满、气度不凡,或态度行为不卑不亢、不轻易屈服。其典故源自古代传说或官场文化。近义词包括坚忍不拔、刚毅不屈等,反义词为逆来顺受、卑躬屈膝等。使用时要避免不当语境,如轻松场合或消极行为。该成语恰当使用时,可以生动描绘那些面对困难不屈不挠、态度刚强的人。
公正不阿
“公正不阿”是一个成语,读音为gōng zhèng bù ā。其含义为为人公正,不偏袒任何一方,不向权势低头,不屈服于权势或利益诱惑,强调了人的道德品质和正义感。该成语的出处可追溯至古代,如古代官员处理案件时要求公正不阿。历史人物包拯和海瑞因公正不阿的品质而著名。其近义词包括公平无私、正直无邪、大公无私等,反义词为偏袒包庇、徇私舞弊、假公济私等。在实际运用中,应保持公正不阿的态度对待每一件事,赢得他人尊重和信任。然而,滥用该词以及在处理私人事务时表现出偏袒、偏心则与“公正不阿”相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