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厉廉隅

砥厉廉隅:砥砺品行,方正不苟

读音

砥厉廉隅:dǐ lì lián yú

含义

  • :细磨刀石,引申为磨砺。
  • :同“砺”,磨刀石,亦指磨炼。
  • :棱角,比喻方正、正直。
  • :角落,引申为品行端正、不苟且。

整体含义:形容人通过不断磨炼自身,使品行端正、节操高尚,不随波逐流。

典故

  1. 《礼记·儒行》
    “近文章,砥厉廉隅。”指儒者通过研习经典来修养品德,使行为方正。
  2. 《后汉书·刘恺传》
    东汉刘恺因德行高洁被举荐为官,史书称其“砥厉廉隅,有国士之风”。
  3. 宋代苏轼《策略》
    “士之砥厉廉隅者,必不为利疚。”强调正直之士不为利益所动摇。

近义词

  1. 刚正不阿:形容人正直不屈从。
  2. 守正不挠:坚守正道,不屈服。
  3. 冰清玉洁:比喻品行高洁无瑕。
  4. 光明磊落:胸怀坦荡,行为正直。

反义词

  1. 同流合污:随波逐流,与坏人一起做坏事。
  2. 阿谀奉承:曲意逢迎,讨好他人。
  3. 蝇营狗苟:比喻人不顾廉耻,钻营取利。
  4. 寡廉鲜耻:缺乏操守,不知羞耻。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

    • 老师告诉我们要像竹子一样“砥厉廉隅”,做个正直的人。
    • 他从小学习古人“砥厉廉隅”的故事,立志做个好人。
  2. 小学高年级

    • 面对诱惑,他始终砥厉廉隅,绝不接受不正当的好处。
    • 这位清官一生砥厉廉隅,深受百姓爱戴。
  3. 初中

    • 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砥厉廉隅的品格显得尤为珍贵。
    • 他砥厉廉隅的作风,赢得了同事们的尊敬。
  4. 高中

    • 历史上许多文人以砥厉廉隅自勉,坚守道德底线。
    • 面对金钱的诱惑,他砥厉廉隅,始终保持清廉本色。
  5. 大学及以上

    • 在学术研究中,学者应砥厉廉隅,杜绝抄袭和造假。
    • 砥厉廉隅不仅是个人修养的体现,更是社会风气的基石。

错误用法

  1. 误用为“砥砺前行”

    • ❌ 错误例句:“我们要砥厉廉隅,勇往直前。”(混淆了“砥厉廉隅”与“砥砺前行”的侧重点。)
  2. 形容物质磨砺

    • ❌ 错误例句:“这把刀经过砥厉廉隅,变得非常锋利。”(成语仅用于品德修养,不指实物打磨。)
  3. 用于贬义语境

    • ❌ 错误例句:“他太过砥厉廉隅,不懂变通。”(成语本身为褒义,不可用于批评“固执”。)
  4. 与行为无关的场合

    • ❌ 错误例句:“这座建筑设计得砥厉廉隅。”(成语不适用于形容物体形态。)

总结:“砥厉廉隅”专指道德修养的磨炼与坚守,使用时需注意语境和对象,避免扩大或曲解其含义。

你可能感兴趣

砥砺廉隅

砥砺廉隅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ǐ lì lián yū,表示人通过自我修养和锻炼,使品行正直、道德高尚。该成语源自古代文人墨客的诗文,常用来形容人具有坚强的意志和高尚的品德。其近义词包括廉洁自律、刚正不阿等,反义词为贪赃枉法、卑躬屈膝等。该成语在日常生活和写作中应正确使用,避免误用或混淆。文章中还提到了一些人以砥砺廉隅为人生信条或座右铭,以表达其坚守道德底线的决心。

古人描写德行的诗词

古人描写德行的诗词及其解析,展现了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这些诗词赞美了德行的高尚与美好,体现了古人对道德品质的重视与追求。通过列举的几首诗词,我们可以发现,这些作品从不同的角度和背景中展现了德行的重要性,如以物喻人、登高望远、舍弃世俗名利等。同时,这些诗词也体现了中国文化的道德观念和人文精神,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和对道德品质的向往与追求。每一首诗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人生哲理,值得我们去深入学习和领悟。通过学习这些诗词,我们可以更好地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

描写德行的现代诗词

本文介绍了多篇关于描写德行的现代诗词的文章,包括古代诗词原文、作者和朝代,以及现代诗词创作。文章通过赞美德行如光照大地、温暖人心、滋养世间万物等,表达了对德行的赞美和追求。同时,强调了德行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如诚实、善良、宽容、和善等品质的重要性,并呼吁现代人继续传承和发扬这种美德,让社会更加和谐、文明、进步。

关于廉耻的诗词

关于廉耻的诗词(第1篇)关于廉耻的诗词及其解析一、诗经《大雅·文王之什》原文:“廉隅贞良,匪躬之故。人之好德,如切如磋。嗟尔君子,无恒安息。人之有能,乃不忝所生。不殄厥心,矜矜猗士。终温且惠,惠音悦耳。”作者及朝代:此为《诗经》之篇,创作于先秦时期。解析:此篇中以“廉隅贞良”来强调人格的廉洁正直和品德的优良,告诫人们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良好的道德品质。二、晋·陶渊明《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壮志饥餐胡虏肉,功名利禄心不存。吾家有严君,志士当自勉。人皆言我廉,我岂畏人言?”作者及朝代:陶渊明(约365-427年),东晋诗人。解析:陶渊明以壮志凌云、不畏强敌的气概

砥节厉行

砥节厉行的读音是dǐ jié lì xíng,意味着磨炼品行、努力实践并表现优秀行为。这一成语的出处难以确证,但一直传承着磨砺品行和实践优秀道德行为的精神。砥节厉行的近义词包括励精更始、砥身砺行等,反义词则是放荡不羁、苟且偷安等。在日常使用和写作中,需避免错误地将其用于描述表面行为或形式主义,而应描述一个人在长期生活和工作中保持高尚的品行和优秀的行为习惯。例如,“他砥节厉行,始终保持高尚的品行,深受众人敬重”。

贞风亮节是什么意思

贞风亮节的读音读音:贞风亮节(zhēn fēng liàng jié)贞风亮节的含义含义:指人具有高洁坚贞的品格和正直清廉的节操。其中,“贞”字表示坚贞、忠诚;“风”字在此处引申为风范、气度;“亮”字则表示明朗、正直;“节”字则指节操、品行。整个成语用于形容人的品行高尚,操守坚定,正直无私。贞风亮节的典故典故:该成语源于古代,与一些历史人物的事迹相关联。在古代文献中,常用来赞美那些品行高尚、忠诚正直的人。虽然具体的典故可能因历史变迁而有所遗失,但该成语至今仍被广泛使用,成为人们赞美品德高尚之人的常用语。贞风亮节的近义词近义词:高风亮节坚贞不渝忠诚正直廉洁奉公品德高尚这些词语都与贞风亮节有相似的

砥节励行

砥节励行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dǐ jié lì xíng,意思是磨炼节操,奋发向前。该成语源于古代,最早出自《汉书·韦贤传》,用于形容人通过不断的自我磨砺和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和行为。砥节励行的近义词包括励志图强、刻苦自励、砥砺前行、奋发向上等,反义词则为堕落腐化、消极懈怠、自暴自弃等。在运用该成语时,需要注意避免用词不当、乱用词语、语境不符和滥用成语等错误用法。该成语可以在不同的场合中使用,例如形容人的品质、行为以及生活态度等。

暗室不欺

暗室不欺是一个成语,读音为àn shì bù qī,意指在无人知晓或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也能坚守道德和诚信的原则,不做欺骗或虚假行为。这一成语源自古代的道德故事,强调人的自我约束和诚实正直的品质。其近义词包括诚实守信、坦诚相待和忠诚老实等,反义词则是欺上瞒下、虚伪欺诈和背信弃义等。在使用时需注意成语的准确含义和用法,避免滥用、误用或与原意相反的情况。暗室不欺是形容个人品德的成语,强调个人在无人监督时的道德自律。

操身行世

操身行世是一个源自古代儒家思想的词汇,强调个人的品德修养和行为规范。其含义指一个人在世间的生活和行为方式,注重品德修养和道德行为。操身行世的典故源自古代文献和道德楷模的故事。操身行世的近义词包括品行端正、德行高尚、行为规范等,反义词则是品行不端、德行败坏等。正确的用法是描述一个人的品德和行为,不应用于贬低或讽刺他人。例句中展示了操身行世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体现。

至诚高节是什么意思

至诚高节的读音至诚高节的读音为:zhì chéng gāo jié。至诚高节的含义至诚高节,指心志真诚,节操高尚。其中,“至诚”表示极度真诚的心意,“高节”则指高尚的节操或品德。至诚高节的典故至诚高节这一成语源于古代典籍,最早可追溯到《后汉书·张堪传》。张堪为人正直,品行高尚,他一生忠诚于国家,为官清廉,被后人尊称为“至诚高节”的典范。此外,历史上还有许多其他人物因品行高尚、忠诚正直而被赞誉为“至诚高节”。典故一:《后汉书·张堪传》张堪在任期间,清廉正直,对待百姓和下属十分关心,深受百姓爱戴。他一生忠诚于国家,为官清廉,其事迹被后人传颂。典故二:其他历史人物除了张堪外,历史上还有许多其他人物因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