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节厉行
读音
dǐ jié lì xíng
含义
- 砥:本指磨刀石,引申为磨砺、锻炼。
- 节:气节、操守。
- 厉:同“砺”,磨砺、激励。
- 行:行为、品行。
整体含义:形容人严格磨砺自己的节操和行为,保持高尚的品德。
典故
- 《后汉书·独行列传》:东汉名士范滂因正直敢言被诬陷,临刑前对儿子说:“吾欲使汝为恶,则恶不可为;使汝为善,则吾不为恶。”后人赞其“砥节厉行,终始不渝”。
- 《晋书·周处传》:周处年少时为祸乡里,后幡然悔悟,励志改过,最终成为一代名臣,史称其“砥节厉行,克己复礼”。
- 宋代朱熹《朱子语类》:“士人当砥节厉行,不可随俗浮沉。”强调读书人应坚守节操,不随波逐流。
近义词
- 砥砺名节:磨炼自己的名誉和节操。
- 修身洁行:修养自身,使行为高洁。
- 严于律己:严格要求自己。
- 守正不阿:坚守正道,不偏不倚。
反义词
- 放荡不羁:行为放纵,不受约束。
- 同流合污:随波逐流,与坏人一起做坏事。
- 自甘堕落:主动放弃道德追求,沉沦于恶习。
- 寡廉鲜耻:缺乏廉耻之心,品行低劣。
例句
- 小学低年级:我们要学习英雄人物,从小砥节厉行,做个正直的人。
- 小学高年级:班长以身作则,砥节厉行,赢得了同学们的尊敬。
- 初中:历史上许多仁人志士砥节厉行,宁死不屈,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 高中: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能砥节厉行的人尤为可贵。
- 大学: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应当砥节厉行,不负时代使命。
- 职场:他在商界多年,始终砥节厉行,从不参与不正当竞争。
- 历史评论:文天祥砥节厉行,面对元朝的威逼利诱毫不动摇。
- 家庭教育:父母教育孩子要砥节厉行,不能为了一点利益丧失原则。
- 社会现象:面对诱惑,有些人选择妥协,而真正砥节厉行的人却寥寥无几。
- 文学创作:小说中的主人公砥节厉行,最终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
- 政治领域:清廉的官员往往能砥节厉行,不为金钱所动。
- 学术研究:真正的学者应砥节厉行,杜绝学术不端行为。
- 道德模范:这位道德模范砥节厉行,几十年如一日地帮助他人。
- 自我激励:每当我想放弃时,就用“砥节厉行”来鞭策自己。
- 团队建设:一个优秀的团队,成员之间应互相砥节厉行,共同进步。
- 传统文化:中华文化历来推崇砥节厉行的精神。
- 国际交往:外交官代表国家形象,必须砥节厉行,维护国家尊严。
- 环境保护:保护环境需要每个人砥节厉行,从点滴做起。
- 体育竞技:运动员不仅要追求成绩,更要砥节厉行,遵守体育道德。
- 人生格言:我的座右铭是“砥节厉行,无愧于心”。
错误用法
-
误用为“砥砺前行”:
- ❌ 错误例句:我们要砥节厉行,克服困难。(应为“砥砺前行”)
- ✅ 正确用法:“砥节厉行”侧重品德修养,而“砥砺前行”强调克服困难、继续前进。
-
误用于形容物质追求:
- ❌ 错误例句:他砥节厉行,终于买到了心仪的房子。
- ✅ 正确用法:该成语仅用于形容精神或道德层面的磨砺。
-
误用于贬义语境:
- ❌ 错误例句:他表面上砥节厉行,背地里却贪污受贿。
- ✅ 正确用法:该成语为褒义词,不可用于虚伪或负面行为。
-
误用于轻松场合:
- ❌ 错误例句:周末聚餐时,他依然砥节厉行,只吃蔬菜。
- ✅ 正确用法:该成语多用于严肃或高尚的语境,与日常小事无关。
-
误用为“厉行节约”:
- ❌ 错误例句:学校提倡砥节厉行,减少浪费。
- ✅ 正确用法:此处应为“厉行节约”,“砥节厉行”不涉及节约行为。
你可能感兴趣
关于不孝的诗词
关于不孝的诗词(第1篇)关于不孝的诗词,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并不罕见。这些诗词不仅揭示了社会道德观念的一部分,也反映了古代对于家庭伦理、亲情关系的重视。以下是我根据您的需求,整理的一些关于不孝主题的古诗词及其解析。一、诗词列表《孝经·谏诤章》汉乐府《长歌行》晋·陶渊明《杂诗》唐·白居易《孝妇吟》宋·王安石《孝道歌》二、诗词全文及解析《孝经·谏诤章》作者:佚名(先秦时期)原文:曾子曰:“若夫慈爱抚育,奉事父母如大人,此孝之大者。不慈不孝,不祥之民也。”解析:此段出自《孝经》,强调了孝顺父母的重要性,若不慈不孝,则被视为不祥之人。汉乐府《长歌行》原文: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
砥节奉公
砥节奉公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ǐ jié fèng gōng,指磨炼节操,奉行公事。这一成语源于古代官场,形容人具有高尚的品德和职业操守,对待公务尽心尽责。其近义词包括清正廉洁、廉洁自律、公正无私、尽忠职守等。反义词包括贪污腐化、徇私舞弊、玩忽职守、损公肥私等。文章中还列举了几个使用砥节奉公的例句,展示了其正确的用法和错误用法的注意事项。
关于礼的诗词
关于礼的诗词(第1篇)关于“礼”的诗词一、诗词全文及作者《诗经·小雅·车舝》原文:言念君子,温其如玉。故君子贵乎礼,贵乎德。作者:佚名(先秦时期)解析:此诗以玉喻君子,强调了君子之礼与德的重要性。宋·苏轼《留侯论》原文:故人知礼贵,为世所敬仰。行仁义之德,得道者多助。解析:此诗赞美了有礼之人的尊贵,并强调了行仁义之德的重要性。汉·乐府《长歌行》原文: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螟蟸若薄我,昼夜变情貌。忘却如素镕,施吾能几何?宫彼亦悠悠,悲吾太无聊。临觚送新欢,听礼解悲忧。解析:这首乐府诗强调了“礼”的重
关于仁的古诗词
关于仁的古诗词(第1篇)关于仁的古诗词及其解析一、古诗展示《论语·里仁篇》节选作者:孔子及门徒原文: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作者与朝代:孔子是春秋时期的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其门徒众多,此段文字出自《论语》。解析:孔子认为居住在有仁德之处最好。他提倡仁道,将“仁”看作是人最重要的道德品质,追求以“仁”为基础的社会秩序和个人品格的修养。这段文字说明了仁心和修养的重要性。仁爱作者:杨婧原文:仁者爱人,以德为本。义者守道,以礼为先。作者与朝代:杨婧为现代人,此为现代诗。解析:此诗强调了仁爱和道德的重要性,认为仁者以爱人为本,以德行为基础。义者坚守道义,以礼为先。表达了对仁、义、礼等传统美
德浅行薄
“德浅行薄”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é qiǎn xíng bó,用来形容人的品德和才能都不足。这个成语没有特定的典故,可能是在汉语使用过程中根据词语组合和语境演变而来。它的近义词有“才疏学浅”、“德薄能鲜”等,反义词有“德高望重”、“才高行厚”等。使用“德浅行薄”时需要注意对象使用恰当,避免乱用语境和其他成语混淆的情况。
昭德塞违是什么意思
昭德塞违的读音昭德塞违的读音为zhāo dé sāi wéi。昭德塞违的含义“昭德塞违”是一个成语,指弘扬德行,堵塞过错。它强调了品德和行为的正确性,意味着应该倡导正确的道德和行为,同时避免或纠正错误的行为。昭德塞违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典故源自古代的教诲和道德规范。在古代,人们常常以“昭德”来强调道德的重要性,即要光明正大地展示德行。而“塞违”则表示要防止和纠正违背道德和规矩的行为。具体典故可能因历史记载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大致上都强调了道德和规矩的重要性。昭德塞违的近义词崇德鄙邪:指崇尚德行,鄙视邪恶的行为。遵规守纪:指遵守规章制度,不违背法律和道德规范。修身齐家:指通过修养自身来管理家庭,强调
安宅正路
安宅正路的读音为ān zhái zhèng lù。这个成语表示正确的道路或方向,以及安定而正当的住所或途径,常用来形容正确的行为或选择。它强调人们应该追求安定、正直的道路。该成语源于古代文献,虽然没有明确的典故或故事,但在古代被广泛使用,并逐渐成为一个常用的成语。安宅正路的近义词有稳定之路、正道直行等,反义词包括歪门邪道等。在使用时要注意避免错误用法,如形容不正当行为或搭配贬义词使用等。总的来说,“安宅正路”是一个褒义词,它鼓励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定地走正确的道路,追求安定和成功。
好善嫉恶
本文介绍了成语“好善嫉恶”的读音、含义、典故、出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源于古代儒家思想,强调人的道德修养和品德,常用来形容人乐于做好事,憎恶坏事。同时,也介绍了好善嫉恶的历史名人事例和错误用法的示例。希望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
从小偷针 长大偷金读后感
从小偷针 长大偷金读后感(第1篇)从小偷针 长大偷金读后感我要说的是,这本书的标题“从小偷针 长大偷金”虽然有些引人注目,却也让人心生不安。当我翻开这本书的那一刻,我却被它深深吸引。初读时,我被书中细腻的人物描绘和生动的情节所吸引。作者以流畅的语言,将一个个小故事串联起来,构成了一部富有生活气息的巨著。其中,人物的性格特点、情感变化以及情节的跌宕起伏,都让我印象深刻。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一个关于成长、教育和人性的故事。书中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故事情节,展现了主人公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以及他在成长过程中所面临的种种挑战和困境。这些故事情节不仅有趣,而且富有启示性,让人深思。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的
砥砺名节
本文介绍了“砥砺名节”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和反义词,并提供了相关例句。砥砺名节指的是通过不断的努力和自我修养,保持和提升自己的名誉和节操。其源于古代士人对于道德品质的追求,强调内外兼修、持之以恒的过程。近义词包括磨练品行、锤炼节操、砥砺前行等,反义词有放纵自流、丧失名节、不思进取等。文章同时指出了对砥砺名节的错误理解,并强调了正确的砥砺名节应该是内外兼修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