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宅正路
读音
ān zhái zhèng lù
含义
- 安:安定、安稳
- 宅:住所、居所
- 正:正直、正当
- 路:道路、方法
整体含义:指安居于正道,遵循正确的处世准则。比喻人应当坚守道德规范,走正途,不偏离正道。
典故
-
《孟子·离娄上》:
“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
孟子认为,“仁”是人安身立命的根本,“义”是人应当遵循的正确道路。 -
《后汉书·崔骃传》:
“君子安宅正路,以俟天命。”
强调君子应当坚守正道,等待天命的安排。 -
宋代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安宅正路,言仁为安身之所,义为当行之路。”
进一步阐释“仁”是心灵的归宿,“义”是行为的准则。
近义词
- 守正不阿:坚守正道,不偏不倚。
- 正道直行:遵循正确的道路,正直行事。
- 居仁由义:以仁为本,以义为行。
- 循规蹈矩:遵守规矩,不越雷池。
反义词
- 离经叛道:背离正统的道德规范。
- 为非作歹:做坏事,违背正道。
- 投机取巧:不按正道行事,靠不正当手段谋利。
- 旁门左道:不走正道,采用歪门邪道。
例句
-
小学低年级:
- 我们要像君子一样“安宅正路”,做个诚实的孩子。
- 老师说,学习要“安宅正路”,不能作弊。
-
小学高年级:
- 他一生坚守“安宅正路”,从不做亏心事。
- 面对诱惑,我们要“安宅正路”,不贪小便宜。
-
初中:
- 古人云“安宅正路”,我们应当以仁义为本。
- 在复杂的社会中,更要懂得“安宅正路”的重要性。
-
高中:
- 孟子提倡“安宅正路”,强调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 在利益面前,他依然“安宅正路”,不为所动。
-
大学及以上:
- 儒家思想强调“安宅正路”,即人应当以仁义为立身之本。
- 在商业竞争中,企业若能“安宅正路”,必能赢得长远发展。
错误用法
-
误用为“安居乐业”:
- ❌ 错误例句:他退休后“安宅正路”,过着悠闲的生活。
- ✅ 正确用法:“安宅正路”强调道德准则,而非生活状态。
-
误用为“安分守己”:
- ❌ 错误例句:他性格内向,总是“安宅正路”。
- ✅ 正确用法:“安宅正路”侧重道德坚守,而非性格描述。
-
误用为“安于现状”:
- ❌ 错误例句:他不思进取,只想“安宅正路”。
- ✅ 正确用法:“安宅正路”不含消极意味,而是积极遵循正道。
-
误用为“安家立业”:
- ❌ 错误例句:他努力工作,终于“安宅正路”。
- ✅ 正确用法:“安宅正路”与物质生活无关,而是道德层面的坚守。
总结:“安宅正路”强调道德修养,使用时需注意其深层含义,避免与生活状态、性格特点等混淆。
你可能感兴趣
大有迳庭是什么意思
“大有迳庭”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dà yǒu jìng tíng,表示两者之间存在极大的差异或不同之处。其源自《庄子·齐物论》中的故事,常用来形容事物之间的巨大差异。该成语的近义词有截然不同、天壤之别等,反义词有毫无二致、相差无几等。在使用时需注意避免与近义词混淆,且要用于描述显著的差异,避免在不恰当的语境中使用。
离经畔道是什么意思
离经畔道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行为或言论偏离正道,违背传统道德、伦理和规范。其含义源于《论语》中的思想,表示人在社会中应遵循道德规范和正道。历史上一些违背伦理道德、违反法律的行为可被形容为离经畔道。其近义词包括背离正道、偏离轨道等,反义词为遵规守纪、正道直行等。误用该成语来形容创意或独特行为是不恰当的,应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在政治、经济等领域讨论时谨慎使用。
放僻邪侈是什么意思
本文介绍了成语“放僻邪侈”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意为放纵邪恶,不守正道,源自古代儒家经典,用于形容行为不端、违背道德规范的人或事物。使用时需注意避免用词不当、滥用成语、与其他词语混淆、语境不当以及忽视文化背景等错误用法。
遵道秉义是什么意思
遵道秉义的读音遵道秉义的读音为zūn dào bǐng yì。遵道秉义的含义遵道秉义,指遵循正道,秉持正义。它强调了人在行事中应遵循道德准则和正义原则,不偏离正道,不违背公义。遵道秉义的典故遵道秉义这一成语源于古代的道德观念和伦理思想。在古代的典籍和文献中,经常出现关于遵循正道、秉持正义的论述。例如,在《论语》中就有“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说法,强调了君子应当以义为重,遵循道德准则。此外,在历史上的许多英雄人物和道德楷模的事迹中,也可以看到遵道秉义的体现。遵道秉义的典故出处该成语的典故出处可以追溯到古代经典文献,如《左传》、《论语》等。这些文献中记载了许多关于遵循正道、秉持正义的故事和言论
正己守道是什么意思
正己守道的读音拼音:zhèng jǐ shǒu dào正己守道的含义“正己守道”是一个成语,指的是端正自己的行为,坚守正道。其中,“正己”指的是自我修正、自我约束,使自己的行为符合道德规范;“守道”则是指坚守正道,不偏离道德准则。整个成语的含义是强调个人在行为上要正直、诚实,坚守道德原则。正己守道的典故“正己守道”这一成语的典故源于古代中国的道德教化。在古代社会中,人们非常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和行为规范。许多古代文献和典籍中都强调了“正己守道”的重要性。例如,《论语》中就有“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这样的论述,强调了通过自我修正来达到行为规范的重要性。此外,历史上还有许多关
关于有公的诗词
关于有公的诗词(第1篇)关于“有公”的诗词探析自古以来,我国古代的诗词中常常蕴含着对公正、公平、公义的赞美与追求。下面,我将为您列举一些符合主题的古诗词,并附上全文、作者、朝代以及简短的解析。一、《贺新郎·国士有公气》作者:赵翼 朝代:宋朝原文:国士有公气,忠良秉义心。威名震四海,英气照乾坤。解析:此词描绘了国士的公正之气和忠良之心,强调了其威名与英气之盛。赵翼此词旨在赞美那些心怀正义、忠诚报国的英雄人物。二、《有公》作者:白居易朝代:唐朝原文:有公道在心,无求生以害仁。公道自在人心,何须求生而失节?解析:白居易的这首诗表达了公正的价值观。诗人强调,心中有公道,就不会因追求生存而损害仁义。这是
逆道乱常是什么意思
逆道乱常是一个成语,读音为nì dào luàn cháng,含义是违背常理和背离正道的行为或思想。该成语源自古代道德和伦理的规范,用来形容违背常规的行为。其近义词有背道而驰、离经叛道、反常悖理等。反义词则是循规蹈矩、正道直行和合情合理等。使用逆道乱常时需谨慎,避免错误用法。文章提供了关于逆道乱常的详细解释和例句。
旁门外道是什么意思
旁门外道是一个成语,读音为páng mén wài dào,指偏离正道、不正当的途径或方法,常带有贬义色彩。其典故可追溯到古代,用以形容学问、技艺或道术的非正统方法。旁门外道的近义词包括邪门歪道、歪门邪道等,反义词为正道直行、正途大道等。该成语常被用于描述行为偏离正轨的情况,例如不按常规出牌、追求利益不择手段等。使用旁门外道时需注意其贬义色彩,避免在正面语境中使用,同时不应与中性词语混淆。正确的使用情境是描述行为是否偏离正道。不当的用词可能导致误解,如用旁门外道形容成功的方法并不恰当。
邪魔外道是什么意思
邪魔外道的读音邪魔外道:xié mó wài dào,标注拼音为现代汉语常用词语。邪魔外道的含义“邪魔外道”指不正派的宗教或思想,或指那些邪恶的、异端的、偏离正统的、有害于社会秩序和道德风尚的宗教或思想。具体来说,它含有贬义,指那些偏离正道、迷惑人心、引人走向错误道路的宗教或思想。邪魔外道的典故“邪魔外道”一词源于佛教用语,佛教中常用来指代那些偏离佛法正道的邪教或异端。在古代,一些非正统的宗教或思想常被视为“邪魔外道”,被视为对社会的威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逐渐被广泛使用,不再局限于宗教领域,也用来形容那些偏离正道、有害于社会秩序和道德风尚的行为或思想。邪魔外道的近义词异端邪说歪门邪道妖言
关于崇德的诗词
关于崇德的诗词(第1篇)文章标题:关于崇德的诗词一、崇德之诗,诗意盎然中华古诗词中,以“崇德”为主题的作品丰富而深邃。以下精选数篇符合主题的古诗词,并附上全文、作者、朝代及解析,以飨读者。《大学诗》作者:佚名(先秦时期)原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解析:此诗强调了“崇德”的重要性,体现了大学之道的精髓。明德是人格的完美体现,也是人应该追求的最高境界。全篇从个人修身出发,谈及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寓意深远。《赋得古原草送别》作者:白居易(唐代)原文: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