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于一隅

安于一隅:成语详解

读音

安于一隅(拼音:ān yú yī yú)

含义

  • :安定、满足
  • :在
  • 一隅:一个角落,比喻狭小的范围
    整体含义:形容人满足于现状,不愿进取,只愿停留在狭小的范围内。

典故

  1. 《后汉书·隗嚣传》
    东汉末年,隗嚣占据陇西,不愿归顺光武帝刘秀,最终因固守一隅而失败。
  2. 《晋书·王导传》
    东晋名臣王导曾批评某些官员“安于一隅,不思进取”,导致国家难以振兴。
  3. 《资治通鉴》
    唐太宗评价某些地方官员“安于一隅,不谋全局”,影响国家治理。

近义词

  1. 固步自封:比喻因循守旧,不求进步。
  2. 墨守成规:固执地按老规矩办事,不愿改变。
  3. 画地为牢:自我限制,不敢突破。
  4. 坐井观天:比喻眼界狭窄,见识有限。

反义词

  1. 开拓进取:勇于创新,不断突破。
  2. 志在四方:胸怀远大,不拘泥于小范围。
  3. 放眼世界:视野广阔,关注全局。
  4. 锐意改革:积极求变,不满足现状。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小明整天只玩一个玩具,真是安于一隅。
  2. 小学高年级:我们不能安于一隅,要努力学习新知识。
  3. 初中:有些同学安于一隅,不愿参加课外活动,错过了很多机会。
  4. 高中:企业如果安于一隅,不创新,迟早会被市场淘汰。
  5. 大学:学术研究不能安于一隅,要广泛涉猎不同领域。
  6. 职场:职场新人如果安于一隅,不主动学习,很难有发展。
  7. 历史评论:清朝后期闭关锁国,安于一隅,最终落后于世界。
  8. 企业管理:公司管理层不能安于一隅,要不断拓展市场。
  9. 个人成长:人生不能安于一隅,要勇敢追求梦想。
  10. 社会现象:某些城市安于一隅,不愿与其他地区合作,发展缓慢。
  11. 国际关系:国家如果安于一隅,不参与全球事务,影响力会下降。
  12. 科技发展:科技企业不能安于一隅,要持续创新。
  13. 文化领域:艺术家如果安于一隅,作品会缺乏新意。
  14. 体育竞技:运动员不能安于一隅,要不断挑战更高水平。
  15. 教育行业:教师不能安于一隅,要学习新的教学方法。
  16. 农村发展:农村不能安于一隅,要结合现代科技提高生产力。
  17. 环境保护:环保工作不能安于一隅,要全球协作。
  18. 金融投资:投资者不能安于一隅,要分散风险。
  19. 医学研究:医学不能安于一隅,要探索新的治疗方法。
  20. 个人心态:年轻人不能安于一隅,要敢于尝试新事物。

错误用法

  1. 误用为褒义
    ❌ “他安于一隅,生活很稳定。”(错误,成语含贬义)
  2. 误用为地理描述
    ❌ “这个小村庄安于一隅,风景优美。”(错误,成语指心态,非地理位置)
  3. 误用为中性词
    ❌ “他喜欢安于一隅,不喜欢热闹。”(错误,成语强调消极态度)
  4. 误用为客观描述
    ❌ “公司安于一隅,规模不大。”(错误,应指主观不愿进取)

总结:“安于一隅”强调消极的满足现状,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误用为中性或褒义表达。

安于一隅.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你可能感兴趣

于事无补是什么意思

于事无补的读音于事无补的读音为:yú shì wú bǔ。于事无补的含义“于事无补”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对于事情没有任何帮助或益处,甚至可能使事情变得更糟。它通常用来形容某种行为或措施无法改变现状或达到预期目标,反而可能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或麻烦。于事无补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典故并不明确,但可以推测它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经验和对事物发展的观察。在许多古代文献和故事中,都可以找到类似“无益于事”或“无助于事”的表述,它们都表达了对于某种行为或措施无法改变现状或达到预期目标的含义。于事无补的近义词无济于事徒劳无功枉费心机毫无裨益以上这些词语都表示某种行动或措施对于事情没有帮助或没有效果。于事无补的反义词事半功

拥兵自固是什么意思

拥兵自固的读音拥兵自固的拼音为yōng bīng zì gù。拥兵自固的含义拥兵自固,指手握军队,固守自己的地盘或势力范围。具体来说,这个成语形容某人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却只顾自己的利益,不思进取或与他人合作,自保而不愿向外扩张或支援他人。它常用来形容某些人或势力在拥有兵力后,却采取保守、封闭的态度。拥兵自固的典故拥兵自固的典故源于古代战争和历史事件。在古代,一些将领或势力拥有重兵,却因为种种原因选择固守自己的地盘,不思扩张或与其他势力合作。这些行为往往导致其势力的衰落或被其他势力所吞并。例如,历史上有些割据一方的军阀,他们虽然拥有强大的军队,但因为只顾自己的利益,最终未能统一国家或实现更大的

受制于人是什么意思

受制于人的读音受制于人的拼音是:shòu zhì yú rén。受制于人的含义"受制于人"的含义是指被他人所控制或制约,缺乏自主权或自由。具体来说,这个成语用来形容某个人或某个组织在某种情况下,无法自主地做出决策或行动,而必须受到他人的约束或限制。受制于人的典故"受制于人"这个成语的典故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战争时期。在古代,战争往往是由双方军队的将领指挥进行的。如果一方的军队在战斗中失去了指挥权,那么他们就会受到敌人的控制,无法自主地行动。因此,"受制于人"这个成语就被用来形容这种被他人所控制或制约的状态。此外,"受制于人"也可以用来形容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受到他人控制或制约的情况。例如,一个

不识大体

不识大体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ù shí dà tǐ,意指对重要事情缺乏认识和判断能力,不能从大局出发看待问题。该成语来源于古代文献记载,如《史记》中项羽的事迹。不识大体的人常被形容为目光短浅,只顾眼前利益而忽略整体利益。其反义词包括深谋远虑、顾全大局等。在使用时,应避免轻描淡写地评价小事、无端指责他人以及与其他成语混淆使用等错误用法。例句展示了不识大体的人在行为决策上的表现。

卖法市恩是什么意思

本文介绍了成语“卖法市恩”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与反义词,以及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与错误用法。该成语指的是利用法律或权势来谋取私利或收买人心。文章详细解释了该成语的用法,并通过多个例句加以说明。同时,文章也指出了在使用该成语时需要注意避免误用的场景。

自相鱼肉是什么意思

自相鱼肉的读音自相鱼肉的读音是zì xiāng yú ròu。自相鱼肉的含义自相鱼肉,原意是形容内部互相残杀、自相残害的情景。这个成语的“自相”表示内部相互,“鱼肉”则表示被残害、被伤害的意思。整体而言,自相鱼肉比喻内部互相残杀、互相伤害,导致两败俱伤的局面。自相鱼肉的典故自相鱼肉的典故源于古代的战争和政治斗争。在古代,由于各种原因,人们之间常常发生争斗和战争,而当一方势力强大时,往往会利用各种手段来消灭或削弱对方的力量。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双方都采取极端的手段,就会形成自相鱼肉的局面。例如,在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经常发生战争,互相攻打,导致国内百姓流离失所、家破人亡,这就是自相鱼肉的一个典型例子

瞒上欺下是什么意思

瞒上欺下是一个成语,形容对上级隐瞒真相,对下级欺骗或隐瞒事实的行为。源于古代官场文化,常见于政治领域、企业经营及不良社会现象中。其近义词包括弄虚作假、阳奉阴违等,反义词为坦诚相待、公正无私等。在家庭、工作和学术研究等场景中错误使用瞒上欺下会带来不良影响和严重后果。

拔葵啖枣

拔葵啖枣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á kuí dàn zǎo。它用来形容贪小便宜、只顾眼前利益的行为,比喻只追求微小利益而忽视更大的利益或整体利益。该成语出自《左传·昭公二十九年》。拔葵啖枣的近义词包括贪小失大、目光短浅等,反义词则为高瞻远瞩、大公无私等。该成语错误用法是忽略整体利益和长远影响,只关注微小细节。使用时应根据语境和实际情况决定。

不进则退

“不进则退”是一个描绘竞争或成长环境中不持续进步就可能面临倒退境地的成语,其拼音为bù jìn zé tuì。这个成语源于古代的军事战略思想,强调了持续努力和积极进取的重要性。典故包括军队停滞不前可能遭遇战败和逆水行舟需要持续努力等。近义词如逆水行舟、止步不前,反义词如步步为营、勇往直前等。错误用法包括用于静态事物或非竞争性环境,给人带来过大压力或忽视过程和努力的情况。文章详细解释了该成语的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错误用法。

饭坑酒囊

“饭坑酒囊”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吃喝无度、生活放纵、无所事事,只知道吃喝玩乐、不务正业。这个成语源于古代社会对某些人的贬损之词,常用来形容那些只知道享乐、不思进取的人。其近义词包括好吃懒做、贪吃好酒、游手好闲等。反义词为勤俭节约、奋发图强等。使用时需注意避免在正式场合、亲密朋友间使用,也不应用于自嘲或自我调侃的场合,以免给人留下负面印象或产生误解。在教育或指导他人时,应避免用此成语来形容特定人物,应采用积极正面的方式引导他们改正不良习惯。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