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节奉公
读音
dǐ jié fèng gōng
含义
- 砥:磨刀石,引申为磨砺、锻炼。
- 节:节操、品行。
- 奉:奉行、遵守。
- 公:公事、公务。
整体含义:形容人磨砺自己的节操,恪守职责,公正无私地为公事尽心尽力。
典故
- 《后汉书·刘虞传》:
东汉末年,刘虞为官清廉,勤政爱民,史书称赞他“砥节奉公,勤恤民隐”,意为严格约束自己,一心为公。 - 《宋史·范仲淹传》:
范仲淹“砥节奉公,忧国忘家”,体现了他严于律己、为国尽忠的精神。 - 《明史·海瑞传》:
海瑞一生清正廉明,被誉为“砥节奉公”的典范,即使面对权贵也毫不妥协。
近义词
- 克己奉公:严格要求自己,一心为公。
- 廉洁奉公:清廉正直,恪守职责。
- 鞠躬尽瘁:形容竭尽全力,死而后已。
- 公正无私:办事公平,不偏袒私利。
反义词
- 徇私舞弊:为私利而违法乱纪。
- 贪赃枉法:贪污受贿,违法乱纪。
- 玩忽职守:不认真履行职责。
- 假公济私:借公事谋取私利。
例句
- 小学低年级:老师教导我们要像海瑞一样“砥节奉公”,做个正直的人。
- 小学高年级:班长管理班级时“砥节奉公”,从不偏袒自己的朋友。
- 初中:这位官员“砥节奉公”,深受百姓爱戴。
- 高中:范仲淹“砥节奉公”的精神,至今仍值得我们学习。
- 大学:在职场中,“砥节奉公”是职业素养的重要体现。
- 公务员考试:公务员应当“砥节奉公”,做到清正廉洁。
- 企业培训:优秀的管理者必须“砥节奉公”,才能赢得员工信任。
- 历史论文:古代许多名臣都以“砥节奉公”著称。
- 道德教育:“砥节奉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 新闻报道:这位法官“砥节奉公”,多年来无一冤假错案。
- 演讲引用:我们要以“砥节奉公”的态度对待工作。
- 家长教育:父母要以身作则,教导孩子“砥节奉公”。
- 企业文化:公司倡导“砥节奉公”的工作作风。
- 法律宣传:执法人员必须“砥节奉公”,维护司法公正。
- 历史小说:小说中的清官形象,往往以“砥节奉公”为特点。
- 学生作文:我们要从小培养“砥节奉公”的品质。
- 职场建议:新人入职后,应当以“砥节奉公”为准则。
- 社会评论:某些官员缺乏“砥节奉公”的精神,导致腐败滋生。
- 历史纪录片:纪录片讲述了古代官员“砥节奉公”的故事。
- 道德模范表彰:这位道德模范“砥节奉公”,堪称楷模。
错误用法
-
误用为“奉公砥节”:
- 错误例句:他“奉公砥节”,从不徇私。
- 正确应为“砥节奉公”,成语结构固定,不可调换顺序。
-
误用于形容私人行为:
- 错误例句:他对朋友“砥节奉公”,非常讲义气。
- 正确用法:该成语专指为公事尽职,不适用于私人关系。
-
误用于贬义语境:
- 错误例句:他虽然“砥节奉公”,但太过死板。
- 正确用法:该成语为褒义词,不应与负面评价搭配。
-
误用于非正式场合:
- 错误例句:他吃饭时“砥节奉公”,从不浪费。
- 正确用法:该成语多用于严肃的公务或道德语境,不适用于日常琐事。
你可能感兴趣
奉公不阿
本文介绍了成语“奉公不阿”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错误用法。奉公不阿指恪守公事,公正无私,不受私心和外界干扰。该成语源于古代,强调处理公务时的正直和公正态度。其近义词包括公正无私、刚正不阿等,反义词为徇私舞弊、偏袒护短等。文章还通过例句展示了奉公不阿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并指出错误用法是将其与固执己见、忽视情感交流等混淆。
奉公克己
奉公克己是一个词组,读音为fèng gōng kè jǐ。其含义是遵守公共道德,以公共利益为重,不谋求个人私利。典故源于古代官员和士人的行为准则。近义词包括公私分明、大公无私等,反义词为贪赃枉法、损公肥私等。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应正确理解并应用该词,以公共利益为重,公正无私地处理事务,严格遵守法纪。错误用法是忽视公共利益、徇私舞弊等。
啬己奉公是什么意思
本文介绍了成语“啬己奉公”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其中,“啬己奉公”意指克己守法,以大局为重,为公共利益服务。典故源于古代一位清廉节俭的官员,其行为成为后世楷模。近义词有克己奉公、廉洁自律等,反义词则包括贪污腐化、损公肥私等。文章还列举了多个例句以展示该成语的正确用法,并指出了两种常见错误用法。
洗手奉公是什么意思
洗手奉公的读音洗手奉公的读音为xǐ shǒu fèng gōng。洗手奉公的含义洗手奉公指的是彻底清洗自己的手,表示辞去官职或者不贪污受贿,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恪尽职守,为公共利益而努力工作。它强调的是廉洁自律,公正无私的精神。洗手奉公的典故洗手奉公的典故源于古代中国的历史故事。据传,在古代,官员们常常会利用职权之便贪污受贿,以谋取私利。然而,有一位清廉的官员,他深知自己的权力来自于人民,因此他决定辞去官职,回到家乡务农。在他离开之前,他将自己所担任的职务交接得井井有条,并且彻底清洗了自己的手,以示自己没有贪污受贿的行为。此后,“洗手奉公”便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廉洁自律、公正无私的象征。洗手
奉公正己
奉公正己是一个成语,指恪守公正、严于律己的道德品质。该成语源于古代,体现了古代对于公正和自律的追求。奉公正己的近义词有公正无私、廉洁自律等,反义词则包括偏私不公、徇私舞弊等。使用奉公正己时需注意避免错误用法,如忽视个人利益、滥用名义或忽视实际情况等。文章通过历史人物和实例阐述了奉公正己的实际运用和体现。
洗手奉职是什么意思
洗手奉职的读音洗手奉职的读音为xǐ shǒu fèng zhí。洗手奉职的含义洗手奉职,字面意思为洗净手后,恭敬地执行职务。它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在担任公职时,恪尽职守,清正廉洁,尽心尽力地履行自己的职责。这个成语强调了公职人员对于职责的尊重和对于清廉的追求。洗手奉职的典故该成语源于古代官场文化。据传,古代官员在就任之前会先进行洗手仪式,以示清白和庄重。而“奉职”则表示恭敬地执行职务。这个典故反映了古代官员对职责的敬重和清廉自律的精神。具体来说,这一典故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官场礼仪。在古代,官员在接受任命之前,会进行一系列的准备仪式,其中之一就是洗手。这一仪式不仅是为了清洁身体,更是为了洗涤心灵,表
因公假私是什么意思
因公假私的读音因公假私,拼音为yīn gōng jiǎ sī。因公假私的含义“因公假私”是一个成语,它的字面含义是“因为公事而暂时放下或牺牲私事”。它通常用来形容在处理公事时,为了大局或公共利益而暂时牺牲个人利益或时间的行为。这种行为体现了对公共事务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因公假私的典故该成语的出处并不明确,但我们可以从历史典故中看到类似的行为。在古代,许多官员和士人在处理公务时,常常会因为公务繁忙而不得不暂时放下自己的私事或个人利益。这种行为被视为一种高尚的品质和责任感的体现。因公假私的近义词舍己为公:指为了公众的利益而舍弃个人的利益。舍身取义:指为了正义或理想而牺牲个人的利益或生命。顾全大局:
公耳忘私
“公耳忘私”是一个成语,读音为gōng ěr wàng sī。其含义是形容在处理公务或公共事务时,能够忘却个人的私利,全心全意投入到工作中,体现高度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该成语最早出自《左传》,用来形容晋国大夫祁黄羊因公事繁忙而忽视私事的情况。近义词有“无私奉献”、“大公无私”等,反义词则是“自私自利”、“假公济私”等。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在工作中能够保持公正无私态度的人,但需注意避免误用。文章提供了详细的解释和例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
托公报私是什么意思
托公报私的读音托公报私的读音为:tuō gōng bào sī,其中“tuō”表示托付,“gōng”表示公事,“bào sī”表示报私,即以公事为名,行报私之实。托公报私的含义托公报私是指借着处理公事的名义,暗中寻求个人私利或进行不正当的行为。这种行为往往以公事为遮掩,表面上看似正当,实则暗藏私心,损害公共利益或他人利益。托公报私的典故托公报私这一成语的典故并不明确,但可以从字面意思上理解其含义。在古代社会,由于权力结构复杂,有些人可能会利用职权之便,以公事为名行报私之实。这种行为往往被视为不道德和不正当的,因此托公报私这一成语便逐渐形成并流传下来。托公报私的近义词假公济私假名托姓借刀杀人借机
抱冰公事
抱冰公事是指官员在严寒天气中坚守职责,勤勉尽责,形容不畏艰难困苦的精神。源自古代官员处理公务的情景,常用来形容人们为了完成重要任务而毫不退缩的毅力和决心。抱冰公事的近义词有勤政爱民、尽职尽责等,反义词为懈怠懒散、玩忽职守等。文章通过多个例句展示了抱冰公事的具体应用和错误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