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头不劣:一个形容固执倔强的成语
读音
fāng tóu bù liè
含义
- 方头:指人的性格方正、固执,不肯变通。
- 不劣:不软弱、不屈服。
合起来,“方头不劣”形容一个人性格倔强、固执己见,不肯轻易妥协或改变。
典故
- 《后汉书·独行列传》:东汉时期,名士范冉(字史云)性格刚直,不愿趋炎附势,被称为“方头不劣”之人。
- 《世说新语》:东晋名士王述性情耿直,不阿谀权贵,时人评价他“方头不劣”。
- 《宋史·包拯传》:包拯执法严明,不畏权贵,民间称他“方头不劣”,形容其刚正不阿的性格。
近义词
- 刚愎自用:固执己见,不听劝告。
- 固执己见:坚持自己的看法,不肯改变。
- 桀骜不驯:性格倔强,不服管教。
- 宁折不弯:宁可折断也不弯曲,形容性格刚强。
反义词
- 随波逐流:没有主见,跟随大众行动。
- 圆滑世故:善于变通,不得罪人。
- 优柔寡断:犹豫不决,缺乏决断力。
- 阿谀奉承:讨好别人,没有原则。
例句
- 小学低年级:小明不肯换座位,真是方头不劣。
- 小学高年级:爷爷虽然年纪大了,但性格方头不劣,坚持自己种菜。
- 初中:他方头不劣,即使老师批评,也不肯认错。
- 高中:包拯方头不劣,敢于弹劾权贵,深受百姓爱戴。
- 大学:在学术讨论中,他方头不劣,坚持自己的观点,不肯轻易妥协。
- 职场:老板虽然方头不劣,但正是这种性格让公司避免了错误决策。
- 历史人物:海瑞方头不劣,敢于直言进谏,被称为“海青天”。
- 文学作品:小说里的主角方头不劣,最终凭借坚持赢得了胜利。
- 家庭教育:孩子不能太方头不劣,否则容易和父母产生矛盾。
- 社会现象:有些官员方头不劣,不愿接受新政策,导致改革受阻。
错误用法
- 形容物品:✘ 这把椅子方头不劣,坐起来不舒服。(错误,只能形容人)
- 形容软弱:✘ 他性格懦弱,方头不劣。(矛盾,方头不劣指倔强,不是软弱)
- 褒义误用:✘ 他方头不劣,所以人缘特别好。(错误,该词通常带贬义或中性)
- 形容聪明:✘ 她方头不劣,考试总是第一名。(错误,与智力无关)
- 形容外貌:✘ 他长得方头不劣,很有特点。(错误,只能形容性格)
“方头不劣”是一个生动形象的成语,既可用于描述历史人物的刚直,也可用于批评现代人的固执。正确使用它,能让语言更加丰富有力!
你可能感兴趣
不劣方头
不劣方头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ù liè fāng tóu,形容人的精神饱满、气度不凡,或态度行为不卑不亢、不轻易屈服。其典故源自古代传说或官场文化。近义词包括坚忍不拔、刚毅不屈等,反义词为逆来顺受、卑躬屈膝等。使用时要避免不当语境,如轻松场合或消极行为。该成语恰当使用时,可以生动描绘那些面对困难不屈不挠、态度刚强的人。
方头不律
方头不律是一个成语,读音为fāng tóu bù lǜ。该成语用于形容人的性格和行为不遵守规矩和纪律,或者形容人性格倔强、刚烈。典故源于古代社会对于人的性格和行为规范的描述。近义词包括桀骜不驯、倔强不屈等。反义词为循规蹈矩、温文尔雅等。运用时需注意语境,错误用法可能削弱表达力。正确的使用方式是在适当的语境下,用于形容那些坚持自我、有独特见解和行为方式的人。
拧怎么读 3种读音nǐng níng nìng教你正确发音与用法
本文介绍了“拧”的多重含义和用法。作为动词,表示控制物体并转动,如拧螺丝;也可表示颠倒、错,如说错话。同时,还有别扭、抵触的含义。此外,“拧”也可以用作名词,形容一个人脾气倔强、固执。文章还介绍了“拧”的不同发音及其详细解析。
桀骜不驯
本文介绍了“桀骜不驯”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词形容人或动物的性情刚烈、倔强,不服从管教或约束,态度傲慢、放荡不羁。文章还提到,桀骜不驯在文学创作中需结合语境使用,避免产生歧义或误解。
简爱第1章读后感50字
简爱第1章读后感50字(第1篇)《简爱》第1章读后感初读《简爱》,被其细腻的笔触和真实的人物情感所吸引。故事背景清晰,主要人物形象鲜明。第一章展现了简爱童年生活的艰苦,其坚强与独立的性格已初步展现,为后续故事铺设了基础。最值得分享的是简爱的独立精神和自我认知。她在困境中仍保持清醒的自我意识,不畏艰辛,这种精神令人敬佩。书中以现实主义手法真实地描绘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人物关系,令人深思。简爱与舅母的互动,体现了当时社会对女性地位的偏见和限制,但她仍坚持自我,值得鼓励。读此书,我深感情感体验的丰富。简爱的坚强与独立,让我深感敬佩与感动。从她身上,我学到了面对困境时保持清醒的自我认知和坚定的信念。简爱
刚怎么读拼音gāng 6笔顺详解与10个常见组词造句
本文介绍了汉字“刚”的拼音、部首、笔顺以及详细含义。内容包括其作为形容词表示坚硬、刚强的含义,以及其在不同语境下的用法,如形容人的性格、表示勉强达到某种程度、发生在不久以前的情况等。此外,“刚”还可以用作副词,表示行为或情况仅限于某个范围或恰好达到某种程度。文章还详细解析了“刚”在不同语境下的用法及其与其他词的搭配。
砥廉峻隅
砥廉峻隅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ǐ lián jùn yú。该成语的含义是形容人或事物意志坚定、品行方正、操守高洁。它没有明确的典故出处,但与古代儒家思想中的君子形象相契合。近义词包括坚贞不屈、刚正不阿等,反义词为软弱无能、见风使舵等。该成语可用于描述人的品性、精神或事物的特点。在使用时需注意语境和语调,避免误用。
刚直不阿
刚直不阿是一个成语,读音为gāng zhí bù ē。该成语用来形容人的性格刚强正直,不趋炎附势,不屈服于威逼利诱,始终保持独立人格和道德立场。其典故源于古代著名官员包拯的故事。刚直不阿的近义词有铁面无私、公正无私等,反义词包括阿谀奉承、趋炎附势等。使用时应根据具体情境和人物特点来选择合适的词语,避免错误用法。
倔强倨傲
本文介绍了“倔强倨傲”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词形容人性格刚强、傲慢不逊,不轻易屈服于他人或环境。其组成的每个字都有其特定的意义。文章还提供了多个例句以展示其用法,并指出该词不应轻率使用,需符合其含义中的刚强、不屈服的精神。同时,还应注意其不能与贬义词连用,以免引起语义上的不恰当或误解。
敌惠敌怨
敌惠敌怨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í huì dí yuàn,指在战争或冲突中对待敌人应以宽恕和仁慈的态度,不要因个人恩怨影响大局。其源于古代战争故事,强调大局为重,不计较小恩怨。近义词包括宽宏大量、仁至义尽、宽恕为怀,反义词有心狠手辣、睚眦必报、刻骨仇恨等。在处理国际关系、战争情境、矛盾和冲突等方面,应以敌惠敌怨的态度处理,宽容谅解,避免过激行动。但需注意,该成语特定用于描述战争或冲突的情境,不适用于朋友争执或家庭矛盾等非战争场合。错误用法包括误解为只重视宽恕而忽视自身权益,或在非特定场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