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夫民贼

独夫民贼:一个揭示暴君本质的成语

读音

dú fū mín zéi

含义

  • 独夫:指孤立无援、众叛亲离的统治者,强调其专横独断、不得人心。
  • 民贼:指残害百姓、祸国殃民的恶人。
  • 整体含义:形容极端专制、残暴无道的统治者,既失去民心,又肆意压榨百姓,是人民公敌的代名词。

典故

  1. 《尚书·泰誓》:周武王讨伐商纣王时,称其为“独夫纣”,意指纣王暴虐无道,众叛亲离,已不配为君。
  2. 《孟子·梁惠王下》:孟子提出“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强调暴君如纣王只是“独夫”,诛杀他是正义之举。
  3. 唐代柳宗元《封建论》:批判秦朝暴政时,称秦始皇为“独夫”,暗指其专制统治不得民心。

近义词

  1. 暴君:指残酷无道的君主。
  2. 昏君:昏庸无能的统治者,常与“暴君”并用。
  3. 民蠹(dù):比喻危害百姓的蛀虫,多指贪官污吏。
  4. 国贼:出卖国家利益、残害人民的恶人。

反义词

  1. 仁君:仁慈爱民的君主。
  2. 明主:贤明智慧的统治者。
  3. 圣王:德才兼备、深受拥戴的君王。
  4. 青天:旧时对清正廉洁官员的尊称。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

    • 故事里的国王是个独夫民贼,百姓都很讨厌他。
    • 老师告诉我们,欺负同学的人就像“小独夫”。
  2. 小学高年级

    • 历史上许多独夫民贼最终都被人民推翻。
    • 商纣王沉迷享乐,成了人人痛恨的独夫民贼。
  3. 初中

    • 秦始皇的焚书坑儒让后人批评他是独夫民贼。
    • 独夫民贼的统治注定无法长久,因为民心向背决定一切。
  4. 高中及以上

    • 专制政权若不顾民生,终将沦为独夫民贼。
    • 鲁迅笔下“吃人”的旧社会,正是独夫民贼与封建礼教共同造就的悲剧。

错误用法

  1. 误用于普通坏人

    • ❌“这个小偷是独夫民贼。”(×)
      (解析:成语特指统治者,不适用于小恶。)
  2. 误用于非人类对象

    • ❌“这台老旧的机器真是独夫民贼。”(×)
      (解析:成语形容人,不可拟物化。)
  3. 误用于中性语境

    • ❌“公司老板严格管理,有人说他是独夫民贼。”(×)
      (解析:成语含强烈贬义,仅限极端暴政场景。)
  4. 混淆近义词

    • ❌“贪官污吏就是现代的独夫民贼。”(△)
      (解析:贪官可称“民贼”,但“独夫”通常指最高统治者。)

总结:“独夫民贼”是中华文化对暴政的深刻批判,其历史渊源与警示意义至今值得深思。使用时需注意对象与语境的严肃性,避免泛化或误用。

你可能感兴趣

10首揭露昏君误国的经典诗词 从李商隐到杜牧看古代诗人如何用诗词批判帝王荒政

昏君误国:古诗词中的帝王荒政鉴照中国古典诗词中,以昏君为题材的作品不在少数。这些诗词或直斥其非,或借古讽今,成为历史批判的重要载体。现辑录数首,略作解析:1. 《隋宫》唐·李商隐"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此诗讽刺隋炀帝杨广大兴土木、巡游无度。李商隐以"紫泉宫殿"与"芜城"对比,暗指其荒废都城。末联用陈叔宝典故,暗示昏君终将亡国。2.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唐·杜牧"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杜牧此组诗直指唐玄宗后期荒政。以"妃子笑"与"无人知"的对比,

10首揭露权贵祸国的经典诗词 从杜甫到龚自珍看诗人如何用诗句审判历史

祸国殃民:诗词中的历史警示与道德审判在中国古典诗词的长河中,有一类特殊的作品,它们以犀利的笔触、深刻的洞察,揭露和批判那些祸国殃民的权臣奸佞。这些诗词不仅是文学艺术的结晶,更是历史的一面镜子,映照出权力腐败对国家与民众带来的深重灾难。唐代诗人杜甫在《丽人行》中,以"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开篇,表面描写贵族妇女游春场景,实则暗讽杨贵妃兄妹的奢靡生活。"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一句,将杨国忠的专权跋扈刻画得入木三分。安史之乱的爆发,某种程度上正是这种腐败统治的必然结果。宋代诗人林升的《题临安邸》则针对南宋小朝廷的偏安心态:"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

7首描写秦朝的经典诗词 感受千年历史兴衰与诗人哲思

铁血与诗魂的交响:穿越千年的秦朝咏叹在中国诗歌的长河中,秦朝作为一个短暂却影响深远的王朝,激发了后世文人无尽的想象与思考。这些描写秦朝的诗词,或咏史怀古,或借古讽今,构成了中国文学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些诗词的世界,感受诗人们对秦朝兴衰的深刻思考。1. 《阿房宫赋》·杜牧·唐"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杜牧这首气势磅礴的赋,以阿房宫的兴建为切入点,揭示了秦朝统治者穷奢极欲导致灭亡的历史教训。诗中"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的对比,强烈谴责了秦朝的暴政。杜牧借古讽今,对晚唐统治者的奢靡生活提出了警告。2. 《古风·其三》·李白·唐"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

民贼独夫是什么意思

本文介绍了“民贼独夫”这一成语的读音和意义。该词指残暴、无道、不恤民生的暴君或独裁者,常用来形容对人民残忍、只顾自己利益的人。该成语源于古代中国的历史和文学,与暴君、乱臣贼子的形象相关。文章还介绍了其近义词和反义词,并通过例句展示了其用法。同时,本文还指出了在使用该成语时需要注意的错误用法,提醒读者准确理解并正确使用该成语。

描写府尹的古诗词诗词

描写府尹的古诗词诗词(第1篇)文章标题:描写府尹的古诗词一、唐代杜甫《府尹贺冬日》:府尹威仪赫赫然,冬日暖阳照长安。玉阶金殿开明处,紫气东来满堂前。权衡天下无偏颇,恩泽满民有善缘。明朝旦日展宏图,声威震古千秋篇。作者:杜甫,朝代:唐代解析:这首诗描写了府尹的威严和权威,展现其在冬日里带领下的长安城繁荣景象,体现了其对国家的治理能力以及对百姓的恩泽。二、宋代陆游《府尹行》:府尹高坐白玉堂,百官罗列朝服张。文武百官皆拱手,威仪赫赫震四方。恩泽满民无怨声,政令如山不可当。权衡天下定国基,功名千古传四方。作者:陆游,朝代:宋代解析:此诗描绘了府尹在朝堂上的威严形象,以及其治理国家、恩泽百姓的功绩,展现

暴内陵外

暴内陵外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ào nèi líng wài,形容对内凶狠残暴、对外欺压凌辱的行为。该成语源自古代,用来描述那些对内压迫百姓、对外欺压弱小的行为。其近义词包括凶狠残暴、欺压凌辱等,反义词为仁爱宽厚、公正无私等。文章还提到了该成语的错误用法示例,提醒读者在使用时要注意语境。

暴虐无道

“暴虐无道”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bào nüè wú dào,含义为残酷凶狠、虐待无度、不讲道义。该成语来源于古代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左传》等古籍,用于形容统治者或特定人物对百姓的残忍行为。其近义词包括凶狠残暴、残酷无情等,反义词则有仁爱宽厚、慈悲为怀等。在使用时需注意避免用于轻微暴力或自然灾害等场合,要遵循汉语语法和表达习惯,避免误用。例句如:“他对待下属的手段十分暴虐无道,令人发指。”

残民以逞

本文介绍了成语“残民以逞”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形容对人民进行残酷的迫害和伤害,以满足个人或团体的私欲和目的。文章还强调了该成语的负面色彩,需要在适当场合使用,避免滥用和不当搭配。

吊民伐罪

吊民伐罪的准确读音为diào mín fá zuì。该成语源自《诗经》,意味着统治者或领袖为了正义和人民的福祉采取行动,拯救人民于苦难之中。其典故与周武王讨伐商朝、刘邦起义和唐朝统一战争等历史事件相关。近义词包括仁义之举、救世济民等,反义词则是暴政、虐民等。错误的使用方式是将该成语用于形容过于严厉或残忍的行为。正确运用吊民伐罪,需理解其含义和用法,避免误解或歧义。

朝歌夜弦

朝歌夜弦是一个成语,读音为zhāo gē yè xián。它用于形容生活奢华、享乐无度,或音乐演奏频繁热烈。源自古代传说和历史故事,形容君主沉溺音乐和享乐的生活。近义词有昼夜笙歌、纵情欢乐、寻欢作乐等。反义词有节衣缩食、戒奢宁俭、艰苦朴素等。使用时要根据场合和语境,避免误用。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