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分瓜剖

豆分瓜剖

读音

dòu fēn guā pōu

含义

  • 豆分:像豆子一样被分开。
  • 瓜剖:像瓜一样被剖开。
  • 整体含义:比喻国家或组织四分五裂,被分割得支离破碎。

这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分裂、瓦解的状态,常用于形容政权、领土或团体被外力强行分割的情形。

典故

  1. 《晋书·王导传》
    东晋时期,国家内忧外患,权臣割据,朝廷势力衰弱。王导曾感叹:“天下豆分瓜剖,非复一统。”表达了对国家分裂的忧虑。
  2. 《南史·梁武帝纪》
    南朝梁武帝萧衍在位时,国家虽表面统一,但地方豪强割据,朝廷政令难以贯彻,史书形容当时局势为“豆分瓜剖,政出多门”。
  3. 《资治通鉴》
    唐代史学家司马光在描述五代十国时期的混乱局面时,也用“豆分瓜剖”来形容中原大地被多个政权瓜分的景象。

近义词

  1. 四分五裂——形容分散破碎,不成整体。
  2. 土崩瓦解——比喻彻底崩溃,无法收拾。
  3. 支离破碎——形容零散残缺,不成体系。
  4. 割据一方——指地方势力独立,不受中央管辖。

反义词

  1. 大一统——指国家或政权高度统一。
  2. 铁板一块——比喻紧密团结,不可分割。
  3. 金瓯无缺——形容国土完整,没有分裂。
  4. 众志成城——形容团结一致,坚不可摧。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1-3年级)

    • 弟弟把拼图弄得豆分瓜剖,妈妈只好帮他重新拼好。
    • 这块蛋糕被大家豆分瓜剖,很快就吃完了。
  2. 小学高年级(4-6年级)

    • 古代中国在战乱时期,常常豆分瓜剖,百姓生活艰难。
    • 如果不团结,班级就会像豆分瓜剖一样,失去凝聚力。
  3. 初中(7-9年级)

    • 历史上,许多帝国因内斗而豆分瓜剖,最终走向灭亡。
    • 这家公司由于管理不善,业务被竞争对手豆分瓜剖。
  4. 高中(10-12年级)

    • 欧洲中世纪时,神圣罗马帝国名义上统一,实则豆分瓜剖,诸侯各自为政。
    • 在殖民时代,非洲大陆被列强豆分瓜剖,导致长期动荡。
  5. 大学及以上

    • 全球经济竞争激烈,若企业战略失误,市场可能被对手豆分瓜剖。
    • 该研究领域因学派分歧而豆分瓜剖,缺乏统一的理论框架。

错误用法

  1. 用于形容个人物品的损坏
    ❌ 我的书包被豆分瓜剖了。(正确说法:我的书包被扯坏了。)
    ❌ 弟弟的玩具车被豆分瓜剖。(正确说法:弟弟的玩具车被拆散了。)
  2. 用于描述自然现象
    ❌ 地震后,大地豆分瓜剖。(正确说法:地震后,大地裂开了。)
    ❌ 台风把树木豆分瓜剖。(正确说法:台风把树木吹倒了。)
  3. 用于形容感情破裂
    ❌ 他们的友谊豆分瓜剖了。(正确说法:他们的友谊破裂了。)
    ❌ 夫妻关系豆分瓜剖。(正确说法:夫妻关系彻底破裂。)
  4. 用于形容时间分割
    ❌ 假期被作业豆分瓜剖。(正确说法:假期被作业占满了。)
    ❌ 一天的时间被豆分瓜剖。(正确说法:一天的时间被分割得很零碎。)

总结:成语“豆分瓜剖”多用于国家、组织或大规模事物的分裂,不宜用于日常琐碎事物的描述。

你可能感兴趣

描写春雨的诗词和词语

描写春雨的诗词和词语(第1篇)关于描写春雨的诗词和词语,我深知中华古诗词的瑰丽多彩。下面将展示几首具有代表性的诗词以及相应的解释。一、古诗词1. 春雨》——唐代·杜甫春雨细如丝,楼阁浸轻纱。翠幕卷轻风,红花润水花。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作,描述了春雨如丝的情景,以及楼阁在雨中的景色。其中,“翠幕卷轻风”与“红花润水花”形象地描绘了春雨滋润大地,让花朵更加娇艳的情景。2. 春夜喜雨》——唐代·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是另一首脍炙人口的描绘春雨的诗句,来自杜甫的《春夜喜雨》。诗句以清新自然的手法,描绘了春雨在夜晚悄然而至,无声无息地滋润着大地万物的情景。3. 春雨寄

粗枝大叶

粗枝大叶是一个形容词短语,拼音为cū zhī dà yè,用来形容人粗心大意,不注重细节。其典故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学作品。该成语的近义词包括马马虎虎、粗心大意、大而化之等,反义词则是细心周到、精雕细刻、一丝不苟等。在使用上,粗枝大叶可能导致的错误用法包括在文学创作中的过度简化,以及在工作或学习中的不认真对待每一个细节。文章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

赤膊上阵

赤膊上阵是一个来自《三国演义》的成语,形容人在面临挑战时不畏惧、勇敢投入的状态。其近义词包括勇往直前、奋不顾身等,反义词则为畏首畏尾、临阵脱逃等。该成语常用来描述人们在抗洪抢险、足球比赛、对抗敌人等情境中的英勇表现。但在使用时需注意避免与褒义词组的误用,特别是在描述辩论、追求成功或展示身材等场合时。通过了解赤膊上阵的含义和用法,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

朝不保夕

“朝不保夕”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生活极度困苦、危险或不安定,源自古代的战争和灾难。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中,用来形容生命或健康状况非常危险。近义词包括生死未卜、危在旦夕等,反义词则是安居乐业、高枕无忧等。然而,使用此成语需避免滥用场合和误用对象,要理解其真正的含义。在生活中,身患重病、战乱时代或经济困难等情况下可以使用此成语来形容生活的困境。

带砺山河

带砺山河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ài lì shān hé。它的字面意思为用带子和砺石来象征山河的稳固,常用来形容人或事物的坚定不移、稳固如山。这个成语源于古代的忠诚和信义,典故中带子象征忠诚不渝,砺石象征坚定和毅力。带砺山河的近义词有坚如磐石、坚不可摧等,反义词有见异思迁、三心二意等。在日常使用和写作中,需要注意成语的适用范围和语境,避免误用或滥用。

朝不及夕

朝不及夕是一个成语,读音为zhāo bù jí xī。它用来形容情况紧迫、生活困苦或事情到了紧急关头。出自《左传·昭公十一年》的典故,描述了晋国的阳城太守孟氏的生活困境。近义词有危在旦夕、急如星火、刻不容缓等。反义词包括长久之计、安然无恙、悠然自得等。使用朝不及夕时需注意其含义和语境的匹配,避免误解或误用。

豆剖瓜分

本文介绍了成语"豆剖瓜分"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和反义词。该成语源自古代比喻,用来形容事物被分割或分裂的状态。文章还提供了在不同领域的例句,如政治、经济及其他领域。同时,本文也指出了该成语的错误用法,提醒读者要根据语境恰当使用。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豆剖瓜分"这一成语。

朝梁暮陈

朝梁暮陈是一个成语,读音为zhāo liáng mù chén,形容人生活不稳定,经常变换住所或环境。其典故源自古代历史故事,讲述梁鸿四处漂泊的生活。近义词包括漂泊不定、居无定所等,反义词则是安居乐业、安土重迁等。使用时应避免在描述长期稳定的生活状态时使用,并避免与其他意思相近但用法不同的成语混淆。该成语用于描述那些经常变换住所或环境的人的生活状态。

百二金瓯

“百二金瓯”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国家或地方富强、统一、完整无缺。源自古代中国的比喻,金瓯表示国家的疆土,百二强调数量多、国家强大稳固。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史记》等古籍中。其近义词如固若金汤、国泰民安等,反义词则是分崩离析、国破家亡等。正确用法是形容国家或地方的富强和统一,错误用法包括用于个人或小团体、形容物品坚固程度以及与其他成语混淆使用。不当使用场景如小公司年会、描述家具坚固程度以及写作中的误用。

鹑衣鹄面

本文介绍了成语“鹑衣鹄面”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和反义词,并提供了相关的例句。该成语形容人衣衫褴褛、面容憔悴,出自《庄子·外物》。其近义词如衣衫褴褛、蓬头垢面等,反义词如锦衣玉食、丰衣足食等。使用时应确保语境与成语含义相符,避免错误用法。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