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蔻年华
读音
dòu kòu nián huá
含义
- 豆蔻: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朵娇嫩芬芳,常用来比喻少女的青春美丽。
- 年华:时光、岁月,指人生的某个阶段。
- 整体含义:形容女子十三四岁的青春年华,正值娇美、纯真的年纪。
典故
- 唐代杜牧《赠别》: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杜牧用初春枝头的豆蔻花比喻少女的青春娇美,此后“豆蔻年华”便成为形容少女的经典成语。 - 宋代陆游《老学庵笔记》:
“唐人诗多用‘豆蔻’,盖取其含苞未放之意,以喻少女之稚嫩。”
进一步解释了豆蔻在诗词中的象征意义。 - 《本草纲目》中的豆蔻:
李时珍记载豆蔻“花似芙蓉,色淡红,极香”,其娇嫩形态与少女气质相契合,因此成为青春的代名词。
近义词
- 二八年华:指女子十六岁,形容青春年少。
- 及笄之年:古代女子十五岁成年,开始盘发插簪,象征青春初熟。
- 花季少女:比喻如花朵般绽放的少女时期。
- 妙龄少女:强调年轻美好的年纪。
反义词
- 人老珠黄:形容女子年老色衰。
- 徐娘半老:指中年妇女风韵犹存但青春已逝。
- 鹤发鸡皮:比喻年老体衰的外貌。
- 耄耋之年:泛指高龄老人,与青春年少形成对比。
例句
-
小学低年级:
- 她扎着马尾辫,笑起来像豆蔻年华的小仙女。
- 姐姐十三岁,正是豆蔻年华,喜欢穿粉色的裙子。
-
小学高年级:
- 诗中“豆蔻梢头二月初”写的是少女如花般的年纪。
- 这群豆蔻年华的女孩在舞台上跳着欢快的舞蹈。
-
初中:
- 她的眼神清澈,带着豆蔻年华特有的天真与羞涩。
- 杜牧笔下的“豆蔻年华”成为后世形容少女的经典意象。
-
高中:
- 在古典文学中,“豆蔻年华”不仅指年龄,更承载了对青春易逝的感慨。
- 她虽已过豆蔻年华,但那份纯真依然未变。
-
文学创作:
- 春日的校园里,一群豆蔻年华的少女嬉笑着走过,仿佛枝头初绽的杏花。
- 他的画作中,总爱描绘豆蔻年华的少女,捕捉那份转瞬即逝的美好。
错误用法
-
形容男性:
- ❌ “这位少年正值豆蔻年华,朝气蓬勃。”(仅用于女性)
- ✅ 修改为:“这位少年正值青春年少。”
-
指代成年女性:
- ❌ “她三十多岁,仍如豆蔻年华般美丽。”(超年龄范围)
- ✅ 修改为:“她风韵犹存,气质出众。”
-
比喻事物初生阶段:
- ❌ “这个新兴行业正值豆蔻年华。”(成语限用于人)
- ✅ 修改为:“这个行业方兴未艾。”
-
混淆近义词:
- ❌ “她已到及笄之年,真是豆蔻年华。”(矛盾,及笄指15岁,豆蔻指13-14岁)
- ✅ 修改为:“她刚满十三,正值豆蔻年华。”
-
过度夸张:
- ❌ “八十岁的奶奶回忆豆蔻年华时……”(脱离本义)
- ✅ 修改为:“奶奶回忆少女时代时……”
你可能感兴趣
古诗词中描写指甲的10个经典意象 从纤纤玉指到红酥手的诗意解读
本文介绍了描写指甲之美的古诗词及其解析,展示了古代人们对细微之美的追求和审美观念。这些诗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女子手指和指甲的美丽,将指甲之美与女性之美融为一体。文章列举了五篇关于描写指甲的诗词,并逐一解析了其中的诗句和文化内涵。同时,文章也探讨了这些古诗词对现代社会的启示,提醒人们关注手指和指甲的美,以更加细腻的方式去关注和呵护它们。通过欣赏这些古诗词,我们可以感受其中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
古典诗词中描写少女的10首经典名句 豆蔻年华与青春意象的诗意解读
豆蔻梢头二月初:古典诗词中的少女形象探微少女情怀总是诗。在中国古典诗词的长河中,少女形象犹如一泓清泉,流淌着纯净、灵动与微妙的情感。这些诗词或描摹少女的形貌神态,或刻画其心理活动,或借少女形象抒发文人情怀,构成了古典文学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唐代杜牧的《赠别二首·其一》可谓描写少女的经典之作:"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诗人以二月初含苞待放的豆蔻花比喻十三四岁的少女,抓住了少女含苞待放的特质。"娉娉袅袅"四字,更是将少女轻盈柔美的体态刻画得入木三分。后两句以扬州春风十里的繁华景象作比,反衬少女的天然风韵,体现了诗人对青春之美的赞叹。宋代李清照的《点绛唇·蹴
历代诗词中的花魁意象与文化意蕴 关于青楼才女的50首经典诗词赏析
本文介绍了五篇关于描写花魁的古诗词及其解析的文章。文章首先介绍了花魁在古代诗词中的意义和背景,然后按照特定的顺序,详细阐述了每篇文章的内容,包括其作者、朝代和解析。这些古诗词通过对女子形象的生动描绘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古代人们对美的追求与赞美。每篇文章都列举了一些不重复上述诗词的、关于花魁的古诗词,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解析。这些诗词以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花魁的美丽与风韵,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美的追求与赞美之情。这些古诗词不仅具有艺术价值,也为我们了解古代社会和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描写少女怀春古风诗词
描写少女怀春古风诗词(第1篇)描写少女怀春的古风诗词,自古以来便是文人墨客的创作主题之一。以下是一组符合主题的古诗词,包括原文、作者、朝代及解析。一、诗经《子衿》原文: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作者:佚名(诗经时代)朝代:先秦解析:这首诗描写了一个女子对情人的思念之情。女子对情人的衣着情有独钟,她的心在远方情人那里,即使对方不来音信,她也仍然挂念着。这种怀春之情,在古代社会是少女普遍的情感体验。二、李清照《如梦令》原文: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作者:李清照(宋)解析:此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委婉地表达了作者怜花惜花的
10首关于歌姬的经典诗词 领略红颜与艺术的千年对话
这段摘要主要描述了关于描写歌姬的诗词的内容。从古代诗词的角度,描述了歌姬的美丽、才情、情感、故事和艺术魅力等方面的内容。通过这些诗词,可以感受到歌姬的美丽与魅力,以及她们在古代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风貌和文化氛围。摘要的结尾部分强调了歌姬的存在为古代社会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并鼓励读者沉醉在古韵之中,感受那优美的歌声和舞蹈所传递出的情感与意境。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怀春情结探微 关于春心与相思的10首经典诗词赏析
本文介绍了五篇描写怀春之情的诗词的文章,这些文章通过不同的笔触和情感,表达了人们对春天、生命和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文章中介绍了多首古诗词,包括《春夜喜雨》、《春日杂感》、《蝶恋花·春景》等,通过解析其中的诗意,感受了古代文人墨客对怀春之情的表达。这些诗词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是中华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欣赏这些古诗词,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和审美追求,也可以更好地感受生命的美好和春天的魅力。文章还强调了怀春之情是人们内心深处对生命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向往的体现。
10首关于初见的唯美诗词 邂逅爱情与自然的心灵悸动
本文介绍了多首描写初见的古诗词,探讨了初见的美好与珍贵。文章通过引用古诗词中的描绘,生动地展现了初见之人在不同场景下的情感与意境。文章强调初见的美好,让读者感受到心灵的触动,珍惜每一次的初见,让生活在美好与感动中得以充实。通过赏析这些古诗词,读者能更深刻地理解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
探寻14岁生辰的经典诗词 5首关于成童之年的诗意礼赞
十四岁生辰的诗意回响:那些被历史铭记的青春礼赞十四岁,古人称之为"成童"之年,意味着告别稚嫩、迈向成熟的转折点。这一特殊年龄的生辰,在诗词长河中留下了不少动人篇章。让我们穿越时空,探寻那些为十四岁生辰而作的诗词珍品。1. 李商隐《无题·十四为君妇》(唐代)"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这首虽非专为生辰而作,却生动描绘了十四岁少女初为人妇的羞涩情态。李商隐以细腻笔触勾勒出十四岁这个年龄特有的纯真与懵懂,成为唐代描写十四岁少女最著名的诗句之一。2. 白居易《赠内子》(唐代)"生小闺中十五余,娉婷二八正当初。"诗中"二八"即十六岁,前推"十五余"正是十四岁左右。白居易以丈夫视角
锦瑟年华
锦瑟年华是指美好而短暂的年轻时光,源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锦瑟》一诗。其拼音为jǐn sè nián huá,常用以形容人年轻美好、充满活力的时光。锦瑟年华的近义词有青春年华、豆蔻年华、美好时光等。反义词包括垂暮之年、风烛残年等。使用时应避免用词不当、乱用词语及不分场合的错误用法。锦瑟年华代表着人生中一段充满活力和激情的时光,值得我们珍惜和回忆。
蔻怎么读
本文介绍了关于蔻的信息。包括其拼音kòu、部首为艹的详解。同时提供了关于豆蔻的概念及笔顺。蔻的详细解析指豆蔻是一种草本植物,比喻处女,因称女子十三四岁为豆蔻年华。此外,蔻也指小豆蔻,具有调味和芳香剂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