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峨汤汤

峨峨汤汤:壮丽山河的生动写照

读音

峨峨汤汤:é é shāng shāng

含义

  • 峨峨:形容山势高峻,巍峨耸立。
  • 汤汤:形容水流浩荡,奔腾不息。
  • 整体含义:形容山川壮丽,气势磅礴,常用于描绘自然景观的雄伟与浩大。

典故

  1. 《诗经·小雅·节南山》
    “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其中“岩岩”与“峨峨”类似,均形容山势高峻,后世文人常借用“峨峨汤汤”来描绘壮丽山河。
  2. 《楚辞·九歌·湘君》
    “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屈原笔下的山水意象,虽未直接使用“峨峨汤汤”,但其对自然景观的描绘风格影响了后世成语的形成。
  3. 唐代李白《蜀道难》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李白以夸张手法写蜀道之险峻,与“峨峨汤汤”所表达的壮阔意境相呼应。

近义词

  1. 巍峨壮丽:形容山势高大雄伟。
  2. 波澜壮阔:形容水势浩大,气势恢宏。
  3. 气势磅礴:形容景象或事物气势盛大。
  4. 崇山峻岭:形容高山连绵不绝。

反义词

  1. 低矮平缓:形容地势低平,缺乏起伏。
  2. 细流涓涓:形容水流细小,缺乏气势。
  3. 平淡无奇:形容景色普通,缺乏震撼力。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1-3年级)

    • 那座山真高啊,真是峨峨汤汤!
    • 河水哗啦啦地流,像峨峨汤汤一样壮观。
  2. 小学高年级(4-6年级)

    • 站在山顶俯瞰,只见群山峨峨汤汤,云雾缭绕。
    • 长江水势峨峨汤汤,一路向东奔流不息。
  3. 初中

    • 这幅画描绘了峨峨汤汤的山水,令人仿佛身临其境。
    • 黄果树瀑布飞流直下,水声轰鸣,景象峨峨汤汤。
  4. 高中

    • 诗人笔下的峨峨汤汤之景,寄托了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 五岳之首的泰山,以其峨峨汤汤的气势吸引了无数游客。
  5. 大学及以上

    • 中国古代文人常以“峨峨汤汤”形容山河的壮美,体现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 这幅山水长卷以峨峨汤汤的笔法,展现了祖国的大好河山。

错误用法

  1. 形容人物性格

    • ❌ 错误:他性格峨峨汤汤,非常豪爽。(“峨峨汤汤”仅用于自然景观,不能形容人。)
    • ✅ 正确:他性格豪爽,像高山大河一样坦荡。
  2. 形容建筑物

    • ❌ 错误:这座大楼峨峨汤汤,非常壮观。(“峨峨汤汤”多用于自然山水,建筑可用“巍峨”或“宏伟”。)
    • ✅ 正确:这座大楼巍峨耸立,气势非凡。
  3. 形容抽象概念

    • ❌ 错误:他的理想峨峨汤汤,远大而崇高。(“峨峨汤汤”不适用于抽象事物。)
    • ✅ 正确:他的理想远大,像高山一样坚定。
  4. 误用为“浩浩汤汤”

    • ❌ 错误:江水峨峨汤汤,奔流不息。(“浩浩汤汤”更常用于形容水势,而“峨峨汤汤”侧重山水结合。)
    • ✅ 正确:江水浩浩汤汤,奔流不息。

“峨峨汤汤”是一个充满画面感的成语,正确使用能让语言更加生动形象,但需注意其适用范围,避免误用。

你可能感兴趣

峨峨洋洋

峨峨洋洋的读音为é é yáng yáng,形容山势高大雄伟、水流浩荡磅礴的景象,或人的气度恢宏、文辞气势磅礴。其构成词语“峨峨”和“洋洋”在古代文学中常被用来形容山川的雄伟和江河的浩荡。近义词有巍巍荡荡、浩浩荡荡、雄伟壮观等。反义词为渺小平凡、微不足道。使用时要避免滥用或误用,需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词语描述。

沸沸汤汤

文章介绍了成语“沸沸汤汤”的读音、含义、典故出处及其近义词反义词。该成语用于形容水势汹涌或人声嘈杂的场面,其典故并无明确的出处,但可以从字面意思理解。文章还提供了多个沸沸汤汤的例句,以帮助读者理解其用法和语境。需要注意,该成语在运用时需谨慎选择合适的语境,避免滥用。

峨的拼音

本文介绍了汉字“峨”的拼音、部首、笔顺等基本信息,并详细解析了“峨”的含义,包括其形容词用法,形容山势高峻,以及高大的意思。通过经典文献中的引用,展示了“峨”字在不同语境下的应用。

描写恒山的古诗词

本文介绍了描写恒山的古诗词,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展现了恒山的壮丽景色和自然之美。唐代、明代、清代以及近现代诗人的作品均有涉及,包括恒山的高耸、气势、自然风光以及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描写。这些诗词表达了作者对恒山的敬畏与赞美之情,让我们领略了恒山的自然风光,感受到古人的情感与思考,对恒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与理解。

探寻古诗词中的山体意象 10首关于山的经典诗词赏析

千峰竞秀:古诗词中的山体意象美学山,在中国文人的精神世界中,从来不只是自然存在的地理实体。从《诗经》的"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开始,山就成为中国文化中一个极具张力的意象符号。历代文人墨客面对巍峨山峦,或抒发壮志,或寄托隐逸,或参悟人生,留下了无数动人的诗篇。这些诗词中的山体描写,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艺术再现,更是中国人精神世界的投射与映照。唐代诗人王维在《终南山》中写道:"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这座位于长安南郊的名山,在王维笔下既有接天连海的雄浑气势,又有白云青霭的朦胧美感。王维以画家之眼观山,"回望"与"入看"之间,展现的是山体在不同视角下的万千气象。这种对山体多角度

描写秦岭的现代诗词

这篇文章主要描述了五篇关于秦岭的现代诗词文章。这些文章以秦岭为背景,描绘了其雄伟壮丽的气势、自然风光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文章中分别通过不同角度表达了对秦岭的赞美、敬仰以及思乡之情。文章通过诗歌的形式,展现了秦岭的历史长河、英雄豪杰的事迹以及自然美景。同时,也表达了对秦岭的守护和传承的美好愿望。

描写大好河山的诗词70字

本文精选了中国古诗词中描写大好河山的诗词佳作,包括《登鹳雀楼》、《望天门山》、《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经典之作,以及一系列新篇如《望海潮·东瀛行》、《山河画卷》等。这些诗词以各自独特的方式展现了大好河山的壮美景色,包括山河的辽阔、江河的浩渺、自然风光的美好等。这些作品不仅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和敬畏,也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希望这些诗词能够激发读者对中华文化与自然的更多思考与感悟。

10首描写太行山的经典诗词 感受千年诗行中的华夏脊梁

本文介绍了一系列描写太行山的诗词文章,这些文章通过不同作者、不同朝代的诗词,展示了太行山的壮丽景色和深邃内涵。摘要如下:本文介绍了多篇以描写太行山的诗词为主题的文章。这些文章通过引用不同作者、不同朝代的诗词,展示了太行山的雄伟壮丽、秀美景色和深邃内涵。文章介绍了每首诗词的作者、朝代和内涵,并详细解析了诗词中对太行山景色的描绘和情感表达。这些诗词有的描绘了太行山的壮丽景色,如群山连绵、峡谷深邃、瀑布飞流等;有的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以及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悟。这些诗词不仅是文人对自然的赞美和感悟,也是我们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在欣赏这些诗词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更加珍惜和保护我们的自然和

描写祖国山水的诗词

本篇文章介绍了多篇描写祖国山水的诗词文章的内容,这些文章包含了多首古诗词,每首诗都有其独特的背景和意境,描绘了祖国山河的壮丽景色和诗人的情感。文章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概括了每首诗的主题和情感,以及每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些诗词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也让我们能够更好地领略到中华大地的壮丽景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描写山河的古诗词两首

描写山河的古诗词两首(第1篇)描绘山河壮美,诗篇自古至今一、观山有感《望岳》作者:杜甫(唐)原文:西岳崚嶒竦处尊,诸峰罗列似儿孙。召陪桃核承蟠觳,未有才名辄自冤。白日驹空惊岁月,青松盖覆谢流年。重关入深回峰壑,不辞险峻觅乾坤。解析:杜甫的这首《望岳》以西岳华山为背景,描绘了山势的雄伟壮丽。首句以“西岳”起兴,突显山之高峻;中间二句巧妙地将华山的众多小峰拟作诸子百态的孩童,喻其庄严且繁密。而颈联通过对比手法,“白日”与“青松”的对比,写出了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永恒。尾联则表达了诗人不畏艰险,深入探寻大自然的决心。整首诗气势磅礴,壮志凌云。二、山川相缪之行《望洞庭》作者:刘禹锡(唐)原文:湖光秋月两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