讹以滋讹:谣言如何自我繁殖
读音
é yǐ zī é
含义
- 讹:错误、谣言
- 以:用、凭借
- 滋:滋生、繁殖
- 讹以滋讹:指错误的言论或谣言被不断传播,导致错误越来越多,最终形成更大的误解或混乱。
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谣言或错误信息在传播过程中不断被添油加醋、扭曲变形,最终与原貌相去甚远的现象。
典故
1. 《吕氏春秋·察传》
春秋时期,宋国有个叫丁氏的人,家里没有井,需要专门派人去外面打水。后来他挖了一口井,高兴地告诉邻居:“我家挖井得一人。”意思是省了一个打水的人力。结果邻居误以为他从井里挖出一个人,消息越传越离谱,最终传到国君耳中,变成了“丁氏挖井挖出活人”。
2.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战国时期,魏国有人传言“市有虎”(市场上有老虎)。第一个人说时没人信,第二个人说时有人怀疑,第三个人说时大家都信以为真,纷纷躲避。其实市场上根本没有老虎,但三人成虎,谣言最终被当作真相。
3. 《晋书·王导传》
东晋时,王导的侄子王含战败逃亡,有人造谣说王导要谋反。谣言越传越广,甚至惊动了皇帝。王导不得不亲自上朝自证清白,最终才平息谣言。
近义词
- 以讹传讹:错误的信息被不断传播,导致更多人误解。
- 三人成虎:谣言被重复多次后,会被当作事实。
- 道听途说:未经证实的消息被随意传播。
- 添油加醋:在传播过程中夸大或歪曲事实。
反义词
- 实事求是:根据事实说话,不夸大或歪曲。
- 言必有据:说话要有依据,不传播无根据的信息。
- 正本清源:从根本上纠正错误,还原真相。
例句
小学低年级(1-3年级)
- 小明把“老师说要带彩笔”听成了“要带菜刀”,结果全班都以为要带菜刀上学,真是讹以滋讹!
- 小红说“明天放假”,结果大家都没写作业,其实老师根本没说过,这就是讹以滋讹。
小学高年级(4-6年级)
- 网上有人说“吃香蕉会中毒”,结果很多人不敢吃香蕉,后来发现是谣言,这就是典型的讹以滋讹。
- 班里传“小张考试作弊”,其实他只是借了橡皮,谣言越传越离谱,真是讹以滋讹。
初中
- 社交媒体上,一条未经证实的新闻被疯狂转发,最终引发恐慌,这就是讹以滋讹的后果。
- 历史上许多战争都是因为谣言煽动,比如“犹太人偷小孩”的谣言曾导致大屠杀,可见讹以滋讹的危害。
高中及以上
-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讹以滋讹的现象更加严重,一条假新闻可能几小时内传遍全球。
- 某些自媒体为了流量,故意夸大事实,导致社会信任危机,这正是讹以滋讹的现代版。
错误用法
-
错误场景:混淆“讹以滋讹”和“以讹传讹”
- ❌ 他说的话被讹以滋讹了。(正确应为“以讹传讹”)
- ✅ 谣言经过多次传播,最终讹以滋讹,变成了完全不同的故事。
-
错误场景:用于形容单纯的错误,而非传播过程中的扭曲
- ❌ 这道题我做错了,真是讹以滋讹。(错误本身不涉及传播)
- ✅ 这道题的答案被同学乱传,最终讹以滋讹,全班都写错了。
-
错误场景:用于形容故意撒谎,而非无意识的误传
- ❌ 他故意说谎,导致讹以滋讹。(“讹以滋讹”强调无意识的传播错误)
- ✅ 他随口说了一句玩笑话,结果被讹以滋讹,变成了严肃的指控。
讹以滋讹提醒我们,在信息时代,每个人都应该对接收到的信息保持警惕,避免成为谣言的传播者。
你可能感兴趣
讹以传讹
本文介绍了讹以传讹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和反义词,并提供了相关例句。讹以传讹指的是错误信息的误传和误导,经过多次传递后造成更广泛的误导和影响。其典故可以追溯到古代,由于信息传播手段有限,人们口耳相传时信息常常出现偏差和失真。我们应该保持警惕,不轻易相信未经证实的信息,避免讹以传讹的现象发生。
流言止于智者是什么意思
“流言止于智者”是一个成语,意味着在面对不实传闻或谣言时,有智慧和判断力的人会制止谣言传播并揭露真相。该成语强调了智慧和理性在面对谣言时的关键作用,来源于古代智者的故事。它的近义词包括真相大白、明辨是非和明哲保身等。反义词包括谣言惑众、信口开河和不明真相等。在现实中,需要准确理解和使用这一成语,避免混淆流言和事实,将智者简单理解为有权力或地位的人的错误用法。在面对流言时,我们应相信智者会澄清事实,制止谣言传播。
三夫成市虎是什么意思
三夫成市虎的读音及含义,源于战国时期的故事。这个成语用来描述由于流言蜚语或谣言的传播,使得原本无足轻重的事情变得引人恐慌和不安。其近义词包括众口铄金、谣言惑众等,反义词为实事求是、真相大白等。使用此成语时需理解其真正含义,避免滥用、与事实不符及不区分场合的错误用法。
道听耳食
道听耳食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ào tīng ěr shí,表示听到未经证实的信息或传言就轻易相信并传播,缺乏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这个成语源于古代口耳相传信息的方式,常用来形容不经过思考和判断就轻信他人言论的人。道听耳食的近义词包括轻信不疑、信口开河等,反义词为明辨是非、独立思考等。使用道听耳食的人容易盲目相信传言,缺乏自己的判断力,可能导致不良后果。因此,对于未经证实的消息,我们应该保持审慎态度,独立思考,不轻易被道听耳食的信息所左右。在职场和社交媒体等场合,我们应该警惕道听耳食的误区,避免传播虚假信息和未经证实的说法。
流言惑众是什么意思
文章介绍了成语“流言惑众”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和反义词,以及例句和错误用法。该成语表示没有事实依据的传闻或谣言,能迷惑和扰乱群众。文章通过具体解释和示例,帮助读者理解和运用该成语,并提醒读者要保持理性和警惕,不轻易相信和传播未经证实的流言。
造言生事是什么意思
造言生事的读音拼音:zào yán shēng shì造言生事的含义造言生事,指编造、散布虚假言论或制造事端。该成语中,“造言”指的是编造或散布不实之词,“生事”则是指制造或引起事端。这个成语通常用于形容那些喜欢制造谣言、搬弄是非、引起混乱的人或行为。造言生事的典故该成语的典故并不明确,但可以参考古代社会中的一些类似行为。在古代,由于信息传播不畅,人们往往容易相信并传播谣言,这些谣言有时会引发社会动荡和不安定。因此,造言生事的行为一直被视为不道德和不负责任的。造言生事的近义词搬弄是非散布谣言煽动是非制造事端兴风作浪搬弄风月捏造谣言混淆视听搬弄唇舌搬口弄舌这些词语都表示制造、散布不实之词或制造事
播弄是非
文章的摘要如下:本文介绍了播弄是非的拼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例句。播弄是非指的是故意制造矛盾、纷争和不良影响的行为。其近义词包括搬弄是非、挑拨离间等,反义词为秉公办理、明辨是非等。文章还提醒读者在正确使用该词汇的同时,要注意避免滥用场合、随意指责他人或使用不当语境等错误用法。
流言风语是什么意思
本文介绍了“流言风语”这一成语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和反义词。流言风语指的是无根据的、不负责任的、不实之语,常常在社交场合中传播,带来不必要的困扰和误解。文章还指出了流言风语的错误用法,提醒读者要保持冷静和理性,避免轻信或散播不实之语。
造谣惑众是什么意思
造谣惑众的读音造谣惑众的拼音为:zào yáo huò zhòng。造谣惑众的含义“造谣惑众”是一个成语,指的是编造、散布谣言,使人们产生迷惑和恐慌,从而达到某种不良目的的行为。其中,“造谣”指的是编造、传播不实之言,“惑众”则是指使人们产生迷惑和不安。造谣惑众的典故该成语的典故源于古代,当时有一些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故意编造和散布不实之言,导致社会不安和恐慌。这些行为被人们所谴责,并形成了“造谣惑众”这个成语。在现代社会中,造谣惑众的行为仍然存在,它不仅会给他人带来伤害,也会破坏社会的稳定和信任。造谣惑众的近义词散布谣言煽动惑众搬弄是非捏造谣言诽谤中伤以上这些词语都与“造谣惑众”意思相近,
讹言惑众
本文介绍了“讹言惑众”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错误用法。讹言惑众指以虚假信息或谣言迷惑大众,造成社会不良影响。其典故源于古代,如“三人成虎”等故事。近义词包括谣言惑众、蛊惑人心等,反义词为真相大白、明察秋毫等。文章还列举了讹言惑众的错误用法及实例,提醒公众保持理性和警惕,不传播未经证实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