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逃西窜
读音
dōng táo xī cuàn
含义
- 东:东方,泛指方向之一。
- 逃:逃跑,躲避。
- 西:西方,泛指方向之一。
- 窜:乱跑,四处奔逃。
整体含义:形容人惊慌失措,四处逃窜的样子,多用于形容战败、追捕或遭遇危险时的狼狈状态。
典故
- 《史记·项羽本纪》:
项羽兵败垓下,率残部突围,汉军紧追不舍,楚军“东逃西窜”,最终项羽自刎乌江。 - 《三国演义》:
曹操在赤壁之战后,被孙刘联军追击,曹军“东逃西窜”,狼狈不堪。 - 《水浒传》:
梁山好汉攻打祝家庄时,祝家庄的庄丁被打得“东逃西窜”,溃不成军。
近义词
- 抱头鼠窜:形容逃跑时极其狼狈的样子。
- 狼奔豕突:形容混乱无序地逃跑。
- 落荒而逃:形容战败后仓皇逃跑。
- 四散奔逃:形容人群因恐惧而四处逃散。
反义词
- 镇定自若:形容遇事不慌不忙,从容应对。
- 稳如泰山:形容极其稳固,毫不动摇。
- 临危不惧:面对危险毫不畏惧。
- 从容不迫:形容做事不慌不忙,有条不紊。
例句
-
小学低年级(1-3年级):
- 小猫被狗追得东逃西窜,最后躲进了树丛里。
- 小偷被警察发现后,东逃西窜,最终还是被抓了。
- 一群小鸟被鞭炮声吓得东逃西窜。
-
小学高年级(4-6年级):
- 敌军被我军打得东逃西窜,溃不成军。
- 森林大火逼近,动物们东逃西窜,寻找安全的地方。
- 考试作弊的学生被老师发现后,东逃西窜,最后还是被叫到办公室。
-
初中(7-9年级):
- 地震发生时,人们惊慌失措,东逃西窜,场面一片混乱。
- 歹徒被警方包围后,东逃西窜,最终在巷子里被抓获。
- 敌军指挥官阵亡后,士兵们东逃西窜,毫无斗志。
-
高中及以上:
- 金融风暴来袭,投资者们东逃西窜,纷纷抛售股票。
- 政变发生后,政府官员东逃西窜,试图躲避追捕。
- 犯罪分子在警方严打下东逃西窜,但法网恢恢,疏而不漏。
错误用法
-
形容悠闲散步(错误):
- ❌ 公园里的人们东逃西窜,享受着美好的午后时光。(正确应为“悠闲散步”)
-
形容有序撤离(错误):
- ❌ 演习时,大家东逃西窜,迅速撤离到安全区域。(正确应为“有序撤离”)
-
形容运动员冲刺(错误):
- ❌ 赛场上,选手们东逃西窜,奋力冲向终点。(正确应为“全力冲刺”)
-
形容正常迁徙(错误):
- ❌ 候鸟东逃西窜,飞往南方过冬。(正确应为“成群结队迁徙”)
总结:“东逃西窜”带有贬义,通常用于形容慌乱、狼狈的逃跑状态,不能用于中性或积极的场景。
你可能感兴趣
丢盔弃甲
丢盔弃甲是一个成语,形容战斗中失败,士兵慌乱逃跑,丢掉头盔和铠甲的情景。典故来源于古代战争和《三国演义》中的情景。近义词包括溃不成军、落荒而逃等,反义词有勇往直前、临危不惧等。在丢盔弃甲的错误用法中,要避免用于非战斗情境下的失败或混乱状态,以及褒义情境下的混用。文章中详细解释了这个成语的含义、典故、用法等,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并运用这个成语。
丢盔抛甲
丢盔抛甲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人在战场上惊慌失措、逃命的情景,表示失去勇气和斗志。典故源自古代战争,士兵因惊慌而丢掉头盔和铠甲逃跑。近义词包括惊慌失措、狼狈不堪等,反义词为临危不惧、勇往直前等。使用时应遵循原意和背景,避免错误用法,如误用于非战斗情境或过度使用以夸张或讽刺。文章提供了丢盔抛甲的读音、含义、典故、例句和错误用法提示。
掉头鼠窜
“掉头鼠窜”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用来描述人或动物面对危险时的快速转身并逃跑的情景。这一成语源自古代的文学作品,常用来形容极度的惊慌和快速逃走的状态。该成语不仅要注意在特定语境下使用,避免滥用或误用,同时也要注意正确的读音和拼写。常见的错误用法包括在非紧急或非惊慌的情况下使用,以及在口语交流中过度使用等。
东奔西窜
本文介绍了成语“东奔西窜”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和反义词,并提供了例句和错误用法场景。该成语用来形容人或动物四处奔跑、乱跑,没有固定方向和目的地,通常用来形容行动没有规律或流离失所的状态。在使用时需要注意语境和语气,避免贬义或混淆其他成语。
丢盔卸甲
丢盔卸甲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iū kuī xiè jiǎ,用来描述在战斗中失败,士兵慌乱逃跑并丢弃头盔和铠甲的情景,形容战争中的败局或人们面对困难时的慌乱状态。典故来源于史记和三国时期的战争。近义词包括落荒而逃、一败涂地、狼狈不堪等。反义词包括凯旋而归、势如破竹、稳操胜券等。在用法上,应注意避免将其用于一般性的失败或正面形象描述,例如错误地用“丢盔弃甲”来形容一般性的失败状态,或将“丢盔卸甲”与成功情境相联系使用。
东滚西爬
本文介绍了成语“东滚西爬”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通常用来形容某些动物或物体的活动状态,也可以形容人忙碌、无序或混乱的状态。文章详细解释了该成语的字面意思和实际应用情境,并提供了近义词、反义词及例句。同时,也指出了在使用该成语时需要注意避免的错误用法。
东冲西突
东冲西突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ōng chōng xī tū。该成语形容行动迅猛,勇往直前,毫无顾忌,常用来形容攻击时力量强大、迅猛无比的态势。其典故与古代战争中军队冲锋陷阵、突袭敌人的战术有关。近义词包括勇往直前、冲锋陷阵等,反义词为畏首畏尾、小心翼翼等。该成语在使用时需注意适用场合和语境,不当使用可能导致语言不准确或不得体。
东藏西躲
本文介绍了东藏西躲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东藏西躲是指为了躲避某种情况或某人而四处躲藏,形容行动隐秘,不易被察觉。这个成语没有明确的典故出处,但与战争、灾难等历史事件相关。近义词包括躲躲闪闪、藏头露尾等,反义词有坦然自若、直来直去等。文章还提供了关于东藏西躲的例句和错误用法提醒,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
东奔西跑
本文介绍了成语"东奔西跑"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用于形容一个人或事物不停地四处奔走或活动,常用来描述人忙碌奔波的状态。其典故可能与古代劳作和生活状态有关,也可能与一些历史故事或民间传说有关,但确切来源不明确。近义词包括四处奔波、忙忙碌碌等,反义词则是安居乐业、悠闲自在等。本文还给出了多个例句来展示该成语的用法,并强调了其错误用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
东躲西藏
本文介绍了成语“东躲西藏”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用来形容人为了躲避某种危险或困难而四处奔逃、藏匿的情景。文章详细阐述了其历史背景、使用语境和常见错误用法,并通过多个例句展示了其实际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