丢盔抛甲

丢盔抛甲

读音

diū kuī pāo jiǎ

含义

  • :遗失、扔掉。
  • :古代士兵作战时戴的头盔,用于保护头部。
  • :丢弃、扔掉。
  • :古代士兵穿的铠甲,用于防护身体。

整体含义:形容在战场上惨败后仓皇逃跑,连防护装备都顾不上带走的情景。后来也比喻在竞争或比赛中狼狈失败,毫无抵抗之力。

典故

  1.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晋国与楚国交战,晋军大败,士兵们慌乱逃跑,连盔甲都丢弃了。这是“丢盔抛甲”最早的记载之一。
  2. 《三国演义》
    赤壁之战中,曹操的军队被孙刘联军击败,士兵们纷纷丢盔弃甲,狼狈逃窜。
  3. 《史记·项羽本纪》
    项羽在垓下之战中败退,楚军溃不成军,士兵们丢盔抛甲,四散奔逃。

近义词

  1. 溃不成军:形容军队被打得七零八落,无法组织有效抵抗。
  2. 落荒而逃:形容失败后慌张逃跑的样子。
  3. 一败涂地:形容彻底失败,无法挽回。
  4. 望风而逃:形容看到敌人气势强大,未战先逃。

反义词

  1. 旗开得胜:形容一开始就取得胜利。
  2. 凯旋而归:形容胜利归来。
  3. 所向披靡:形容军队战斗力极强,无人能挡。
  4. 势如破竹:形容进展顺利,毫无阻碍。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

    • 小明在赛跑时摔倒了,最后一名,真是丢盔抛甲。
    • 敌军被打得丢盔抛甲,逃得无影无踪。
  2. 小学高年级

    • 考试时他一道题都不会,最后只能丢盔抛甲地交卷。
    • 篮球比赛中,对方球队被我们打得丢盔抛甲,毫无还手之力。
  3. 初中

    • 辩论赛上,他因为准备不足,被对手问得丢盔抛甲。
    • 这场战役中,敌军丢盔抛甲,溃不成军。
  4. 高中及以上

    • 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他们公司最终丢盔抛甲,宣布破产。
    •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少企业因经营不善而丢盔抛甲。

错误用法

  1. 形容主动放弃

    • ❌ 他决定丢盔抛甲,放弃这次比赛。(错误,应为“主动退出”)
    • ❌ 她丢盔抛甲地辞职了。(错误,应为“毅然辞职”)
  2. 形容轻松获胜

    • ❌ 我们队轻松获胜,对方丢盔抛甲。(错误,应为“毫无悬念地赢了”)
  3. 形容个人情绪低落

    • ❌ 他今天心情不好,整个人丢盔抛甲的。(错误,应为“垂头丧气”)
  4. 形容物品丢失

    • ❌ 我的书包丢了,真是丢盔抛甲。(错误,应为“大意丢失”)

总结:“丢盔抛甲”主要用于形容战败或竞争中的惨败,不能用于形容主动放弃或情绪低落的情况。

你可能感兴趣

掉头鼠窜

“掉头鼠窜”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用来描述人或动物面对危险时的快速转身并逃跑的情景。这一成语源自古代的文学作品,常用来形容极度的惊慌和快速逃走的状态。该成语不仅要注意在特定语境下使用,避免滥用或误用,同时也要注意正确的读音和拼写。常见的错误用法包括在非紧急或非惊慌的情况下使用,以及在口语交流中过度使用等。

电流星散

电流星散的读音和含义被详细解释,该成语形容事物或人的分散、消逝,如流星般短暂明亮。其典故可能源于自然现象,如夜空中的流星和闪电。电流星散的近义词包括稍纵即逝、昙花一现和转瞬即逝等,反义词则包括长存不灭、恒久不变和历久弥新等。文章还提供了电流星散的例句和错误用法提示。该成语在描述短暂存在和消逝的事物时十分贴切,使用时应根据具体情境选择合适的成语表达,避免滥用或误用。

残兵败将

本文讲述了关于“残兵败将”这一成语的内容,包括其读音、含义、出处、近义词、反义词以及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该成语形容在战争或竞争中失败后的军队或团队,失去原有的战斗力。最早出自《战国策》和《史记》等古籍。同时,也需要注意在日常生活和写作中避免滥用该成语,要在正确的语境下使用,以充分表达其含义和情感色彩。

车无退表

车无退表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hē wú tuì biǎo。它的含义是形容事情已经到了无法回头的地步,或表示决心坚定,不退缩的意志。典故来源于古代战争中的战车,一旦启动就不能后退。它的近义词有义无反顾、勇往直前、决不退缩等,反义词有半途而废、犹豫不决、退避三舍等。使用时应根据具体语境和情境,避免与贬义词搭配使用造成误解。例句展示了人们在面对困难、挑战或比赛时的坚定决心和勇气。

弃甲倒戈是什么意思

弃甲倒戈是一个成语,表示投降或认输的含义。典故出自古代战争中的败军情况,描述军队在战败后放弃抵抗的行为。其近义词包括缴械投降、束手就擒等,反义词则是奋勇抵抗等。在错误用法中,应避免用于非战争或竞争场景的投降行为,以及将成语中的“弃甲”和“倒戈”分开使用。文章提供了多个例句来阐述该成语的正确用法。

兵败如山倒

兵败如山倒是一个成语,形容军队在战败时迅速溃散,如同山体崩塌一样彻底。该成语源于古代战争的实际情景,后来用来形容战争中一方大败的情景。兵败如山倒的近义词包括溃不成军、一败涂地等,反义词则是势如破竹、百战百胜等。使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语境和搭配,避免错误用法。同时,也需要注意该成语不宜滥用,只用于形容战争或竞争中的失败情境。通过本文的介绍和例句,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

大败亏轮

“大败亏轮”的读音为dà bài kuī lún,表示彻底失败,损失惨重。其典故源自古代战争中的重大失败事件。该成语常用来形容在战争、竞争或决策中的重大失利。近义词有惨败、彻底失败、一败涂地等。反义词则为胜利、成功等。使用时需注意避免不当场合使用,避免与“小败”混淆,以及避免与其他成语混用。

片甲不留是什么意思

文章介绍了成语“片甲不留”的读音、含义、典故出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最早出自元末明初的《风云会》,形容战争或战斗结束后敌人全部被消灭,连一片铠甲都没有留下,也可以形容在某个领域或方面完全失败,没有任何收获或剩余。近义词包括一无所有、全军覆没、荡然无存等,反义词有大获全胜、捷报频传、胜利在望等。在日常使用和写作中,需要注意该成语的语境和语气的恰当性,避免误用。文章通过解释和介绍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

兵慌马乱

兵慌马乱是一个成语,读音bīng huāng mǎ luàn,用来形容战争或社会动荡时期的生活状态,含义是描述社会秩序混乱、人民生活不安定的场景。该成语源于古代战争时期的实际场景,后来用来形容类似的社会动荡和混乱的场景。兵慌马乱的近义词有兵荒马乱、乱世纷争、战乱纷扰等,反义词有安居乐业、太平盛世、秩序井然等。使用兵慌马乱时需要注意避免错误用法,如在不恰当的语境中使用或与其他成语混淆使用。在兵慌马乱的年代,人们为了生存常常不得不背井离乡,经历苦难。

扯鼓夺旗

“扯鼓夺旗”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hě gǔ duó qí。其含义是形容军队或个人在战斗中勇猛果敢、奋勇争先,表现出强烈的斗志和决心。该成语源于古代战争中的实际场景,描述士兵们擂动战鼓并争夺敌方旗帜的情景。其近义词包括勇往直前、所向披靡等,反义词为畏缩不前、胆小如鼠等。该成语可以在比赛、工作、人生挑战等场合中使用,表达一种勇猛果敢、奋勇争先的精神。但需注意,该成语应被正确理解和使用,避免误解或误用。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