丢盔卸甲
读音
diū kuī xiè jiǎ
含义
- 丢:失去,扔掉。
- 盔:古代士兵作战时戴的头盔,用于保护头部。
- 卸:脱掉,解除。
- 甲:古代士兵穿的铠甲,用于防护身体。
整体含义:形容战败后狼狈逃跑的样子,也比喻在竞争或困难面前彻底失败,仓皇逃窜。
典故
- 《三国演义》:
在长坂坡之战中,曹操大军追击刘备,赵云单骑救主,杀得曹军“丢盔卸甲”,形容曹军溃败时的狼狈景象。 - 《水浒传》:
梁山好汉攻打祝家庄时,祝家庄的士兵被打得“丢盔卸甲”,四处逃窜,形容敌军溃不成军。 - 《东周列国志》:
晋楚城濮之战中,楚军大败,士兵“丢盔卸甲”,形容楚军溃逃时的惨状。
近义词
- 溃不成军:形容军队被打得七零八落,无法组织有效抵抗。
- 落花流水:比喻惨败,像落花随水流走一样狼狈。
- 一败涂地:形容失败得非常彻底,无法挽回。
- 望风而逃:远远看到对方的气势就吓得逃跑。
反义词
- 旗开得胜:形容一开始就取得胜利。
- 所向披靡:形容军队战斗力极强,无人能挡。
- 势如破竹:形容进展顺利,毫无阻碍。
- 凯旋而归:形容胜利归来。
例句
-
小学低年级:
- 小明在赛跑时摔倒了,爬起来继续跑,没有“丢盔卸甲”。
- 敌军被打得“丢盔卸甲”,逃回了老家。
-
小学高年级:
- 考试时遇到难题,我们不能“丢盔卸甲”,要坚持思考。
- 篮球比赛中,对方球队被我们打得“丢盔卸甲”,毫无还手之力。
-
初中:
- 面对困难,我们不能“丢盔卸甲”,要迎难而上。
- 这场辩论赛,对方辩手被我们驳得“丢盔卸甲”,无言以对。
-
高中:
- 在商业竞争中,有些企业因管理不善,最终“丢盔卸甲”,退出市场。
- 敌军在猛烈的炮火下“丢盔卸甲”,仓皇逃窜。
-
大学及以上:
- 在科研领域,面对技术难题,我们不能“丢盔卸甲”,而要积极探索解决方案。
- 金融风暴中,许多投资者因恐慌而“丢盔卸甲”,导致市场进一步崩溃。
错误用法
-
形容主动放弃:
- ❌ 他决定辞职,丢盔卸甲地离开了公司。(错误,应改为“毅然决然”)
- ❌ 为了减肥,她丢盔卸甲地戒掉了甜食。(错误,应改为“下定决心”)
-
形容轻松获胜:
- ❌ 这场比赛我们赢得太轻松了,简直是丢盔卸甲。(错误,应改为“势如破竹”)
-
形容个人情绪低落:
- ❌ 他考试没考好,整天丢盔卸甲的。(错误,应改为“垂头丧气”)
-
形容缓慢撤退:
- ❌ 敌军有序撤退,丢盔卸甲地离开了战场。(错误,应改为“从容撤退”)
正确用法:该成语主要用于形容战败或竞争失败时的狼狈逃窜,不能用于形容主动放弃或轻松获胜的情况。
你可能感兴趣
丢盔抛甲
丢盔抛甲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人在战场上惊慌失措、逃命的情景,表示失去勇气和斗志。典故源自古代战争,士兵因惊慌而丢掉头盔和铠甲逃跑。近义词包括惊慌失措、狼狈不堪等,反义词为临危不惧、勇往直前等。使用时应遵循原意和背景,避免错误用法,如误用于非战斗情境或过度使用以夸张或讽刺。文章提供了丢盔抛甲的读音、含义、典故、例句和错误用法提示。
丢盔弃甲
丢盔弃甲是一个成语,形容战斗中失败,士兵慌乱逃跑,丢掉头盔和铠甲的情景。典故来源于古代战争和《三国演义》中的情景。近义词包括溃不成军、落荒而逃等,反义词有勇往直前、临危不惧等。在丢盔弃甲的错误用法中,要避免用于非战斗情境下的失败或混乱状态,以及褒义情境下的混用。文章中详细解释了这个成语的含义、典故、用法等,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并运用这个成语。
弃甲倒戈是什么意思
弃甲倒戈是一个成语,表示投降或认输的含义。典故出自古代战争中的败军情况,描述军队在战败后放弃抵抗的行为。其近义词包括缴械投降、束手就擒等,反义词则是奋勇抵抗等。在错误用法中,应避免用于非战争或竞争场景的投降行为,以及将成语中的“弃甲”和“倒戈”分开使用。文章提供了多个例句来阐述该成语的正确用法。
掉头鼠窜
“掉头鼠窜”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用来描述人或动物面对危险时的快速转身并逃跑的情景。这一成语源自古代的文学作品,常用来形容极度的惊慌和快速逃走的状态。该成语不仅要注意在特定语境下使用,避免滥用或误用,同时也要注意正确的读音和拼写。常见的错误用法包括在非紧急或非惊慌的情况下使用,以及在口语交流中过度使用等。
鼻塌嘴歪
鼻塌嘴歪是一个形容词短语,发音为"bí tā zuǐ wāi",用来形容人的面部表情或状态,表示鼻子塌陷、嘴巴歪斜的样子。这个短语没有具体的典故和出处,可能是根据日常对人脸表情的描述而形成的。近义词包括鼻青脸肿、面目全非等,反义词则是容光焕发、眉清目秀等。使用时需根据语境和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词语描述人的面部表情或状态,避免带有侮辱或贬低他人的意味。例如,“他因为醉酒,鼻塌嘴歪地躺在地上”等。
抱头鼠窜
“抱头鼠窜”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ào tóu shǔ cuān,形容人惊慌失措地逃跑。其来源于古代寓言故事,形容人在遇到危险或困难时无法应对而选择逃避的行为。该成语还有其他的典故和出处,进一步丰富了其内涵和意义。它的近义词包括慌不择路、落荒而逃、仓皇失措等,反义词包括临危不惧、镇定自若、勇往直前等。在使用时需要根据具体语境选择恰当的词语,避免错误使用带来的误解或反感。
残兵败将
本文讲述了关于“残兵败将”这一成语的内容,包括其读音、含义、出处、近义词、反义词以及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该成语形容在战争或竞争中失败后的军队或团队,失去原有的战斗力。最早出自《战国策》和《史记》等古籍。同时,也需要注意在日常生活和写作中避免滥用该成语,要在正确的语境下使用,以充分表达其含义和情感色彩。
电流星散
电流星散的读音和含义被详细解释,该成语形容事物或人的分散、消逝,如流星般短暂明亮。其典故可能源于自然现象,如夜空中的流星和闪电。电流星散的近义词包括稍纵即逝、昙花一现和转瞬即逝等,反义词则包括长存不灭、恒久不变和历久弥新等。文章还提供了电流星散的例句和错误用法提示。该成语在描述短暂存在和消逝的事物时十分贴切,使用时应根据具体情境选择合适的成语表达,避免滥用或误用。
弃甲负弩是什么意思
弃甲负弩是一个成语,读音为"qì jià fù nǔ"。它描述的是战争或竞争中失败和溃逃的情景,形容军队败走、士气低落的状况。这个成语的典故来源于古代战争,士兵战败后丢弃铠甲,背负弓箭逃跑的情景。近义词包括丢盔弃甲、狼奔豕突等,反义词如百战百胜、凯旋而归等。在战争中,敌军被我方打得弃甲负弩是常见的用法。同时,该成语错误用法是将其用于非战争或竞争中的失败状态,应选择合适的词语表达失败的状态。
兵临城下
兵临城下是一个汉语成语,发音为bīng lín chéng xià,意味着敌军已到城池近处,形势危急。它源自古代战争故事,用于形容战争中敌我双方对峙的状态,也比喻压力或困境已迫近。近义词有危在旦夕、迫在眉睫等,反义词有安然无恙、高枕无忧等。在日常使用和写作中,需注意成语的特定含义和语境,避免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