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讨西伐

东讨西伐

读音

dōng tǎo xī fá

含义

  • :东方,泛指方向之一
  • :征讨,用武力征服
  • 西:西方,泛指方向之一
  • :攻打,征伐

整体含义:形容四处征战,频繁发动战争。多用于形容古代帝王或将领不断对外用兵,也可比喻现代社会中某人或某组织不断进行各种斗争或竞争。

典故

  1.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春秋时期,晋文公重耳流亡多年后回国即位,为巩固政权,他东征西讨,先后击败楚国、秦国等诸侯国,最终成为霸主。
  2. 《史记·项羽本纪》
    项羽在秦末起义时,东讨西伐,战功赫赫,最终成为西楚霸王,但因战略失误,最终败于刘邦。
  3.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曹操一生东讨西伐,统一北方,奠定了曹魏政权的基础。

近义词

  1. 南征北战:形容四处征战,经历许多战斗。
  2. 东征西讨:与“东讨西伐”意思相近,指四处征战。
  3. 连年征战:形容战争频繁,持续不断。
  4. 戎马倥偬:形容军务繁忙,四处征战。

反义词

  1. 偃旗息鼓:指停止战争或争斗,恢复和平。
  2. 休养生息:指停止战争,让百姓恢复生产生活。
  3. 安居乐业:形容社会安定,百姓生活安稳。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1-3年级)

    • 古代的大将军东讨西伐,打了很多胜仗。
    • 这个国王喜欢东讨西伐,让百姓生活很苦。
  2. 小学高年级(4-6年级)

    • 秦始皇统一六国前,秦国东讨西伐,最终成为霸主。
    • 历史上许多皇帝东讨西伐,导致国家财政困难。
  3. 初中

    • 成吉思汗东讨西伐,建立了横跨欧亚的庞大帝国。
    • 曹操一生东讨西伐,为曹魏政权奠定了基础。
  4. 高中

    • 拿破仑东讨西伐,最终因战线过长而失败。
    • 美国在二战后东讨西伐,试图维持全球霸权。
  5. 大学及以上

    • 在商业竞争中,某些企业东讨西伐,试图垄断市场。
    • 历史上许多帝国因东讨西伐而耗尽国力,最终走向衰亡。

错误用法

  1. 用于和平行为

    • ❌ 错误:他东讨西伐,终于完成了学业。(“东讨西伐”只能用于战争或激烈竞争,不能用于学习或和平活动。)
    • ❌ 错误:这位科学家东讨西伐,最终攻克了技术难题。(应改为“不懈努力”)
  2. 用于个人日常琐事

    • ❌ 错误:妈妈东讨西伐,终于把家里打扫干净了。(应改为“忙前忙后”)
  3. 用于褒义场合

    • ❌ 错误:这位慈善家东讨西伐,帮助了许多贫困儿童。(“东讨西伐”带有贬义,不能用于褒义语境。)
  4. 用于非武力竞争

    • ❌ 错误:他们在辩论赛中东讨西伐,最终获胜。(应改为“唇枪舌战”)
  5. 用于单一方向的行动

    • ❌ 错误:他东讨西伐,终于到达了目的地。(“东讨西伐”强调四处征战,不能用于单向行动。)

你可能感兴趣

南征北讨是什么意思

南征北讨是指四处征战,奔赴各个方向进行战斗的行为。这一成语源于古代中国的战争历史,形容军事行动的广泛和频繁。南征北讨的近义词包括东征西讨、四处征战等,反义词则是安居乐业、和平共处等。文章详细解释了南征北讨的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并通过例句展示了其用法。同时,也指出了南征北讨的错误用法,提醒使用者要根据其原意在正确的语境和对象中使用,避免出现误用和混淆的情况。

东碰西撞

本文介绍了词语“东碰西撞”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东碰西撞形容行动鲁莽,没有目标,到处乱闯乱碰。其来源没有明确的典故,而是源于日常生活的形象描述。本文还列举了一些与东碰西撞含义相近的近义词和反义词,并给出了多个例句。最后,本文强调了在使用东碰西撞时需要注意避免的错误用法,以帮助读者更准确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

东躲西藏

本文介绍了成语“东躲西藏”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用来形容人为了躲避某种危险或困难而四处奔逃、藏匿的情景。文章详细阐述了其历史背景、使用语境和常见错误用法,并通过多个例句展示了其实际应用。

东冲西突

东冲西突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ōng chōng xī tū。该成语形容行动迅猛,勇往直前,毫无顾忌,常用来形容攻击时力量强大、迅猛无比的态势。其典故与古代战争中军队冲锋陷阵、突袭敌人的战术有关。近义词包括勇往直前、冲锋陷阵等,反义词为畏首畏尾、小心翼翼等。该成语在使用时需注意适用场合和语境,不当使用可能导致语言不准确或不得体。

东藏西躲

本文介绍了东藏西躲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东藏西躲是指为了躲避某种情况或某人而四处躲藏,形容行动隐秘,不易被察觉。这个成语没有明确的典故出处,但与战争、灾难等历史事件相关。近义词包括躲躲闪闪、藏头露尾等,反义词有坦然自若、直来直去等。文章还提供了关于东藏西躲的例句和错误用法提醒,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

东捱西问

本文介绍了成语“东捱西问”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东捱西问指的是到处奔走、四处询问,形容不辞辛劳寻找信息或解决问题的态度。其典故与古代信息传递困难和人们需要亲自走动询问有关。近义词包括寻根究底、穷追不舍等,反义词则为置之不理、漠不关心等。使用东捱西问时需注意避免不当场合使用、用词混淆以及过度简化成语含义等错误。

东驰西撞

文章介绍了成语“东驰西撞”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形容行进或行动毫无目的,随意乱闯,常用于形容事情发生的突然和不可预料,带有一种慌乱、无序的意味。其典故与古代行旅、战争等场景相关。文章还提醒了在使用该成语时需要注意的场合、搭配以及使用对象,避免错误使用。

东捞西摸

“东捞西摸”是一个汉语成语,形容到处搜寻或胡乱摸索,常含慌乱无序的意味。它没有明确的典故来源,但可能源于人们无目标地寻找东西时的情景。近义词如漫无目的、盲目摸索等,反义词包括有条不紊、目的明确等。使用这个成语时要注意场合和语境,避免误用。文章提供了多个例句以更好地理解其用法。

东奔西窜

本文介绍了成语“东奔西窜”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和反义词,并提供了例句和错误用法场景。该成语用来形容人或动物四处奔跑、乱跑,没有固定方向和目的地,通常用来形容行动没有规律或流离失所的状态。在使用时需要注意语境和语气,避免贬义或混淆其他成语。

东奔西撞

本文介绍了成语“东奔西撞”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错误用法等。东奔西撞形容无目的的到处乱闯、乱碰,常用来描述人因迷路、心乱等原因四处奔波。其源于古代人们对生活艰辛、四处奔波的描述。文章还指出了东奔西撞的错误用法,包括使用不当的场合和误用为褒义词。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