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冲西突
读音
dōng chōng xī tū
含义
- 东:东方,泛指一个方向。
- 冲:冲击,快速向前移动或攻击。
- 西:西方,泛指另一个方向。
- 突:突击,突然而猛烈地进攻。
整体含义:形容四处冲击、左冲右突,多指在困境中奋力挣扎或寻找出路,也可形容战斗时勇猛冲锋的样子。
典故
- 《三国演义》:
在长坂坡之战中,赵云为救刘备的幼子阿斗,在曹军中东冲西突,如入无人之境,最终成功突围。 - 《水浒传》:
武松在景阳冈打虎时,老虎东冲西突,试图摆脱武松的攻击,但最终还是被制服。 - 《史记·项羽本纪》:
项羽在垓下之战中,面对汉军的重重包围,仍东冲西突,试图突围,但最终因寡不敌众而自刎乌江。
近义词
- 左冲右突:形容四处冲击,奋力突围。
- 横冲直撞:形容毫无顾忌地乱冲乱撞。
- 奋力突围:集中力量突破包围或困境。
- 四处奔突:形容到处乱冲乱闯。
反义词
- 按兵不动:指军队暂不行动,比喻不采取行动。
- 束手就擒:形容毫无反抗,任由对方处置。
- 坐以待毙:形容消极等待失败或灭亡。
- 稳如泰山:形容极其稳固,毫不动摇。
例句
-
小学低年级:
- 小狗被关在院子里,急得东冲西突,想找个洞钻出去。
- 小蚂蚁在瓶子里东冲西突,怎么也爬不出来。
-
小学高年级:
- 篮球场上,他东冲西突,连续突破防守,成功上篮得分。
- 被困在迷宫里的老鼠东冲西突,终于找到了出口。
-
初中:
- 敌军包围了我方阵地,战士们东冲西突,试图撕开一道口子。
- 他在考场上遇到难题,急得东冲西突,却始终找不到解题思路。
-
高中:
-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这家公司东冲西突,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发展道路。
- 他的人生充满波折,但他从不放弃,总是东冲西突,寻找新的机会。
-
大学及以上:
- 面对学术困境,他东冲西突,最终提出了突破性的理论。
- 在创业初期,团队东冲西突,不断尝试新的商业模式。
错误用法
-
形容悠闲散步(错误):
- ❌ 他在公园里东冲西突,欣赏风景。(正确:他在公园里漫步,欣赏风景。)
-
形容缓慢移动(错误):
- ❌ 蜗牛东冲西突地爬行。(正确:蜗牛缓慢地爬行。)
-
形容固定不动(错误):
- ❌ 雕像东冲西突地立在广场中央。(正确:雕像静静地立在广场中央。)
-
形容情绪稳定(错误):
- ❌ 他心情平静,东冲西突地思考问题。(正确:他冷静地思考问题。)
-
形容单一方向行动(错误):
- ❌ 他东冲西突地向前跑。(正确:他径直向前跑。)
总结:东冲西突强调四处冲击、奋力突围的动态场景,不能用于形容静止、缓慢或单一方向的行为。
你可能感兴趣
东冲西撞
东冲西撞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用来形容行动没有方向,四处乱闯或乱碰的行为。其拼音为dōng chōng xī zhuàng,常带有慌乱、无序的意味。该词语并没有特定的典故,但常与古代行旅、征战等故事相关联。近义词有漫无目的、乱闯乱碰等,反义词有条不紊、目标明确等。在使用时需注意避免误用为中性词或褒义词,以及在不当场合或语境下使用。具体例句展示了东冲西撞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
东冲西决
东冲西决是一个形容水流汹涌、势不可挡的成语,最早出自《淮南子·主术训》。该成语也可以用来形容事情发展迅速、变化多端,或者形容力量强大、影响深远。其读音为dōng chōng xī jué,其中“决”字读作jué。东冲西决的典故中,常用来形容战争、政治等领域的激烈变化和动荡。在运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其使用场景和语境是否恰当。错误的用法可能会使语句显得夸张或不准确。总的来说,东冲西决这个成语在表达强烈、迅猛的态势时非常生动有力。
描写花多而美丽的古诗词
描写花多而美丽的古诗词(第1篇)文章标题:描写花多而美丽的古诗词一、古诗词汇总以下是多首描写花多而美丽的古诗词,包含了诗词全文、作者、朝代以及解析。木兰花作者:宋·李清照朝朝寒日晓初晴,珠帘未卷人初醒。万朵红妆春色里,百般妖娆花枝间。解析:此诗描绘了春日清晨,花多且美丽的景象。作者以万朵红花来展现春色之浓,用“妖娆”来赞美花朵的魅力,极具生机。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作者:唐·白居易半江瑟瑟半江红,怜惜红花待春回。世间好景千万重,一树千枝千万朵。解析:此诗通过描写春回大地时花繁叶茂的景象,以“一树千枝千万朵”形容花的繁盛,表现出花的美丽与生机勃勃的春天。蝶恋花·春景作者:宋·苏辙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
追奔逐北是什么意思
追奔逐北的读音追奔逐北的读音为zhuī bēn zhú běi,其中“zhuī”是第一声,“bēn”和“zhú běi”都是第一声。追奔逐北的含义“追奔逐北”这个成语,原意是形容在战斗中奋力追击敌人,追击得非常迅速,以至于能够追上并打败敌人。现在多用来形容在各种竞争或追逐中,不遗余力地追求胜利,不放过任何可能的机会。追奔逐北的典故“追奔逐北”的典故源于古代战争。在古代的战争中,追击敌人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战术。当敌人被击败后,如果能够迅速地追击并消灭其残余力量,那么就能够取得战争的胜利。因此,“追奔逐北”在古代战争中是非常常见的。例如,战国时期,赵国的名将廉颇就曾经在战斗中追击敌人,取得了巨大的胜
东征西讨
本文介绍了“东征西讨”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词最早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形容四处征战、扩张领土的行为。其近义词包括南征北战、远征近讨等,反义词为安居乐业、休养生息等。使用时需注意避免错误用法,如非军事行动、轻松愉快的场合、不当搭配使用、个人行为以及文化背景等方面的不当使用。
东趋西步
东趋西步是一个成语,拼音为dōng qū xī bù。它形容人来回走动、犹豫不决或心神不定的状态。该成语可能源自古代人们对人们行走习惯的观察和总结,没有确凿的出处。它的近义词包括徘徊不前、犹豫不决等,反义词包括果断决绝、勇往直前等。在使用东趋西步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避免滥用、用错对象、混淆概念、搭配不当和滥用比喻等错误用法。
东碰西撞
本文介绍了词语“东碰西撞”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东碰西撞形容行动鲁莽,没有目标,到处乱闯乱碰。其来源没有明确的典故,而是源于日常生活的形象描述。本文还列举了一些与东碰西撞含义相近的近义词和反义词,并给出了多个例句。最后,本文强调了在使用东碰西撞时需要注意避免的错误用法,以帮助读者更准确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
东躲西藏
本文介绍了成语“东躲西藏”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用来形容人为了躲避某种危险或困难而四处奔逃、藏匿的情景。文章详细阐述了其历史背景、使用语境和常见错误用法,并通过多个例句展示了其实际应用。
东走西撞
本文介绍了成语“东走西撞”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形容人行动没有方向,四处乱闯,通常用于描述人在迷茫、不知所措的情况下漫无目的地四处奔走或乱撞。使用时要根据语境和感情色彩恰当运用,避免造成语言上的不恰当或不得体。
东奔西跑
本文介绍了成语"东奔西跑"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用于形容一个人或事物不停地四处奔走或活动,常用来描述人忙碌奔波的状态。其典故可能与古代劳作和生活状态有关,也可能与一些历史故事或民间传说有关,但确切来源不明确。近义词包括四处奔波、忙忙碌碌等,反义词则是安居乐业、悠闲自在等。本文还给出了多个例句来展示该成语的用法,并强调了其错误用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