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死问疾
读音
diào sǐ wèn jí
含义
- 吊:悼念死者。
- 死:去世的人。
- 问:慰问、关心。
- 疾:生病的人。
整体含义:悼念死者,慰问病患。形容关心百姓疾苦,体恤民情。
典故
- 《左传·昭公十三年》:
春秋时期,郑国大夫子产执政时,常亲自慰问百姓,关心丧葬和疾病,因此深受爱戴。后人用“吊死问疾”形容他的仁政。 - 《史记·循吏列传》:
西汉官员黄霸在任期间,每逢民间有丧事或疾病,必亲自前往慰问,因此百姓称颂他“吊死问疾,如慈父母”。 - 《后汉书·刘宽传》:
东汉名臣刘宽为官宽厚,常探访贫苦百姓,吊唁死者,慰问病患,体现儒家仁政思想。
近义词
- 体恤民情:关心百姓的生活状况。
- 嘘寒问暖:形容对人关怀备至。
- 仁民爱物:对百姓和万物都怀有仁爱之心。
- 济困扶危:帮助困难的人,扶持危难者。
反义词
- 漠不关心:对他人疾苦毫不理会。
- 见死不救:看到别人遇险却不施以援手。
- 鱼肉百姓:欺压剥削民众。
- 横征暴敛:残酷剥削百姓,不顾民生。
例句
-
小学低年级:
- 老师告诉我们,要像古代好官一样,学会“吊死问疾”,关心同学。
- 妈妈生病时,邻居阿姨来“吊死问疾”,送来了水果。
-
小学高年级:
- 这位村长经常“吊死问疾”,村民都很尊敬他。
- 在灾难面前,志愿者们“吊死问疾”,帮助受灾群众。
-
初中:
- 古代清官“吊死问疾”,体现了儒家仁政思想。
- 疫情期间,医护人员“吊死问疾”,展现了医者仁心。
-
高中:
- 政府官员应当“吊死问疾”,而非只关注政绩。
- 司马迁在《史记》中赞扬“吊死问疾”的循吏。
-
大学及以上:
- 社会治理中,“吊死问疾”的精神仍具有现实意义。
- 古代“吊死问疾”的官员往往能赢得民心,巩固统治。
错误用法
-
误用对象:
- ❌ 他“吊死问疾”地检查作业。(用于非关怀场景)
- ❌ 老板“吊死问疾”地催促员工加班。(与压迫行为混淆)
-
语境不符:
- ❌ 他“吊死问疾”地玩游戏。(完全无关)
- ❌ 这只猫“吊死问疾”地捉老鼠。(用于动物行为)
-
褒贬颠倒:
- ❌ 贪官假装“吊死问疾”骗取民心。(讽刺滥用成语)
- ❌ 他“吊死问疾”只是为了作秀。(贬义误用)
“吊死问疾”是褒义词,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滥用或误用。
你可能感兴趣
关于舜的诗词
关于舜的诗词(第1篇)关于舜的诗词一、舜乐颂舜乐飘飘传千古,德泽满民颂声扬。尧天舜日恩泽广,百姓安居乐业长。作者及朝代:此诗为现代创作,无具体作者及朝代。解析:此诗以舜乐为引子,歌颂了舜的德政和恩泽,表达了百姓对舜的敬仰和赞美之情。二、诗经·大雅·文王之什釐尔女发兮饬明德,世民兴我兴嗣子之册。曾孙承王道,日月瞻于朝。猗欤那舜德,大哉王风之盛。作者及朝代:此诗出自《诗经》,为先秦时期的作品。解析:该篇通过描绘先王的美德与仁政,特别是舜的仁爱和明德,彰显了君主的道德责任与光辉事业,展现出先秦时代对于“以德治国”理念的追求和赞美。三、高士咏·舜舜耕历山行义教,仁风广被万民安。高山仰止景行止,万古流传
描写府尹的古诗词诗词
描写府尹的古诗词诗词(第1篇)文章标题:描写府尹的古诗词一、唐代杜甫《府尹贺冬日》:府尹威仪赫赫然,冬日暖阳照长安。玉阶金殿开明处,紫气东来满堂前。权衡天下无偏颇,恩泽满民有善缘。明朝旦日展宏图,声威震古千秋篇。作者:杜甫,朝代:唐代解析:这首诗描写了府尹的威严和权威,展现其在冬日里带领下的长安城繁荣景象,体现了其对国家的治理能力以及对百姓的恩泽。二、宋代陆游《府尹行》:府尹高坐白玉堂,百官罗列朝服张。文武百官皆拱手,威仪赫赫震四方。恩泽满民无怨声,政令如山不可当。权衡天下定国基,功名千古传四方。作者:陆游,朝代:宋代解析:此诗描绘了府尹在朝堂上的威严形象,以及其治理国家、恩泽百姓的功绩,展现
描写完颜雍的诗词
这几篇文章都是关于描写完颜雍的诗词,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完颜雍的英勇善战、文治武功、仁德之心以及他的功绩和恩泽。这些诗词以现代人的视角来创作,旨在表达对完颜雍的敬仰和怀念之情。每篇文章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表达方式,但都突出了完颜雍的治理之功和德政。这些诗词展示了完颜雍的威严与尊贵,以及他在民众心中的崇高地位。整篇文章的摘要如下:本文提供了五篇以完颜雍为描写对象的诗词文章,这些文章通过现代人的视角,展示了完颜雍的英勇善战、文治武功、仁德之心以及他的功绩和恩泽。每篇文章都通过诗词的形式,表达了对完颜雍的敬仰和怀念之情。这些文章旨在呈现完颜雍的治理之功和德政,以及他在民众心中的崇高地位。虽然以现代人的视角
关于好官的诗词
关于好官的诗词(第1篇)关于好官的诗词自古以来,诗词中赞美好官的篇章屡见不鲜。这些诗词不仅展现了古代文人对于为官之道的理解,也反映了百姓对于清廉公正官员的期盼。以下是根据“关于好官的诗词”这一主题,精选的几首古诗词及其解析。一、白居易《醉后狂言酬赠河南尹刘轲》原文:君如青松守贞节,我似浮云任风牵。公门好官多正色,不畏权势不媚权。解析:此诗以青松与浮云的比喻,形象地展现了好官的品质。诗人赞扬了公门中那些正直无私、不畏权势的官员。二、杜牧《遣怀》原文:落落高槐晚未秋,长亭短亭古道头。公门好客心如月,清夜无尘照九州。解析:此诗以清夜无尘的明月为喻,赞美了公门中那些好客、清廉的官员,他们如明月般照亮九
中国古代诗词中的地主形象演变 从田园牧歌到揭露剥削的10首经典作品
地主题材诗词的历史镜像:从田园牧歌到人间疾苦在中国古典诗词的长河中,地主阶级及其生活场景是一个特殊而复杂的存在。诗人们或以田园牧歌的笔调描绘地主庄园的闲适,或以犀利尖锐的笔触揭露剥削压迫的残酷,为我们留下了丰富多元的历史镜像。这些诗词不仅是文学作品,更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关系的重要史料。陶渊明《归园田居》(东晋)开创了田园诗的传统:"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诗中描绘的虽是隐士生活,却也为后世地主庄园的诗歌描写奠定了基础模式。陶渊明笔下"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田园图景,成为地主文人理想化乡村生活的经典表达。王维《渭川田家》(唐代)则展现了盛唐时期地主庄园的和谐画面
箪食壶浆
本文介绍了成语“箪食壶浆”的读音、含义、典故以及与其相关的近义词和反义词。同时,文章还提供了该成语的使用例句和错误用法。该成语用来形容百姓对军队、领袖或英雄的欢迎和拥护之情,源于古代战争时期的百姓献礼情景。在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滥用或与其他成语混用。
草菅人命
文章介绍了成语“草菅人命”的读音、含义、典故出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形容对生命的轻视和漠视,最早出自《汉书·贾谊传》。文章还强调了历史上一些暴君、酷吏和战乱时期草菅人命行为的普遍性。同时,也指出了在一些黑心工厂、商家和战乱地区草菅人命行为的严重性和应该受到法律的严惩。文章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
爱民如子
“爱民如子”是一个成语,读音为ài mín rú zǐ。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像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爱护人民,形容对人民的态度非常关爱、重视。其源于古代中国,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君主或官员对待人民的态度。这个成语强调了领导者或统治者对人民的深深关爱和责任心,常被用来形容那些为民众谋福利、为国家和民族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领导者和英雄人物。然而,这个成语也需要结合具体语境理解,避免滥用或误解。
壶浆塞道
壶浆塞道的读音为hú jiāng sāi dào,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百姓对军队或官员的热烈欢迎和敬意表达的盛况。其源于古代战争时期,百姓以壶装满酒和食物在道路摆设,表达对军队的支持。该成语的近义词包括民心所向、人心所归等,反义词为人心涣散、众叛亲离等。文章提供了多个壶浆塞道的例句,并指出错误用法,强调该成语应用于描述民众对某事或某人的热烈欢迎和支持。
残民害物
“残民害物”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对人民和事物造成极大的伤害和破坏。该成语源自古代,具体出处已不可考。其含义中的“残”表示伤害,“民”指人民,“害”表示损害,“物”指事物。该成语的近义词包括荼毒生灵、生灵涂炭、祸国殃民等。反义词有利国利民、抚民安物、爱惜生灵等。使用时应根据具体语境和含义进行选择,避免滥用或误用。例句中常用来形容战争、不法商贩行为等对人民和事物造成极大伤害和破坏的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