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死扶伤

吊死扶伤

读音

diào sǐ fú shāng

含义

  • :祭奠死者,表示哀悼。
  • :指已去世的人。
  • :帮助、扶持。
  • :受伤的人。

整体含义:祭奠死者,救助伤者。形容对遭遇不幸的人给予关怀和帮助,体现人道主义精神。

典故

  1. 《左传·襄公二十三年》
    春秋时期,晋国大夫栾盈因政治斗争失败,逃亡途中受伤。他的朋友叔向得知后,不顾个人安危,前去救助,并为他安排后事。后人用“吊死扶伤”形容这种对朋友患难相助的情义。
  2. 《后汉书·独行列传》
    东汉时期,名士范冉因正直敢言被贬,生活困苦。友人王奂得知后,不仅资助其生活,还为他病逝的妻子操办丧事,体现了“吊死扶伤”的精神。
  3. 民间故事
    古代某地发生战乱,一位乡绅组织村民掩埋死者、救治伤者,并安抚遗属。他的善举被传颂,成为“吊死扶伤”的典范。

近义词

  1. 救死扶伤:侧重医疗救助,多用于医生或医护人员。
  2. 雪中送炭:比喻在他人急需时给予帮助。
  3. 恤孤念寡:关怀孤儿寡妇,体现仁爱之心。
  4. 扶危济困:帮助处于危难和贫困中的人。

反义词

  1. 落井下石:趁人危难时加以陷害。
  2. 见死不救:冷漠旁观,不施以援手。
  3. 袖手旁观:置身事外,不参与帮助。
  4. 幸灾乐祸:对他人不幸感到高兴。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

    • 地震后,志愿者们吊死扶伤,帮助受灾的人们。(简单场景)
    • 医生叔叔吊死扶伤,治好了很多病人。(结合职业)
  2. 小学高年级

    • 战争年代,红十字会吊死扶伤,救助了许多难民。(历史背景)
    • 村里老人去世,邻居们吊死扶伤,帮忙料理后事。(生活化)
  3. 初中

    • 疫情期间,医护人员吊死扶伤,日夜奋战在一线。(社会热点)
    • 古代仁人志士常以吊死扶伤为己任,体现大爱精神。(道德教育)
  4. 高中及以上

    • 吊死扶伤不仅是美德,更是文明社会的基石。(议论性)
    • 从《左传》到现代,吊死扶伤的精神始终贯穿中华文化。(文化分析)

错误用法

  1. 混淆对象

    • ❌ “他吊死扶伤,修好了邻居的自行车。”(“扶伤”不适用于物品维修。)
    • ✅ 正确应为:“他热心助人,帮邻居修好了自行车。”
  2. 滥用场景

    • ❌ “公司老板吊死扶伤,给员工发了奖金。”(非灾难或不幸场景。)
    • ✅ 正确应为:“公司老板体恤员工,发放了年终奖。”
  3. 语义矛盾

    • ❌ “他一边吊死扶伤,一边嘲笑受灾者。”(行为与成语精神冲突。)
    • ✅ 正确应为:“他表面假装关心,实则冷漠无情。”
  4. 字面误解

    • ❌ “吊死扶伤就是把人吊起来治疗。”(曲解字面意思。)
    • ✅ 正确解释:祭奠死者并救助伤者。

通过正确使用“吊死扶伤”,我们能更准确地传递人道关怀的价值,避免因误用而扭曲其深刻内涵。

你可能感兴趣

朱子关于体育的诗词

朱子关于体育的诗词(第1篇)朱子与体育相关的诗词解析在中国的文化背景下,古代学者鲜有将“体育”作为一个主题的诗文。不过,宋朝的著名思想家朱子虽然多以格言教诲后世,但他仍为人们描绘出一片兼具理趣和活力的大地景象,甚至可以在他的一些诗词中找寻到一种特殊的、内敛的“体育活动”的气息。虽然“体育”字样未曾明确提及,但在某些描绘民间风俗与孩子们的玩乐情景的篇章中,却隐含着体育活动的元素。一、村童戏水《夏日田园杂兴·其七》作者:朱熹山涧清流碧波间,村童戏水乐无边。白浪跃跃浮萍碎,笑声盈盈天地宽。此诗虽未明言体育活动,但通过村童戏水的场景,可以感受到一种儿童在自然中嬉戏的快乐,这种快乐与体育活动中的自由与活

描写运动精神的古诗词

描写运动精神的古诗词(第1篇)描写运动精神的古诗词及其解析一、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作者:辛弃疾,宋朝。原文: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解析:此词描写了军营生活,展现了运动精神中不可或缺的英勇与豪情。作者通过描绘战士们分食烤肉、演奏军乐、沙场点兵等场景,传达出一种团结、勇敢、奋发向前的精神。其中“马作的卢飞快”一句更是生动地描绘了运动的快速与力量,展现了运动精神的活力与激情。二、长跑行作者:佚名,古代。原文:长跑如飞,步履不停。汗如雨下,心如铁坚。路途遥远,志在千里。勇往

浇瓜之惠

浇瓜之惠是一个古代成语,用来形容对别人施以小恩惠或小帮助,如同浇灌瓜果一样看似微小却能产生深远的影响。该成语源于古代中国的民间传说,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和感激之情。近义词包括涓涓之恩、小恩小惠等。使用时需注意避免错误理解其含义和用法,应结合具体情境恰当地运用,以表达感恩和情谊之意。

得兔忘蹄

得兔忘蹄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é tù wàng tí。该成语形容人在获得成功后,忘记了为之付出的努力和依赖的帮助。典故出自《庄子·外物》。得兔忘蹄的人只顾眼前利益,忘记根本。其近义词包括忘恩负义、忘本逐末和背信弃义。反义词则是知恩图报、饮水思源和感恩戴德。错误用法包括滥用成语、误解成语含义以及与语境不符。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我们要保持感恩心态,不忘初心,正确使用成语。

瘠己肥人

本文介绍了成语“瘠己肥人”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和反义词,以及在使用时需要注意的错误用法。该成语表示自我节俭、清苦,而乐于助人、慷慨施舍于他人,体现了高尚的品德。文章还通过具体例句展示了这一成语在实际语境中的应用。

乘人之危

乘人之危是一个成语,利用他人困难时趁机获利。出自《左传》,典故中晋国趁楚国困难时出兵取胜。近义词有趁火打劫等,反义词是雪中送炭。这个成语的错误用法是在他人困境时索取利益,应正确使用,避免利用他人的不幸获利,相反应给予帮助。

描写军装照片的诗词

本文介绍了描写军装照片的诗词,探讨了古代和现代诗词中对军装的描绘以及军装背后的精神内涵。文章指出,虽然直接描写军装照片的诗词并不多见,但可以通过创作,将古代的诗词韵味与现代的军装风采相结合,以诗篇的形式展现军人的英姿与家国情怀。无论是古代的战士还是现代的军人,他们都承载着家国情怀和民族精神,军装不仅是他们的装备,更是他们忠诚与勇气的象征。通过诗篇的形式,我们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军人的精神,向那些身披军装、守护家园的战士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关于气的诗词

关于气的诗词(第1篇)关于“气”的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学中常见的主题之一。以下是一篇以“关于气的诗词”为主题的文章,包含了多首古诗词的全文、作者、朝代以及解析。一、诗词赏析:关于“气”的诗词1. 《望岳》——杜甫(唐)原文: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解析:此诗中,“气蒸云梦泽”一句,以壮阔的气势描绘了云梦大泽的壮丽景象,体现了天地间的大气之韵。杜甫以此诗表达了对自然之气的敬畏与赞美。2. 《秋登宣城谢脁北楼》——李白(唐)原文:江城五月落梅声,莫逆青樽信可清。雷雨江边知意气,独为回澜发夏英。解析:诗中“雷雨江边知意气”,李白的这句话展现出了刚强无畏、意志坚强的“气”之精神,

关于文明古诗词

关于文明古诗词(第1篇)关于文明古诗词一、引言文明,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也是古诗词中常常探讨的主题。在浩如烟海的古诗词中,有许多关于文明的篇章,它们或描绘了古代社会的和谐景象,或抒发了对文明进步的向往与追求。下面,我们将一起探寻那些关于文明的古诗词。二、古诗词全文及解析《诗经·关雎》原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作者:佚名(先秦时期)解析:这首诗描绘了古代社会的和谐景象,展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中的“君子”代表着文明、道德的典范,体现了古代社会对文明的追求。汉乐府《长歌行》原文: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作者:汉乐府(汉代)解析:此诗描绘了春天的景

描写古时侠客的诗词

本文收录了多篇描写古时侠客的诗词,包括唐诗、宋词及其他古代诗作。这些诗词通过描绘侠客的形象、行为和情感,展现了古代侠客的英勇、豪情和忠诚。从剑气纵横、身经百战的侠客形象,到豪情壮志、义气深重的精神风貌,以及忠诚不渝、家国为重的侠义精神,这些诗词都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古代侠客的形象和精神内涵。同时,这些诗词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于正义、勇气和忠诚的崇尚和追求。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