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恩相报
读音
ēn ēn xiāng bào
含义
- 恩:恩惠、恩情,指他人给予的帮助或好处。
- 相:互相、彼此。
- 报:报答、回报。
整体含义:指人与人之间互相施恩、互相报答,形容彼此以恩情相待,形成良性循环。
典故
-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流亡时,曾受到许多人的帮助。后来他成为晋文公,便一一报答这些恩情,如“退避三舍”以报楚国之恩。 - 《史记·淮阴侯列传》:
韩信年轻时贫困,曾受漂母(洗衣老妇)赠饭之恩。后来他成为大将军,以千金报答漂母,体现了“恩恩相报”的精神。 - 民间故事:
传说古时一位书生救了一只受伤的鹤,后来鹤化作女子报恩,帮助书生渡过难关,形成“恩恩相报”的美谈。
近义词
- 投桃报李:比喻友好往来,互相赠答。
- 知恩图报:知道别人的恩情并设法报答。
- 礼尚往来:指礼节上注重有来有往,也用于形容互相回报。
- 感恩戴德:感激别人的恩德,常用于正式场合。
反义词
- 忘恩负义:忘记别人的恩情,做出对不起恩人的事。
- 恩将仇报:用仇恨回报恩惠,形容极其恶劣的行为。
- 以怨报德:用怨恨来回报别人的恩惠。
- 过河拆桥:比喻达到目的后,抛弃帮助过自己的人。
例句
-
小学低年级:
- 小明帮小红捡起掉落的铅笔,小红第二天送了他一块橡皮,真是恩恩相报!
- 老师表扬了乐于助人的小华,小华更努力学习了,这就是恩恩相报。
-
小学高年级:
- 邻居阿姨经常送我水果,妈妈也常帮她照顾孩子,两家恩恩相报,关系很好。
- 狗狗救了落水的主人,主人更加疼爱它,这就是动物和人类的恩恩相报。
-
初中:
- 历史上许多名将都懂得恩恩相报,比如韩信报答漂母的故事。
- 朋友之间如果能恩恩相报,友谊就会更加长久。
-
高中:
- 企业和社会之间也应恩恩相报,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社会支持企业发展。
- 恩恩相报不仅是道德要求,也是人际关系和谐的基础。
-
大学及以上:
- 在国际关系中,恩恩相报的外交策略能促进长期合作。
- 中华文化强调恩恩相报,这与西方“互惠互利”的理念有相通之处。
错误用法
-
混淆对象:
- 错误:他对敌人恩恩相报。(敌人之间通常不适用“恩恩相报”)
- 正确:他对朋友恩恩相报。
-
滥用场景:
- 错误:老板扣工资,员工恩恩相报也扣老板的钱。(“恩恩相报”不适用于负面行为)
- 正确:老板给员工发奖金,员工更努力工作,这是恩恩相报。
-
误解含义:
- 错误:恩恩相报就是互相送礼。(片面理解,忽略精神层面的回报)
- 正确:恩恩相报是互相帮助、互相感恩的行为。
-
强行套用:
- 错误:他们吵架后恩恩相报。(吵架是冲突,与“恩恩相报”无关)
- 正确:他们互相帮助后恩恩相报。
-
过度夸张:
- 错误:他给我一块糖,我恩恩相报送他一辆车。(回报比例失衡,显得不自然)
- 正确:他帮我搬书,我下次也帮他提行李,这就是恩恩相报。
“恩恩相报”体现了中华文化中“知恩图报”的美德,正确使用能让语言更生动,也能传递积极的人际价值观。
你可能感兴趣
孔子关于感恩同事的古诗词
孔子关于感恩同事的古诗词(第1篇)孔子,作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学说和言论主要集中于《论语》中,而并未留下直接的古诗词。孔子的思想强调仁爱、忠诚、诚实和感恩等价值观,这些价值观在古代的诗词中得到了广泛的体现。尽管没有直接关于感恩同事的古诗词出自孔子,我们仍可以寻找一些符合这一主题的古诗词,并尝试从孔子的思想中寻找启示。以下是一篇关于感恩同事的古诗词及解析:一、古诗词《谢同事》同事共事如手足,情深义重似海涛。恩同山岳常相伴,岁月如歌共逍遥。二、作者与朝代该诗为现代人所作,无具体作者及朝代信息。三、解析这首诗虽然不是出自孔子之手,但体现了感恩同事的情怀。诗中以“手足”比喻同事之间的亲
背恩负义
本文介绍了背恩负义这个成语的读音、含义、典故出处,以及其近义词与反义词。背恩负义指的是违背恩情、忘恩负义的行为。该成语源于古代传说和历史故事,常用来形容那些忘恩负义、不念旧情的人或行为。其近义词包括忘恩负义、背信弃义等,反义词则包括知恩图报、忠诚守信等。文章还列举了关于背恩负义的例句,同时指出不应错误地滥用该成语,应了解每个词语的具体含义和用法,避免混淆使用。
恩将仇报
“恩将仇报”是一个成语,拼音为ēn jiāng chóu bào。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对别人的恩惠、帮助或善意不仅不感恩图报,反而做出伤害或背叛的行为。其典故源于古代传说和故事。这个成语的近义词包括忘恩负义、背信弃义等,反义词则是知恩图报、感恩戴德等。使用“恩将仇报”时需要注意场合,避免误解原意,不能与近义词混用。该成语在描述对他人的恩惠进行报复或背离的行为时非常生动有力。
反脸无情
反脸无情是一个成语,读音为fǎn liǎn wú qíng。该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在短时间内突然改变态度,变得冷漠无情,对曾经的朋友或亲人做出不义之举。其典故源于古代人们复杂的情感关系和社交环境。近义词包括“翻脸不认人”、“忘恩负义”等。反义词有“重情重义”、“一心一意”等。使用时应避免错误用法,如非正式场合使用、形容轻微态度改变等。正确的使用场景是描述某人突然变得冷漠无情、背信弃义的情况。
恩怨分明
“恩怨分明”是一个成语,指的是对于别人的恩情和仇恨都有明确的界限和分寸,形容一个人有正义感,懂得报恩和化解仇恨。该成语的典故源于古代故事和传说。其近义词包括义气分明、公正无私、赏罚分明等,反义词则为恩怨不分、偏袒一方、忘恩负义等。文章还通过例句展示了如何正确使用该成语,并指出了错误用法。
饮水思源是什么意思
饮水思源的读音读音:yǐn shuǐ sī yuán标注拼音:yǐn(第三声) shuǐ(第三声) sī yuán(第一声)饮水思源的含义“饮水思源”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人要记住恩情,不忘本源。具体来说,它指的是在享受恩惠或得到帮助之后,要时刻记得其来源,并心存感激之情。这个成语强调了感恩和回馈的重要性。饮水思源的典故“饮水思源”的典故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传说。相传古代有一位农夫,他在田里劳作时发现了一口井,井水甘甜可口。于是他每天都会来井边取水饮用,并感激井水给他带来的恩惠。后来,他因为其他事情离开了这个地方,但他始终没有忘记这口井和它的恩情。每当他回到家乡时,他都会来到井边,向井水表达
投木报琼是什么意思
投木报琼的读音投木报琼的读音为:tóu mù bào qióng,其中“投”和“报”是动词,“木”和“琼”是名词。投木报琼的含义投木报琼,字面意思为用木头来报答美玉。在古代汉语中,常用来形容以微薄的回报来报答深厚的恩情或礼物,表达了一种感激之情。具体来说,这个成语的含义是表示以微薄之力或微小之物来报答他人深厚的恩惠或礼物,虽然显得微不足道,但仍然表达出深深的感激之情。投木报琼的典故投木报琼的典故出自《左传·昭公十五年》,其中记载了楚国大夫申包胥的故事。申包胥为了感激吴国大夫伍子胥的恩情,前往吴国寻找伍子胥,但未能找到。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他便将一块木头献给伍子胥的家人,并说这是他所能找到的
背义忘恩
背义忘恩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èi yì wàng ēn,指的是违背道义、忘恩负义的行为。这个成语来源于古代传说和历史事件,典故中比较著名的是《史记》中的“背信弃义”的故事。背义忘恩的近义词包括忘恩负义、恩将仇报、负心之人等。反义词包括知恩图报、忠诚守信、仁至义尽等。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语境和用词的准确性,避免给他人带来不必要的困扰和伤害。例句中描述了背义忘恩的行为和表现。
背恩弃义
背恩弃义是一个成语,指违背恩情、抛弃道义的行为。其含义包括忘掉别人对自己的恩情,做出对不起别人的事情。典故源自于古代传说和历史事件。近义词有忘恩负义、恩断义绝、背信弃义等。反义词包括知恩图报、忠心耿耿、情深义重等。在使用时,应避免用于轻微、非故意的行为,并注重客观事实和具体情况,避免无端指责或滥用成语。文章提供了多个例句来展示其用法。
返哺之恩
文章介绍了“返哺之恩”的读音、含义、典故以及近义词和反义词等,描述了这一词语在古代和现代文化中的应用与体现。文章强调返哺之恩象征着子女对父母养育之恩的回馈和感恩之情,并解释了该成语的使用背景和语境。同时,文章还提醒了使用成语时的注意事项,以避免误用和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