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将仇报

恩将仇报

读音

ēn jiāng chóu bào

含义

  • :恩惠,指别人给予的帮助或好处。
  • :用,拿。
  • :仇恨,敌意。
  • :回报,报答。

整体含义:指受人恩惠,不但不感激,反而用仇恨或伤害来回报对方。形容忘恩负义、以怨报德的行为。

典故

1. 《东周列国志》中的典故

春秋时期,晋国大夫郤克出使齐国,因跛脚被齐顷公嘲笑。郤克怀恨在心,回国后联合鲁、卫等国攻打齐国,最终大败齐军。齐顷公被迫求和,郤克却提出苛刻条件,甚至要求齐顷公亲自谢罪。这一行为被视为“恩将仇报”,因为齐国曾对晋国有过帮助,而郤克却因个人恩怨报复。

2. 《水浒传》中的典故

《水浒传》中,宋江曾救助过李逵,但李逵后来因误会而怨恨宋江,甚至扬言要杀他。虽然最终误会解除,但李逵的行为也被视为“恩将仇报”的表现。

3. 民间故事:农夫与蛇

一个农夫在冬天救了一条冻僵的蛇,蛇苏醒后却咬了农夫一口。这个故事常被用来比喻“恩将仇报”的行为。

近义词

  1. 忘恩负义:忘记别人的恩情,做出对不起恩人的事。
  2. 以怨报德:用怨恨来回报别人的恩惠。
  3. 过河拆桥:比喻达到目的后,就抛弃帮助过自己的人。
  4. 背信弃义:违背诺言,不讲道义。

反义词

  1. 知恩图报:懂得感恩,回报别人的恩情。
  2. 饮水思源:比喻不忘本,懂得感恩。
  3. 投桃报李:比喻友好往来,互相报答。
  4. 感恩戴德:形容对别人的恩情非常感激。

例句

小学低年级(1-3年级)

  1. 小明帮小红捡起铅笔,小红却骂他多管闲事,真是恩将仇报。
  2. 小狗救了主人,主人却把它赶出家门,这就是恩将仇报。
  3. 老师耐心教他写字,他却对老师发脾气,这种行为是恩将仇报。

小学高年级(4-6年级)

  1. 邻居阿姨经常给他送吃的,他却偷阿姨家的东西,简直是恩将仇报。
  2. 消防员救了他,他反而责怪消防员动作太慢,真是恩将仇报。
  3. 朋友借钱给他渡过难关,他却到处说朋友的坏话,这种行为就是恩将仇报。

初中

  1. 公司老板在他失业时收留了他,他却窃取公司机密卖给竞争对手,这是典型的恩将仇报。
  2. 医生救了他的命,他却因为一点小问题投诉医生,这种行为让人心寒,完全是恩将仇报。
  3. 国家培养他成为科学家,他却背叛祖国为他国效力,这是赤裸裸的恩将仇报。

高中及以上

  1. 历史上许多叛徒都是恩将仇报之徒,比如吴三桂引清兵入关,背叛明朝。
  2. 某些人受到社会救助后,不仅不感恩,反而利用慈善资源谋私利,这是现代版的恩将仇报。
  3. 在职场中,有些人得到上司提拔后,反而在背后诋毁上司,这种行为就是恩将仇报。

错误用法

  1. 混淆“恩将仇报”与“正当反击”

    • 错误:小明欺负我,我打回去,这叫恩将仇报。
    • 正确:“恩将仇报”指对恩人报复,而“正当反击”是对伤害自己的人采取行动,二者性质不同。
  2. 滥用“恩将仇报”形容小事

    • 错误:妈妈让我写作业,我不高兴,这是恩将仇报。
    • 正确:父母的教育是责任,不算“恩将仇报”的范畴。
  3. 误用为“以德报怨”的反义词

    • 错误:以德报怨的反义词是恩将仇报。
    • 正确:以德报怨的反义词是“以直报怨”或“以怨报怨”,“恩将仇报”是更极端的行为。
  4. 用于非人际关系场景

    • 错误:这台电脑经常死机,真是恩将仇报。
    • 正确:“恩将仇报”只能用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能用于物品或抽象事物。
恩将仇报.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你可能感兴趣

一还一报是什么意思

一还一报的读音一还一报的读音为:yī huán yī bào。一还一报的含义一还一报,指做一件事情后,会得到相应的回报或反应。它通常用来形容一种因果关系,即付出和回报之间的平衡。其中,“还”可以理解为回报、偿还,“报”则是指报应、反应。这个成语强调了人们行为的后果和报应,告诫人们要行善积德,不要做坏事。一还一报的典故一还一报的典故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民间传说和故事。在这个成语中,往往蕴含着一种因果报应的思想。比如,在古代的文学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故事情节。这些故事情节都体现了这个成语的内涵,告诫人们要行善积德,不要做坏事。此外,这个成语也可能与古代的商业交易有关。在古代

烹犬藏弓是什么意思

文章介绍了“烹犬藏弓”这一成语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原意是比喻用过后即抛弃,表示恩情一旦用尽便不再有价值。现在多用来形容人过河拆桥、忘恩负义的行为。文章通过多个典故详细解释了该成语的来源和含义,同时提供了多个例句来加深理解。文章还强调了避免“烹犬藏弓”这种不道德行为的重要性,提倡知恩图报、饮水思源、忠诚不渝的正确态度。

狗咬吕洞宾

文章介绍了“狗咬吕洞宾”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比喻因误解而错怪了人,常用来形容对别人的善意行为误解为恶意的人。文章详细解释了其背景、用法及误用情况,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

不知好歹

本文介绍了“不知好歹”这一成语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正确和错误用法。该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对事物的好坏、利害关系缺乏正确的认识和判断能力,源自古代故事和《史记》。其近义词包括懵懂无知、糊涂透顶等,反义词为明辨是非、聪明伶俐等。文章还给出了该成语的正确和错误用法示例,提醒读者在使用时要注意结合具体情境,避免伤害他人感情。

背恩弃义

背恩弃义是一个成语,指违背恩情、抛弃道义的行为。其含义包括忘掉别人对自己的恩情,做出对不起别人的事情。典故源自于古代传说和历史事件。近义词有忘恩负义、恩断义绝、背信弃义等。反义词包括知恩图报、忠心耿耿、情深义重等。在使用时,应避免用于轻微、非故意的行为,并注重客观事实和具体情况,避免无端指责或滥用成语。文章提供了多个例句来展示其用法。

背恩负义

本文介绍了背恩负义这个成语的读音、含义、典故出处,以及其近义词与反义词。背恩负义指的是违背恩情、忘恩负义的行为。该成语源于古代传说和历史故事,常用来形容那些忘恩负义、不念旧情的人或行为。其近义词包括忘恩负义、背信弃义等,反义词则包括知恩图报、忠诚守信等。文章还列举了关于背恩负义的例句,同时指出不应错误地滥用该成语,应了解每个词语的具体含义和用法,避免混淆使用。

忘恩失义是什么意思

忘恩失义的读音忘恩失义读作:wàng ēn shī yì。其中,“wàng”表示忘记,“ēn”表示恩情,“shī”表示失去,“yì”表示义气。忘恩失义的含义忘恩失义,字面意思为忘记恩情,失去道义。它指的是一个人在得到别人的恩惠或帮助后,却忘记了感恩,甚至在某种情况下背离了道义,做出了不道德的行为。这种行为是不被社会所认可的,也是不道德的。忘恩失义的典故忘恩失义这个成语的典故来源于古代的故事。其中比较著名的是《史记》中记载的“赵盾忘恩负义”的故事。赵盾在晋国政治斗争中得到了大臣先友的帮助,但后来赵盾却因为个人利益而背叛了先友,最终导致先友的死亡。这个故事反映了忘恩负义的行为是可耻的,也是不道德的

恩恩相报

“恩恩相报”是一个成语,读音为ēn ēn xiāng bào,表达的是人与人之间互相帮助、恩惠互报的行为,传递了人与人之间互助互爱、以恩报恩的道德观念。该成语的典故可以追溯到古代,强调仁爱、互助的精神。此外,“恩恩相报”的近义词有知恩图报、报恩不怠和善有善报等,反义词包括忘恩负义、负心汉和恩将仇报等。文章提供了关于恩恩相报的例句,并指出错误用法示例,提醒读者在使用时要注意语境和与其他词语的区别。总的来说,“恩恩相报”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交流,是值得我们珍惜和传承的美德。

负德辜恩

负德辜恩是一个成语,读音为"fù dé gū ēn",意思为违背道德,辜负别人的恩惠。其典故源于古代文学作品,如《史记》中的“负恩忘义”。该成语的近义词包括忘恩负义、背信弃义等。反义词则是知恩图报、忠心耿耿等。在日常使用和写作中,应注意避免该成语的错误用法,正确用法是在描述违背道德、辜负别人恩惠的行为时使用。

以德报德是什么意思

以德报德的读音读音:yǐ dé bào dé拼音注音:yǐ(第三声) dé(第二声) bào(第四声) dé(第二声)以德报德的含义“以德报德”是一个成语,指的是用恩德来回报恩德。它强调的是一种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感恩回馈的精神。具体来说,当某人对自己有恩德时,应该以同样的恩德来回报对方,甚至更多。这个成语强调了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尊重、互相帮助、互相回馈的道德关系。以德报德的典故“以德报德”的典故源于古代中国的道德教化。在古代社会中,人们普遍认为道德品质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交往的基础。因此,当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有恩德时,另一个人应该以同样的恩德来回报。这种道德观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弘扬,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