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蛾扑火

灯蛾扑火

读音

dēng é pū huǒ

含义

  • :指灯火、光源。
  • :飞蛾,一种趋光性昆虫。
  • :扑向、冲向。
  • :火焰,高温燃烧物。

整体含义:比喻因贪图某种利益或受某种诱惑而自取灭亡,也形容不顾危险、盲目行动。

典故

  1. 《梁书·到溉传》
    “如飞蛾之赴火,岂焚身之可吝。” 比喻人因贪图利益而自取灭亡。
  2. 《景德传灯录》
    “灯蛾扑火,自烧其身。” 形容盲目追求虚幻的事物,最终害了自己。
  3. 民间传说
    飞蛾因趋光性扑向火焰,最终被烧死,后人以此比喻不自量力的行为。

近义词

  1. 自取灭亡:自己招致灾祸,导致毁灭。
  2. 螳臂当车:比喻不自量力,做不可能成功的事。
  3. 以卵击石:用脆弱的东西对抗强大的力量,必然失败。
  4. 饮鸩止渴:为解一时之急,不顾严重后果。

反义词

  1. 明哲保身:明智地保全自己,避免危险。
  2. 趋利避害:追求有利的,避开有害的。
  3. 量力而行:根据自己的能力行事,不盲目冒险。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

    • 小明不听劝告,非要玩火,真是灯蛾扑火!
    • 飞蛾看到灯光就扑过去,就像灯蛾扑火一样。
  2. 小学高年级

    • 他明知赌博有害,却还是沉迷其中,简直是灯蛾扑火。
    • 那些贪官受贿,最终被抓,真是灯蛾扑火。
  3. 初中

    • 明知股市风险大,他还把所有钱投进去,这不是灯蛾扑火吗?
    • 犯罪分子挑战法律,最终自食恶果,就像灯蛾扑火。
  4. 高中及以上

    • 历史上许多暴君倒行逆施,最终被人民推翻,可谓灯蛾扑火。
    • 某些企业盲目扩张,不顾市场规律,最终破产,正是灯蛾扑火的典型例子。

错误用法

  1. 误用为“勇敢”

    • ❌ “他冲进火场救人,真是灯蛾扑火!”(正确应为“奋不顾身”)
  2. 误用为“坚持不懈”

    • ❌ “他坚持学习,像灯蛾扑火一样努力。”(正确应为“孜孜不倦”)
  3. 误用为“追求光明”

    • ❌ “科学家探索未知,就像灯蛾扑火。”(正确应为“勇攀高峰”)

总结:“灯蛾扑火”多用于贬义,形容盲目、不自量力的行为,不可用于褒义或中性语境。

你可能感兴趣

飞蛾赴烛

“飞蛾赴烛”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fēi é fù zhú,指飞蛾盲目地奔赴烛火,用来形容盲目追求所向往的或危险的事物,也用来形容因贪图利益或某种欲望而不顾一切行动的性质。该成语源于古代寓言故事,描述飞蛾因误以为烛火处有充足食物而不断奔赴,最终导致毁灭。该成语的近义词包括盲目追求、飞蛾投火等,反义词包括明哲保身、审时度势等。使用“飞蛾赴烛”时需注意避免与积极正面的词汇混淆,并避免用在描述自然现象或非生物的行为上。例句展示了该成语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

飞蛾赴火

“飞蛾赴火”是一个成语,读音为fēi é fù huǒ,用来形容某些人或事物不顾危险盲目追求某种目标或结果。其来源于自然现象和古代寓言,典故中飞蛾具有趋光性,常飞向光源如火焰。该成语常用来比喻那些不顾一切代价、不理智追求目的的人或行为。近义词包括自投罗网、自取灭亡等。反义词则包括明哲保身、审时度势等。使用时应避免误用为褒义或场合不当,需符合语境。文中举例说明了该成语在不同情境下的运用及错误用法。

飞蛾赴焰

飞蛾赴焰是一个成语,读音为fēi é fù yàn。该成语用来描述人或事物盲目追求某种危险,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行为。其典故来源于古代寓言,形容那些不理智、不冷静的行为。近义词包括自投罗网、自取灭亡等。反义词包括明哲保身、审时度势等。使用例句展示了该成语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错误用法提示避免不恰当的描述。总的来说,飞蛾赴焰警示人们在面对风险时要保持理智,避免盲目冒险。

作法自毙是什么意思

作法自毙的读音作法自毙的拼音是:zuò fǎ zì bì。作法自毙的含义“作法自毙”是一个成语,意思是自己制造的错误或过失最终导致了自己的灭亡或失败。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或组织因自己的行为或做法而自取灭亡。作法自毙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典故来源于古代的一个故事。相传在春秋时期,晋国的大夫赵盾曾经劝谏晋国的君主不要过度征战和暴政,但君主不听,反而更加严厉地对待百姓。后来,赵盾的侄子赵穿因为不满君主的暴政,就杀了君主。这个事件被后人引申为“作法自毙”的典故,用来形容那些因自己的行为而自取灭亡的人或组织。作法自毙的近义词自食其果:指自己做了错事,自己承受恶果。自取灭亡:指自己制造了灾难或危机,最终导

从恶是崩

从恶是崩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óng è shì bēng,意指当个人或社会持续采取恶劣行为时,最终可能导致崩溃或毁灭的后果。该成语强调了恶行的累积和最终无法收拾的后果,并警示人们要远离恶劣行为。其典故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如《左传》、《史记》等。此外,从恶是崩与渐入佳境、积重难返等词语有一定联系但意义不同。在使用时需注意区分。从恶是崩描绘了不良行为或习惯的累积和最终导致的严重后果,提醒人们及时改正错误,避免走向毁灭。

自坏长城是什么意思

自坏长城的读音自坏长城的读音为zì huài cháng chéng。自坏长城的含义自坏长城,字面意思为自我破坏长城,引申为自毁前程或自取灭亡。具体来说,它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或一个国家、组织等在关键时刻或重要节点上,因为某些错误的行为或决策,导致自己的优势丧失,甚至走向失败或衰败。自坏长城的典故自坏长城的典故源于古代中国的历史事件。据传,在古代,长城是中国的军事要塞,是保卫国家的重要防线。然而,有时候人们会因为各种原因而自毁长城,导致国家的安全受到威胁。比如,在某个朝代末期,由于统治者的无能或腐败,导致国家内部矛盾重重,外敌趁机入侵,最终导致国家的灭亡。这种自毁长城的行为,被用来形容一个人或一

长恶不悛

长恶不悛是一个成语,意思是长期作恶不改。源自《左传·僖公二十八年》,用来形容人或团体长期犯下错误或罪行,不思悔改,一再继续。长恶不悛的近义词包括屡教不改、顽固不化等,反义词则是改过自新、洗心革面等。使用时应区分语境,注意避免错误用法,如用于短暂的不良行为或非人的事物或现象。

自食其恶果是什么意思

自食其恶果的读音自食其恶果的读音为:zì shí qí è guǒ。自食其恶果的含义"自食其恶果"的含义是指自己因做错事或种下恶因而遭受了相应的坏结果或惩罚。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因自己的不良行为或错误决策而自食其果,自取灭亡。自食其恶果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典故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社会中,人们往往相信“天人感应”,认为人的行为会受到天意的惩罚或奖赏。因此,当一个人做了坏事,往往会遭受到天意的惩罚,即“自食其恶果”。例如,在《左传》中就有“自作孽,不可活”的说法,意思就是自己作恶,最终会自食其恶果。此外,还有许多类似的典故和故事,都表达了同样的意思。自食其恶果的近义词自食其恶果的近义词包括:自作

自掘坟墓是什么意思

自掘坟墓的读音自掘坟墓的拼音为:zì jué fén mù。自掘坟墓的含义“自掘坟墓”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自己制造了灾难或困境,使自己陷入绝境。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因为自己的错误行为或决策而自取灭亡,或者因为过于自负而最终导致自己的失败。自掘坟墓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典故来源于古代的传说。相传,在古代有一个非常贪婪的人,他总是想要得到更多的财富和权力。有一天,他听说有一个地方藏有宝藏,于是他决定前往寻找。然而,在寻找宝藏的过程中,他不断地挖掘土地,最终挖到了自己的坟墓。他继续挖掘,最终自己被埋葬在了坟墓里。这个典故告诉我们,如果一个人过于贪婪和自负,最终可能会自食其果,自取灭亡。自掘坟墓的近义

飞蛾扑火

文章介绍了成语“飞蛾扑火”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和反义近义词。该成语形容在明知不可为的情况下仍坚持行动,可能带来灾难或损失,或形容对某种事物极度狂热或执着。文章还列举了飞蛾扑火的错误用法,提醒读者在行动中要审时度势、谨慎行事。不可盲目追求某些事物或人,需要在决策时综合考虑长远后果和影响。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