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红酒绿

灯红酒绿

读音

dēng hóng jiǔ lǜ

含义

  • 灯红:指灯火辉煌,形容夜晚灯火通明、热闹非凡的景象。
  • 酒绿:古代的酒常呈淡绿色(如米酒、黄酒),这里指美酒满桌、宴饮不断的场景。
  • 整体含义:形容夜间繁华热闹的娱乐场所或奢侈享乐的生活,多含贬义,暗指沉迷声色、挥霍无度的生活方式。

典故

  1. 唐代诗词中的意象
    唐代诗人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写道:“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虽未直接使用“灯红酒绿”,但描绘了贵族宴饮的奢靡场景,成为后世类似意境的源头。
  2. 清代小说《孽海花》
    晚清小说家曾朴在《孽海花》中写道:“一班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达官贵人,哪里还顾得上国家兴亡?”首次将“灯红”与“酒绿”结合,定型为成语。
  3. 民国时期的社会批判
    鲁迅等作家常以“灯红酒绿”讽刺上海租界中富人的醉生梦死,与底层民众的苦难形成鲜明对比。

近义词

  1. 纸醉金迷:形容奢侈浮华的生活,侧重物质享受的虚幻。
  2. 花天酒地:指纵情酒色,行为放荡。
  3. 醉生梦死:比喻像醉酒和做梦一样糊涂地过日子。
  4. 声色犬马:泛指享乐方式,含猎艳、赌博等不良行为。

反义词

  1. 粗茶淡饭:形容生活简朴,不追求奢华。
  2. 清心寡欲:指心境恬淡,少有物质欲望。
  3. 克勤克俭:强调勤劳节俭的品德。
  4. 箪食瓢饮:典出颜回,比喻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

    • 叔叔说,那些灯红酒绿的地方不适合小孩子去。
    • 故事里的国王因为喜欢灯红酒绿的生活,最后失去了国家。
  2. 小学高年级

    • 这座城市的不夜城区域总是灯红酒绿,吸引了许多游客。
    • 他沉迷于灯红酒绿的夜生活,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3. 初中

    • 小说通过描写富豪的灯红酒绿,揭露了社会的贫富差距。
    • 年轻人应远离灯红酒绿的诱惑,把精力用在正道上。
  4. 高中

    • 民国时期的上海滩,既是灯红酒绿的十里洋场,也是革命思潮的摇篮。
    • 诗人以“灯红酒绿”讽刺权贵的麻木不仁,与战乱中的百姓形成对比。
  5. 文学化表达

    • 霓虹闪烁的酒吧街,灯红酒绿间尽是虚浮的笑脸。
    • 她厌倦了灯红酒绿的喧嚣,最终选择归隐田园。

错误用法

  1. 形容自然景色

    • ❌ 错误:夕阳下的枫叶林灯红酒绿,美不胜收。
    • ✅ 修正:夕阳下的枫叶林红艳如火,美不胜收。
  2. 褒义场合

    • ❌ 错误:婚礼现场灯红酒绿,宾客尽欢。
    • ✅ 修正:婚礼现场张灯结彩,宾客尽欢。
  3. 白天场景

    • ❌ 错误:春节庙会白天也是灯红酒绿。
    • ✅ 修正:春节庙会白天也是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4. 单纯指灯光颜色

    • ❌ 错误:圣诞树的彩灯灯红酒绿,很有节日气氛。
    • ✅ 修正:圣诞树的彩灯五彩缤纷,很有节日气氛。

注意:使用“灯红酒绿”时需注意语境,避免在中性或褒义场景误用其贬义色彩。

你可能感兴趣

纸醉金迷是什么意思

纸醉金迷的读音纸醉金迷的读音为:zhǐ zuì jīn mí,其中zhǐ为第三声,zuì为第四声,jīn为第一声,mí为第二声。纸醉金迷的含义纸醉金迷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用来形容人被金钱和物质所迷惑,沉迷于奢华、享乐的生活中,失去了理智和追求。具体来说,“纸醉”指的是用纸做的酒杯等器物让人陶醉,“金迷”则是指用金子装饰的豪华场所让人迷失方向。整个成语的含义就是形容人被金钱和物质所迷惑,沉迷于奢华的生活中,无法自拔。纸醉金迷的典故纸醉金迷这个成语最早出自于《新唐书·隐逸传》,用来形容唐玄宗时期的一个名叫王维的隐士的生活状态。后来,这个成语逐渐演变成形容奢华、享乐的生活状态。此外,也有一些典故和故事

探寻古典诗词中的牧童意象 10首描写牧童的经典诗词赏析

本文主要是介绍古代诗词中描绘牧童的佳作。这些诗词的作者、朝代、内容和解析如下:本文所列举的牧童题材古诗词,生动描绘了牧童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场景,以及他们在田间地头放牧的悠闲自在。这些诗词的作者包括吕岩、李涉、白居易、萨都剌、司马光、郑清之、韦应物等著名诗人。他们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牧童的朴素生活、天真烂漫以及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这些诗词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反映了古代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和向往。牧童形象在古代诗词中是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形象,其形象在诗词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这些诗词通过描绘牧童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世界,让我们感受到他们的生活情趣和自然景色的美好。同时,这些诗词也让我们了

白日青天

白日青天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bái rì qīng tiān。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天气晴朗,阳光明媚,天空湛蓝无云,给人一种明亮、清新的感觉。白日青天也可以比喻人的心境开阔、豁达,或事情的进展顺利、无阻。它没有特定的典故,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视为美好的象征。与白日青天相近的词语有晴空万里、碧空如洗、风和日丽等。而它的反义词包括乌云密布、阴雨连绵、天昏地暗等。在使用白日青天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避免错误用法,如用于不晴朗的天气或悲伤、沮丧的情境。

描写爱国精神的古诗词

描写爱国精神的古诗词(第1篇)描写爱国精神的古诗词一、文天祥《过零丁洋》原文: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作者:文天祥,宋末元初。解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面对国破家亡的苦难和人生困境的深深痛苦与感慨。作者身处乱世,一身历经千难万险,家国不存,深感无奈。诗歌用风雨中飘摇的山河与风雨中挣扎的浮萍作为象征,展现出诗人面对命运的强烈挣扎和深深爱国情怀。二、杜甫《春望》原文: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作者:杜甫,唐代。解析:此诗描绘了国家战乱后的景象,虽然国家破碎,但山河依旧。诗人对国家的深深忧虑和悲痛之情,在诗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此诗既表达了

餐霞饮景

“餐霞饮景”是一个源自古代道家和隐士修行生活的成语,读音为cān yá yǐn jǐng,形容隐居山林,以天地为食,与自然为伴的生活方式,表达超脱尘世、追求自然与宁静的境界。其典故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道家修行者的传说。近义词包括“餐风饮露”和“隐居山林”等,反义词则是“繁华喧嚣”和“追名逐利”。该成语通常用于描述与自然环境和清静生活方式相关的情况,但在不恰当的语境中可能会被误用。例如描述吃饭的场景或与自然无关的活动等。正确使用可以帮助更好地理解并运用这一成语。

哀鸿遍野

“哀鸿遍野”是一个成语,读音为āi hóng biàn yě,用来形容到处都是悲鸣的鸟,比喻在灾难或困苦中的人们,描述社会动荡和人民疾苦的景象。它源自《诗经·小雅·鸿雁》,描述战乱时期人们无家可归的情景。近义词包括流离失所、啼饥号寒、饿殍遍野、民不聊生等。反义词有国泰民安、安居乐业、丰衣足食等。使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根据具体语境和情感色彩来选择,避免错误用于非社会动荡、人民疾苦的场景。

财殚力痡

财殚力痡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ái dān lì pū,表示财力和精力都已耗尽的状态。其源自《左传·僖公二十四年》,用以描述秦国攻打晋国时国力耗尽的情景。该成语形容人或团体在某事上竭尽全力,无法再维持的状态。其近义词包括筋疲力尽、疲惫不堪等,反义词则是精力充沛、生机勃勃等。在运用该成语时,需要注意语境,不随意滥用,并需与其他相近成语仔细区分。文中还包含了多个关于财殚力痡的例句,以助于理解其用法和含义。

藏形匿影

藏形匿影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áng xíng nì yǐng,意思是隐藏形体和影子,形容人或物隐藏得非常隐蔽,不易被人发现。该成语可能源自古代的隐士文化,出处可以追溯到《庄子·列御寇》等文献。藏形匿影的近义词包括隐姓埋名、销声匿迹等,反义词则是显山露水、暴露无遗等。在使用时需要根据具体语境进行判断和选择合适的用法,避免错误使用。该成语在描述人或事物的隐蔽性方面非常贴切,例如描述某个人的行踪不定或某个野兽的踪迹难以寻找等。

朝不谋夕

朝不谋夕是一个成语,读音为zhāo bù móu xī。它用来形容对未来缺乏计划或打算,或生活困苦无法预知未来。该成语源于《左传·昭公五年》,强调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缺乏长远打算。朝不谋夕还有近义词如临时抱佛脚、无远虑、现用现学,反义词如深思熟虑、远见卓识、预有安排。在使用时需注意避免错误用法,如用错对象、语境不当和滥用成语。以上是关于朝不谋夕的介绍和解释。

持盈保泰

持盈保泰的读音为chí yíng bǎo tài。这个成语意味着保持已达到的盈满状态,以保持平安顺利,常用来形容国家、社会或个人在取得一定成就后能够保持稳定、不衰败的态势。它源于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强调保持适度的状态才能实现长久的发展。持盈保泰的近义词包括维持现状、安居乐业、平稳发展等,反义词为盛极而衰、急转直下等。文章通过示例解释了持盈保泰在不同场合的正确和错误用法。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