蹈人旧辙

蹈人旧辙:重蹈覆辙的警示

读音

dǎo rén jiù zhé

含义

“蹈”意为踩踏、遵循;”人”指他人;”旧”表示过去的、已有的;”辙”原指车轮压出的痕迹,引申为道路、方法。整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踩着别人走过的车辙行走”,比喻因循守旧,模仿前人,缺乏创新精神。

具体含义是指不假思索地沿袭前人的做法或思路,没有自己的主见和创造,往往会导致重复他人的错误或陷入同样的困境。

典故

  1. 《韩非子·五蠹》记载:”不期修古,不法常可”,批评那些只知道效法古人而不考虑现实变化的人,这正是”蹈人旧辙”的典型表现。
  2. 《史记·淮阴侯列传》中,韩信评价项羽”妇人之仁”,指出他”不蹈人旧辙”,反而因过分自信而失败,从反面说明了适当借鉴前人经验的重要性。
  3. 宋代苏轼《教战守策》写道:”后世之君,蹈人旧辙而不悟”,批评当时的统治者只知道模仿前朝制度,不考虑时代变化,导致国家积弱。
  4. 明代冯梦龙《警世通言》中有”蹈人旧辙终非计,自出机杼始为高”的句子,强调创新比模仿更有价值。

近义词

  1. 因循守旧:沿袭旧的做法,不愿改变。
  2. 墨守成规:固执地遵守老规矩,不肯变通。
  3. 萧规曹随:比喻完全按照前人的成规办事。
  4. 步人后尘:跟在别人后面走,比喻追随模仿。
  5. 拾人牙慧:拾取别人的一言半语当作自己的话。

反义词

  1. 独辟蹊径:自己开辟一条新路,比喻独创一种新方法。
  2. 标新立异:提出新奇的主张,表示与众不同。
  3. 革故鼎新:破除旧的,建立新的。
  4. 别出心裁:独创一格,与众不同。
  5. 推陈出新:去掉旧的,创造新的。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小明写作文总是抄别人的,老师说这是蹈人旧辙,不好。(二年级)
  2. 小学中年级:我们不能蹈人旧辙,要自己动脑筋解决问题。(四年级)
  3. 小学高年级:历史上许多失败都是因为统治者蹈人旧辙,不思变革。(六年级)
  4. 初中:科学研究的可贵之处在于创新,而非蹈人旧辙。(初一)
  5. 初中:这部小说情节设置蹈人旧辙,缺乏新意,读者评价不高。(初二)
  6. 初中:企业若一味蹈人旧辙,不进行技术创新,终将被市场淘汰。(初三)
  7. 高中:文化传承需要批判性思维,而非简单地蹈人旧辙。(高一)
  8. 高中:艺术创作最忌蹈人旧辙,真正的艺术家都追求独特表达。(高二)
  9. 高中:历史告诉我们,蹈人旧辙的政治改革往往以失败告终。(高三)
  10. 大学:学术研究若只是蹈人旧辙,重复前人成果,将毫无学术价值。(大一)
  11. 大学:管理创新要求突破传统思维框架,避免蹈人旧辙。(大二)
  12. 大学:这位设计师的作品从不蹈人旧辙,每次都能带来惊喜。(大三)
  13. 大学: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蹈人旧辙的企业战略已无法适应竞争。(大四)
  14. 职场:新经理上任后没有蹈人旧辙,而是推行了全新管理制度。
  15. 职场:我们的营销方案不能蹈人旧辙,必须针对新市场特点创新。
  16. 文学:这部作品虽然文笔优美,但因情节蹈人旧辙而未能获奖。
  17. 科技:真正的科技创新需要打破常规思维,而非蹈人旧辙。
  18. 教育:现代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反对蹈人旧辙的学习方式。
  19. 历史:历代王朝更迭往往因为新统治者蹈人旧辙而重蹈覆辙。
  20. 日常生活:装修房子时,邻居劝我不要蹈人旧辙,可以尝试些新风格。

错误用法

  1. 误用为中性词:将”蹈人旧辙”用作中性描述,如”他喜欢蹈人旧辙地学习前人的经验”,实际上该成语带有明显贬义。
  2. 与”借鉴经验”混淆:说”我们要适当蹈人旧辙,吸取前人教训”,混淆了消极模仿与积极借鉴的区别。
  3. 用于褒义语境:如”这位科学家蹈人旧辙,最终取得了突破”,完全违背了成语的贬义性质。
  4. 对象错误:用于描述自然现象,如”四季更替,蹈人旧辙”,这是不恰当的拟人化用法。
  5. 字面理解:如”车子沿着前车的辙印行驶,这就是蹈人旧辙”,仅从字面理解而忽略比喻意义。
  6. 程度不当:说”他有点蹈人旧辙”,该成语通常表示完全模仿,不宜用程度副词修饰。
  7. 主体错误:用于动物行为,如”猴子蹈人旧辙地模仿人类动作”,这种用法不够规范。

你可能感兴趣

关于书籍的诗词

关于书籍的诗词(第1篇)关于书籍的诗词,自古以来便有众多文人墨客以诗言志,抒发对书籍的热爱与敬仰。以下是根据“关于书籍的诗词”这一主题所整理的几首古诗词,包括原文、作者、朝代及解析。一、汉乐府《长歌行》原文: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知之者不如行之深,博之者犹日问词音。作者:(汉)佚名朝代:汉朝解析:诗中通过对自然的描述,引出读书的重要性和读书者需不断学习的态度。知之者不如行之深,博之者犹日问词音,强调了实践和不断学习的重要性。二、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原文:缨笏世掌千载传,读书犹自破万卷。况今为世人所爱,何况才子读书篇。作者:杜甫朝代:唐朝解析:杜甫在诗中表达了对

蹈其覆辙

本文介绍了“蹈其覆辙”这一成语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与反义词,同时列举了多个例句以加深理解。该成语意味着重复前人的错误或过去失败的经验,警示人们要吸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文章还指出了在使用该成语时需要注意的错误用法,提醒读者准确把握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前车可鉴是什么意思

“前车可鉴”是一个成语,读音为qián chē kě jiàn,意思为从前人的失败或成功中吸取经验教训,避免重蹈覆辙。其典故源于古代战争故事。该成语的近义词有以往鉴来、殷鉴不远、覆辙可鉴等,反义词为忘恩负义、重复错误、盲目冒进、固执己见等。使用“前车可鉴”时需要注意不要滥用或误用,要结合实际情况理解和应用,而且不能被用来推卸责任或逃避问题。我们应该从前人的经验和教训中学习,不断总结和提高自己的能力。

词正理直

词正理直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í zhèng lǐ zhí,意指言辞纯正,道理正直。源自《论语·卫灵公》,强调说话或写文章时用词准确、语言规范、内容合理、逻辑清晰。该成语具有正义感和公正性,常用于形容言辞和道理的正直性。其近义词有义正辞严、言之成理等,反义词包括含糊其辞、歪理邪说等。在合适语境中,词正理直能够很好地表达观点,赢得信任。但需注意避免在非正式场合过度使用或在误解其含义的情况下使用。

吹影镂尘

本文主要介绍了成语“吹影镂尘”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形容技艺高超,精细入微,常用于文艺作品或艺术创作的描述。其源自古代的文艺创作和工艺技巧,被用来形容艺术家通过精细的雕刻和绘画技巧达到的最高境界。本文还提供了关于该成语的多个例句,以帮助读者理解和运用。同时,也指出了在使用该成语时需要注意的场合和语境,避免滥用和误解。

刺上化下

刺上化下的读音是cì shàng huà xià,含义指在上者能以身作则,感化民众,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这一成语源于古代对君王及官员的道德要求,强调领导者应以自身行为影响他人。近义词有身先士卒、率先垂范等,反义词如上行下效(贬义)等。文章中也提到了刺上化下的正确用例及错误用法,强调在正确的语境中运用,避免贬义或不当联想。领导者在社会中应以身作则,践行刺上化下的精神,形成正面的社会影响。

不落窠臼

本文介绍了成语“不落窠臼”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以及反义词。该成语形容人或事物具有独特性,不拘泥于常规。文章还列举了该成语的使用例句,并指出在日常生活和写作中避免错误使用。同时,强调了“不落窠臼”的真正含义是形容人或事物的创新性和独特性,而不是仅仅描述与众不同的情况。

持正不阿

持正不阿是一个成语,意思为坚持正义,不偏袒任何一方,不向邪恶势力屈服。该成语源于战国时期蔺相如的故事,形容人正直无私、刚强不屈。其近义词有刚正不阿、公正无私等,反义词包括偏袒护短、徇私舞弊等。持正不阿的人在工作中能坚守正义立场,不畏权势,确保公正和透明,赢得尊重和信任。但需注意避免将其用于形容过于刻板、不知变通的情况。

崇本抑末

本文介绍了成语“崇本抑末”的读音、含义、典故以及与其相关的近义词和反义词。该成语强调重视农业和手工业等基本生产活动,抑制商业等次要活动,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于商业的态度和看法。文章还指出了该成语的典故源于古代中国经济思想,并且给出了一些常见错误用法。文章通过历史背景和现实应用的结合,深入剖析了这一思想的启示意义和在不同情境下的价值体现。

带牛佩犊

成语“带牛佩犊”读作dài niú pèi dú,含义为形容人朴实敦厚,具备实际经验与能力。源于古代农村生活,用以强调人的朴实务实性格。其近义词为朴实无华、敦厚老实等,反义词为虚伪、矫情等。举例应用时需注意避免滥用,需结合具体语境和含义正确使用。该成语用以描述人的性格与工作态度,强调实在、务实的精神。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