蹈仁履义
读音
dǎo rén lǚ yì
含义
“蹈”指践行、遵循;“仁”指仁爱、仁慈;“履”指履行、实践;“义”指正义、道义。整个成语的意思是践行仁义,坚守道德准则,形容一个人品德高尚,言行符合道德规范。
典故
- 《论语·卫灵公》:孔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强调仁人志士应当以仁义为先,甚至不惜牺牲生命。
- 《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主张在生死与道义之间,应当选择道义。
- 《后汉书·范滂传》:范滂因正直敢言被诬陷,临刑前对母亲说:“滂死则祸塞,何敢以罪累君,又令老母流离乎?”其母回答:“汝今得与李、杜齐名,死亦何恨!”展现了蹈仁履义的精神。
近义词
- 舍生取义——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 见义勇为——看到正义的事就勇敢去做。
- 大义凛然——坚守正义,毫不畏惧。
- 忠孝节义——忠诚、孝顺、节操、道义。
反义词
- 见利忘义——见到利益就忘记道义。
- 背信弃义——违背诺言,不讲信义。
- 唯利是图——只贪图利益,不顾道德。
- 寡廉鲜耻——不知廉耻,没有道德底线。
例句
- 小学低年级:我们要向英雄学习,做一个蹈仁履义的好孩子。
- 小学高年级:他在班级里总是帮助同学,真是蹈仁履义的榜样。
- 初中:历史上许多仁人志士蹈仁履义,为国家献出生命。
- 高中:在利益诱惑面前,他始终蹈仁履义,坚守道德底线。
- 大学及以上:真正的君子应当蹈仁履义,不为世俗所动摇。
- 文学创作:他的品格如高山般巍峨,一生蹈仁履义,令人敬仰。
- 新闻报道:这位消防员蹈仁履义,在火场中救出多名儿童。
- 演讲引用:我们应当弘扬蹈仁履义的精神,让社会更加和谐。
- 历史评论:岳飞精忠报国,蹈仁履义,成为后世楷模。
- 道德教育:培养蹈仁履义的品质,是教育的根本目标之一。
- 小说描写:他虽身处乱世,却始终蹈仁履义,不改初心。
- 议论文论证:只有蹈仁履义,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 书信鼓励:希望你无论何时都能蹈仁履义,做一个正直的人。
- 影视台词:“大丈夫处世,当蹈仁履义,岂能苟且偷生?”
- 社会评论:当今社会需要更多蹈仁履义的人,而非唯利是图者。
- 名人名言:孔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正是蹈仁履义的体现。
- 寓言故事:寓言中的智者教导弟子:“人生在世,当蹈仁履义。”
- 诗歌引用:“蹈仁履义心无愧,浩然正气贯长虹。”
- 法律文书:法官在判决书中强调,公民应当蹈仁履义,遵守法律。
- 企业文化:公司倡导蹈仁履义的价值观,要求员工诚信经营。
错误用法
- 误用为“追求利益”:❌“他做生意很成功,真是蹈仁履义。”(正确应为“诚信经营”或“公平交易”)
- 形容胆小怕事:❌“他不敢得罪人,总是蹈仁履义。”(正确应为“明哲保身”)
- 用于贬义:❌“这人太蹈仁履义了,一点都不灵活。”(正确应为“迂腐”或“固执”)
- 与暴力行为混淆:❌“他打架很厉害,真是蹈仁履义。”(正确应为“见义勇为”或“侠肝义胆”)
- 形容圆滑世故:❌“他在官场混得风生水起,全靠蹈仁履义。”(正确应为“八面玲珑”)
“蹈仁履义”是一个褒义成语,使用时应注意语境,避免与功利、怯懦等负面行为混淆。
你可能感兴趣
关于有公的诗词
关于有公的诗词(第1篇)关于“有公”的诗词探析自古以来,我国古代的诗词中常常蕴含着对公正、公平、公义的赞美与追求。下面,我将为您列举一些符合主题的古诗词,并附上全文、作者、朝代以及简短的解析。一、《贺新郎·国士有公气》作者:赵翼 朝代:宋朝原文:国士有公气,忠良秉义心。威名震四海,英气照乾坤。解析:此词描绘了国士的公正之气和忠良之心,强调了其威名与英气之盛。赵翼此词旨在赞美那些心怀正义、忠诚报国的英雄人物。二、《有公》作者:白居易朝代:唐朝原文:有公道在心,无求生以害仁。公道自在人心,何须求生而失节?解析:白居易的这首诗表达了公正的价值观。诗人强调,心中有公道,就不会因追求生存而损害仁义。这是
关于廉耻的诗词
关于廉耻的诗词(第1篇)关于廉耻的诗词及其解析一、诗经《大雅·文王之什》原文:“廉隅贞良,匪躬之故。人之好德,如切如磋。嗟尔君子,无恒安息。人之有能,乃不忝所生。不殄厥心,矜矜猗士。终温且惠,惠音悦耳。”作者及朝代:此为《诗经》之篇,创作于先秦时期。解析:此篇中以“廉隅贞良”来强调人格的廉洁正直和品德的优良,告诫人们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良好的道德品质。二、晋·陶渊明《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壮志饥餐胡虏肉,功名利禄心不存。吾家有严君,志士当自勉。人皆言我廉,我岂畏人言?”作者及朝代:陶渊明(约365-427年),东晋诗人。解析:陶渊明以壮志凌云、不畏强敌的气概
成仁取义
“成仁取义”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chéng rén qǔ yì,意为舍弃生命以追求正义和道德的崇高境界。其含义体现了为了正义事业英勇献身的精神。典故源自古代中国的一些历史人物,如文天祥等。近义词有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等。反义词为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等。在使用时需注意避免滥用和概念混淆。该成语强调了为了正义和道德而舍弃生命的崇高精神。
高义薄云天
高义薄云天是一个成语,读音为gāo yì bó yún tiān。该成语用来形容人的行为、品德高尚,道义精神极其崇高。源自《汉书·贾谊传》,用于赞美和敬仰人的高尚品质。其含义形容人的道德品质和正义感的高尚,如同云层厚重几乎触及天空。常见近义词有“崇高无上”“道德高尚”等,反义词则为“卑鄙无耻”“道德败坏”等。在使用时需注意避免错误用法,如随意使用、与其他成语混淆、使用不当造成误解或书写拼写错误。该成语是表达人们对具有高尚品质和道义精神的人的赞美和敬佩。
不义之财
不义之财是指通过不正当或不道德的方式获取的财富。其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及错误用法等得到了详细阐述。文章指出,不义之财是违反社会道德、法律法规的财富,往往伴随着风险和损失。同时,也存在对正常收入、小恩小惠的误解,以及滥用不义之财概念进行指责和诋毁的现象。文章提醒人们要警惕不义之财的诱惑,坚守道德底线,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高义薄云
“高义薄云”是一个成语,用来赞扬人的品德高尚和行为正直。其源于古代典籍和历史故事,其中一个故事是关于忠诚将领的。该成语的近义词包括仁义道德、德高望重和义薄云天等,反义词为卑鄙无耻、见利忘义和寡廉鲜耻等。在使用时需注意语境,正确运用该成语来赞扬他人的高尚品德和正义行为。同时,也要避免误用,确保表达准确。
见利思义
见利思义是一个成语,读音为jiàn lì sī yì。它指的是在面对利益时,能够考虑到道义和正义,不仅仅看重眼前的利益而忽视长远的道义。该成语源于古代的儒家思想,强调追求利益的同时要遵循道德和正义的标准。见利思义的人能够在处理利益和道义关系时做到义利分明、公正无私、重义轻财。与此相反的成语有见财起意、自私自利和唯利是图。错误使用见利思义的方式包括只看重眼前利益、将义与利对立起来以及滥用成语含义。文章对见利思义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解释,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
含仁怀义
"含仁怀义"是一个成语,意味着内心充满仁爱和道德情感,怀抱正义和善良品德。源于古代儒家思想,是儒家道德标准之一。该成语描述的是一个人高尚品德和道德情操的表现。其近义词如仁至义尽、仁心仁术、慈悲为怀等,都表达了类似含义。反义词如冷酷无情、自私自利、背信弃义等则与其相反。使用"含仁怀义"时,需确保描述的是真正内心充满仁爱正义的情况,避免用于表面行为或无关道德情境。
描写钟馗最好的诗词
本文整理了关于描写钟馗的诗词,这些诗词从不同的角度和笔法描绘了钟馗的形象与精神。钟馗被赞誉为捉鬼英雄,以其威武勇猛、忠诚耿直、正义勇敢的品质被传颂。诗词中描绘了钟馗的英勇形象、忠诚与担当、正义与勇气,以及他的精神传承和寓意与象征。这些诗词不仅丰富了文化内涵,也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和认识这位民间英雄。
蹈节死义
“蹈节死义”是一个成语,意为恪守节操,舍弃生命以维护正义。它形容面对困难与危险时坚守信念和道德标准,不惜牺牲生命来维护正义和公道。典故源于古代忠义之士。近义词包括忠贞不屈、舍生取义等。反义词为卖身投靠、背信弃义等。在使用时需注意恰当场合,避免与其他成语混淆。错误用法示例包括用于不当场合和与其他成语混淆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