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世离群:超脱世俗的孤高境界
读音
出世离群:chū shì lí qún
含义
- 出:脱离,超越
- 世:世俗,人间
- 离:远离,分离
- 群:众人,社会群体
整体含义:形容一个人超脱世俗,远离尘嚣,不随波逐流,追求精神上的独立与自由。
典故
1. 庄子《逍遥游》
“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
庄子笔下的“神人”不食人间烟火,超然物外,正是“出世离群”的典型形象。
2.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陶渊明辞官归隐,远离官场纷争,追求田园生活的宁静,体现了“出世离群”的精神。
3. 李白《山中问答》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李白以隐士自居,笑对世俗疑问,展现超然态度。
近义词
- 超然物外——不受世俗牵绊,心境高远。
- 遗世独立——脱离世俗,独自保持高洁。
- 隐姓埋名——隐藏身份,远离尘世。
- 清高自守——保持高尚品格,不与世俗同流。
反义词
- 随波逐流——没有主见,跟随大众行动。
- 趋炎附势——依附权贵,迎合世俗。
- 同流合污——与坏人一起做坏事。
- 入世济世——积极投身社会,服务大众。
例句
小学阶段(简单例句)
- 他喜欢一个人看书,有点“出世离群”的感觉。
- 这位画家住在深山里,过着“出世离群”的生活。
中学阶段(较复杂例句)
- 陶渊明辞官归隐,展现了一种“出世离群”的人生态度。
- 他的诗歌充满“出世离群”的意境,让人感受到超脱世俗的美。
- 在喧嚣的城市里,他依然保持“出世离群”的心态。
大学及以上(哲理例句)
- 真正的智者未必“出世离群”,但一定不会盲目从众。
- 他的哲学思想带有“出世离群”的色彩,强调精神自由。
- 在功利社会里,“出世离群”反而成了一种奢侈。
文学化表达
- 他像一只孤鹤,翩然“出世离群”,不与凡鸟争食。
- 这座古寺隐于云雾之中,颇有“出世离群”之韵。
错误用法
-
错误场景:形容一个人性格孤僻,不合群。
- ❌ 他性格古怪,总是“出世离群”,没人愿意和他玩。
- ✅ 应使用“孤僻内向”,而非“出世离群”。
-
错误场景:描述逃避责任的行为。
- ❌ 遇到困难就“出世离群”,这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 ✅ 应使用“逃避现实”或“消极退缩”。
-
错误场景:形容短暂离开人群。
- ❌ 我今天想一个人散步,算是“出世离群”吧。
- ✅ 应使用“独处”或“暂时安静”。
“出世离群”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精神境界。它并非逃避,而是对更高层次生命意义的追求。
你可能感兴趣
10首描写隐居生活的经典诗词 探寻陶渊明王维等古代文人的隐逸情怀
本文介绍了多首描写隐居高手的古诗词,这些诗词展现了隐者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的形象。文章列举了多首古诗,包括《归园田居》、《江雪》、《寻隐者不遇》等,并详细解析了每首诗的背景、内容和意境。文章还介绍了这些诗词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柳宗元、贾岛等著名诗人的隐逸生活。这些诗词不仅具有高的艺术价值,也为我们理解古代文化和思想提供了宝贵的资料。阅读这些诗词,可以感受隐者生活的宁静与美好,以及他们内心的淡泊与自在,同时也给人以人生哲理的启示。
描写隐居的诗词
本文提供了五篇关于描写隐居的诗词的文章,这些文章通过描绘自然风光、隐居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等方面,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这些诗词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思想内涵。在阅读这些描写隐居的诗词时,我们能够感受到诗人们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和对生命的珍视,同时也能在繁忙的现代生活中找到心灵的寄托和慰藉。摘要如下:本文介绍了五篇关于描写隐居的诗词的文章。这些文章描绘了自然风光、隐居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这些诗词具有文学价值,并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阅读这些诗词,我们能感受到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以及在隐居生活中找到的内心平静和自由。这
敖世轻物
敖世轻物的读音为"áo shì qīng wù",含义是形容人高傲自大,不重视物质利益,追求精神自由和独立。典故源于古代追求自由自在生活的人。近义词如傲骨嶙峋、超然物外等。反义词如随波逐流、趋炎附势等。使用时应注意语境,避免错误用法。
飞遁离俗
飞遁离俗的读音为fēi dùn lí sú,含义为隐居山林,超脱尘世的烦恼,形容人脱离世俗的纷扰,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超脱。源于古代隐士或高人逸士的生活状态描述。近义词包括逍遥自在、隐居山林、超凡脱俗等。反义词有尘世纷扰、追逐名利、沉溺世俗等。在使用时需注意其含义是超脱尘世的烦恼和纷扰,避免将其用于描述逃避现实或消极避世的情况,同时要根据语境正确使用该成语。
避世离俗
避世离俗的读音为"bì shì lí sú",意味着避开尘世纷扰,追求内心宁静和自由的精神境界。源自古代隐士文化,此生活方式被视为一种高尚境界。近义词包括遁世隐居、超然物外、远离尘嚣等。反义词为涉世入俗、追逐名利、沉迷世俗等。文章中有关于避世离俗的典故、例句以及错误用法的提示。
遫俗绝物
遫俗绝物的读音为zú sú jué wù,意为超脱世俗,追求自然和自由,形容人的思想境界高远,不受世俗的束缚和干扰。这一成语源于《庄子》等古代文献及历史典故。近义词包括绝世超凡等,反义词为随波逐流等。在运用时,需注意避免错误用法,如形容不合常理的行为或想法。
遁世绝俗
遁世绝俗的读音为dùn shì jué sú,指的是隐居深山,避开世俗纷扰,过与世隔绝的生活。该词源自古代隐士生活,用以形容人追求清静无为、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其近义词包括避世绝俗、隐居山林等。反义词为热衷世俗、追逐名利等。使用时要根据语境恰当使用,避免与其他成语混淆。如有误用情况需注意。
超然远引
超然远引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hāo rán yuǎn yǐn,形容一个人心志高远,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或为了避开不利环境而主动远离。该成语源自古代文献记载,含有超脱尘世、追求高远境界的意味。其近义词包括远走高飞、避世绝俗等,反义词为趋之若鹜、随波逐流等。使用时应根据语境恰当运用,避免与其他含义相近但用法不同的成语混淆。其错误用法包括在不当场合使用或与其他成语混淆使用。
遁俗无闷
遁俗无闷是一个具有深意的成语,读音为dùn sú wú mèn。其含义为能够超脱世俗烦恼,不感到沉闷和困苦,常用来形容人的心态豁达,不受世俗束缚,心境自在。这个成语源自古代文人墨客的隐逸生活,体现了追求心灵自由和超脱的精神。它出自《庄子·逍遥游》等道家经典文献,以及历代文人墨客的诗文作品。近义词包括超然物外、逍遥自在等,反义词有沉溺世俗、困于俗务等。在使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避免误解其积极面对生活、超脱世俗束缚的真正含义。
飞遁鸣高
飞遁鸣高是一个源于古代隐士文化的成语,拼音为fēi dùn míng gāo。它形容人超脱世俗,追求高洁境界的行为。这个成语的含义包括隐匿高飞,不与世俗为伍。典故源自古代文人墨客追求隐逸生活的情况。飞遁鸣高的近义词包括逍遥自在、隐居山林、超凡脱俗等,反义词有随波逐流、趋炎附势、沉溺世俗等。在实际使用中,应注意避免错误用法。某文人选择隐居山林,他的作品充满飞遁鸣高的精神追求,这是一个正确的使用示例。